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办发〔2009〕1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
关于加强全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意见
省经贸委 省财政厅 省信息产业厅 省公安厅
省国资委 省环保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二OO九年二月四日)
为提高我省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新一代产业大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全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职工培训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应用日趋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困难,振兴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大力实施企业全员培训工程,建设新一代产业大军,对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2.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培训目标。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大幅度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技术素质,使广大职工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主力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线员工的标准化生产与规范化操作能力、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新一代产业大军,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培训任务和内容
4.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培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搞好法律法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培训,培养职工敬业爱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品格,不断增强企业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5.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对企业经营者开展战略决策、品牌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及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对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开展基层管理实务和管理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搞好创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6.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根据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的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推动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形成自主品牌,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7.广泛开展一线员工培训。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生产规程要求,开展应知应会、岗位技能、操作规范、劳动工艺纪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使员工懂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装备、新工艺,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升级对岗位技能转型的要求,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8.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聘请国外专家来鲁讲学、咨询及技术指导;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出国进修培训;加强与国际培训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合作,加快职工培训与国际接轨步伐。
9.广泛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根据新形势要求,围绕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分层次对企业职工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
四、当前培训重点与要求
10.积极开展企业全员培训。对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营暂时遇到困难、开工不足的企业,要抓住目前生产任务不重的时机,以提升职工的生产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能力为重点,搞好职工全员培训,增加知识,储备技术,稳定队伍,共克时艰,保护好人力资源这个最重要的生产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增添后劲。
1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围绕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积极开展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特殊行业、特种作业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培训。新招或转岗职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和事故预防模拟演练,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纪律。
12.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围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以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培训,促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3.开展市场营销培训。围绕扩大内需、开拓市场,重点开展营销方式、营销能力、品牌建设、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体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增强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
14.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促进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
15.开展节能减排培训。围绕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开展节能环保技术、节能和环保法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促进降本增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6.加强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职工培训。围绕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九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对职工搞好职业岗位能力培训,加快振兴我省重点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7.开展新政策、新法规培训。围绕“保发展、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大力开展税收改革、企业融资、银企合作、兼并重组等新政策、新法规培训,确保政策层层落实,使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并用足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法规的作用。
五、工作措施与政策
18.制定培训规划。各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当地企业特别是当前开工不足企业的情况,掌握职工队伍素质现状,明确企业培训需求,统筹规划,搞好指导和服务。企业要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特别要加强一线职工培训。培训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职工培训,开发培训项目,增强服务效能。
19.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各市、县(市、区)要加大对职工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社会培训机构要突出自身特色,发挥培训优势,避免重复建设,构建与企业培训基地互为补充的基地网络。
20.加强培训工作者自身建设。随着职工队伍素质的普遍提高,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技术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培训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训管理者要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广大专、兼职教师要加强培训进修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和专业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师资人才库,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工作者队伍。
21.加强培训教材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调整、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补充现有教材,充实完善培训内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含高职)和企业要共同合作,开发编写新的培训教材,制定完善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当前,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和节能环保的需要,由省经贸委会同安监、质量技术监督、节能环保、信息产业、企业管理、消防等部门,组织编写安全生产、质量和标准化、劳动纪律与工艺纪律、节能减排、防火防灾等公共培训教材,制作DVD培训光盘。有能力的大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逐步形成满足企业职工培训需要,具有山东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职工培训教材体系。
22.创新培训方式。积极采取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培训为主;政府引导培训、社会机构培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集中脱产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以岗位练兵为主的培训方式。企业是职工培训的主体,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职工离岗不离厂,轮休变轮训”的培训形式,积极开展自主培训。
要遵循职工培训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培训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重视信息技术在职工培训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电子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的优势,广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省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要开辟职工培训专题栏目,搞好电视和远程教育培训。综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模拟式、现场式、菜单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加强案例教学。
23.大力加强企校合作。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的实习(训)优势和院校的师资、技术优势,鼓励企校双方搞好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
2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围绕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本行业主要职业岗位标准和培训标准;在搞好职工培训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本行业的职工培训规划;组织编写适合本行业的专业性培训教材,搞好师资培训;指导本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以培训的标准化促进行业生产的标准化,达到职业岗位标准、培训标准和生产标准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全员行为的规范化。
2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所有企业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入口关。企业新招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就业前培训和上岗前培训。对职工培训不到位,达不到要求的,新上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运营。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与考核、使用、管理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上级主管部门要把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绩效的重要依据。企业要把职工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职工上岗、转岗、职务聘任、职称评聘、工资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培训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职工成长的自身需要。
26.加强分类指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职工培训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好的单位,要及时表彰推广;对开展职工培训不力的企业,要及时督促、改进和提升;对经营困难、开工不足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开展职工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职工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职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企业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27.建立职工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对困难企业的职工培训、政府采购培训项目、举办示范性培训班、企业高层次人才出国进修、推广职工培训先进经验等给予积极支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企业要做到足额提取,专款专用。企业新建项目、技术改造、研究开发新技术和试制新产品等,要从项目投入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工培训。
六、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28.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及时研究解决职工培训中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把大力加强职工培训作为稳定队伍、稳定企业的一件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各地要统筹安排,完善职工培训管理体系,切实把职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9.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省职工培训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不定期对各级、各行业和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现象的发生,确保职工培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0.加强协作配合。职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我省企业职工培训事业的新局面,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