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随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同时,为实施纲要的精神,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经请示国务院同意,拟制定99个实施细则,后经协调合并制定77个,现已发布69个,涉及科技投入(8个)、税收激励(9个)、金融支持(8个)、政府采购(4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个)、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3个)、人才队伍(13个)、教育与科普(7个)、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10个)、其它(5个)等10个方面。
为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服务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本刊与科技厅法规处联合推出“我要政策”专栏,定期宣传这些配套政策和贯彻实施后取得的绩效,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些政策在我省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实施。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今天的科技投入就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但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仍显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当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举措。据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发,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完成科技规划纲要中各项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科技投入方面的配套政策8个,主要涉及各类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增加科技投入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使科技投入水平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相适应。通过多方面努力,使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的实施,要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重视公益性行业科研能力建设,建立对公益性行业科研的稳定支持机制。优化政府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重点解决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要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竞争前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在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队伍建设、政府科技计划设立、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财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改革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作者:科技厅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