省政协第一号提案为“3+5”城市群指路

发布日期:2008-03-26    浏览次数:5

  引子:去年3月至12月,在省委统战部协调下,湖南省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发展联合开展调研,正式形成了《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总报告及8个子报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对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1月17日,是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报到的日子。前来参会的省政协委员们踊跃向大会提交提案。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案委员会将《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确定为第一号提案。提案建议,将湖南省“3+5”城市群打造成功能互补的高新产业聚集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市连绵区、设施完备的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良好的国际化旅游区、环境优美的综合生态区、社会和谐的人性化宜居区,形成领跑中部的示范城市群,长江中下游现代都市圈。      提案对城市群内的各个城市定位提出了明确的建议。长沙市定位为现代化大都市、新型工业城市、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5”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株洲市定位为湖南核心工业城市、地区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3+5”城市群的副核心城市。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湘潭市定位为湖南核心工业城市、红色旅游城市,“3+5”城市群的副核心城市。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衡阳定位为湘中南中心城市、湖南的核心工业城市和长株潭向湘南辐射、呼应珠三角的核心阵地。岳阳定位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对接长三角呼应武汉城市群的桥头堡、湖南的重化工和能源基地、湖南的航运中心。常德定位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省际交通枢纽及长株潭向湘西辐射、呼应川渝城市群的重要阵地。益阳定位为湖南的新兴工业城市、光伏新材料产业基地,长株潭向湘西北辐射的重要节点城市。娄底定位为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长株潭向湘西辐射的重要节点城市。      提案说,推进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及产业发展须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生态建设工程。要重点建设和打造好长株潭“绿心”及365公里长的“绿带”,重点保护和修复好“绿肾”——环洞庭湖湿地保护带,重点保护和培育好湘、资、沅、澧干支流水系生态网,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性大生态圈。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包括航空、公路、铁路、水运航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以株洲、湘潭、娄底、益阳、岳阳为重点的全国火电基地;完善通信网络、城市安全建设,搞好城市文化和景观建设。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社会建设、城乡制度建设及城乡信息化对接。四是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逐步形成城市群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案认为,推进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及产业发展要重点规划和建设好450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区。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在‘3+5’格局中应居于中心地位。”市发改委副主任潘胜强说,长沙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好引擎作用。    潘胜强表示,长沙首先是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说,长沙拥有高等院校45所,有国家重点学科30个,两院院士42名,研究与开发人员28万人,人才竞争力居全国城市第16位。这是长沙的优势,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为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生产要素集散中心。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证券、咨询技术、会展服务等服务业。要突出交通运输和物流园建设,健全立体交通网络。第三是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输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3+5”城市群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他建议,长沙要通过扩大开放,吸引和利用省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提升国际化水平。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