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向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的6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9%,从业人员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一是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连续四年每年递增1万亿元,突破6万亿元,重返全国首位;机械、纺织行业产值居全国第一,电子、石化、医药、冶金居全国第二。二是产业优化升级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23.7%;新能源增长143%,新材料增长54.6%,新医药增长26.2%,环保产业增长18%。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0%以上,申请专利量达6万件,首次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五年每年新增1000亿元用于技改投入。四是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连续三年完成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累计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的76%。23个产业集群列入“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9家。五是生产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达到16.49%,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达到84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我省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从江苏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够高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了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出台8号文件的基础上,近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贸委等部门《进一步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意见》。在当前工业经济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企业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出台这两个文件非常必要,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可以说,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对推动我省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必将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对《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的解读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009-2012年我省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推动我省工业由大变强,形成新优势、增强竞争力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线,按照调高调优调强要求,着力调整工业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努力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既顺应客观发展规律,体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又结合当前实际,把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二是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重点支持一批优势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创建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业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针对我省工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在高端化发展上,着力主攻关键技术、打造重点产业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和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在规模化发展上,加快实施万亿元级产业培育工程、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和百亿元级企业培育工程;在品牌化发展上,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强品牌创建服务、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在绿色制造上,着力抓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四项工作。同时,《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年度计划、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超百亿元企业培育发展计划、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中国驰名商标培育计划和商标国内、国际注册计划,把工作目标、任务、进度和责任落实到相关产业、地区和项目,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是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以打造重点产业链的形式推进工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主导产业15条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发展一批核心技术;推进新兴产业14条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推进传统产业10条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实施意见》附件对每一条重点产业链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和关键环节,下一步还要编制具体产业链发展规划。
四是坚持发展先进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实施意见》对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限期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和企业,开展太湖流域、淮河流域工业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推进第二轮小化工整治工作等。
五是致力于营造优化升级的政策环境。《实施意见》要求各级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技改贴息、担保再担保、进出口退税、家电产品下乡、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等),为企业发展大开绿灯。同时,《实施意见》中又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包括:省级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向工业优化升级倾斜,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引导资金,继续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等。
六是强调建立合力推进机制。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实施意见》提出,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年度目标,组织考核公布。同时,要求各地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协调和推动本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的实施。
二、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意见》的介绍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意见》,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措施。
(一)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确定的原则和办法
1、重点工业企业。从全省销售收入前100位工业企业和主要工业行业位居前3位的排头兵企业中选择了330家增量产出大、产业关联强、对地区和行业发展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些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
2、重点工业项目。一是从2009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选排了631家重点新经济增长点项目,预计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编制《2009年江苏省百项千亿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确定115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35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424亿元,实现利润298亿元,实现税收156亿元,创汇21亿美元。三是选择了以新建项目为主体的10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5006亿元。
3、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一是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省里已经选择了100家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二是特色产业基地。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形成区域特色,推进建设100个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有30个特色产业基地被省授予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
1、关于财税政策。文件强调,要积极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等优惠政策,优先组织项目申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省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投入。
2、关于金融政策。文件提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载体优良、市场潜力大、技术水平高的重点项目和项目载体,提高贷款到位率。优先推荐承担重点项目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申报企业债券,并对前期费用予以适当支持;积极促进企业与各类投资机构创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为企业创造股权与风险投资机会。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3、关于要素保障。实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建立重点服务联系制度和协调会办制度,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产业关联度大、符合土地立法的项目,优先实行土地点供,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生产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