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规模、总量、效益均居全国前两位的我省轻工业,发展或许依旧顺利,各项数字依然好看。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蔓延,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两大矛盾开始集中凸显。
出口占比小受冲击大
食品、家具、家电、纸张……涵盖19个大行业和108个小行业的轻工业,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结构上,我省轻工业产品中85%左右为国内销售,出口产品生产不足15%。
“尽管出口占比不大,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却不小。”省轻工业协会会长李伟鸣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轻工业产品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92.2亿元,同比下降4.7%,为近1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3月份当月同比下降10%,出口产品所占比重比2008年底又下降2个百分点。
在我省,轻工业除具有“满足内需型、出口导向型”特征外,还兼具“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等显著产业特点。几个百分点的出口降幅看似不多,但已波及食品、农产品、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床垫寝具、胶合板等各行各业的生产,对就业、农民增收、税收等影响不可小视。
统计显示,去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8%。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可达430万人以上,已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就业的重要产业。
此外,据记者调查,轻工产品约有80%以上产品的原料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单以与农业结合最为紧密的食品加工业为例,2008年全省轻工行业拥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5613家,实现销售收入7843亿元,利税657亿元,利润421.亿元,各项指标连续十多年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食品工业已接近全省轻工行业的半壁江山,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6家,带动农户100多万户,吸纳劳动力就业107.58万人。
李伟鸣认为,必须借助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大刀阔斧进行调整与振兴。
释放过剩产能提产品层次
轻工产品出口下降,仅是金融危机“逼”出的现象之一。从国内外市场变化中反应出的深层问题,则是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大力实施“新、特、优”工程,调整轻工业产业结构,释放有效需求,成为此番我省轻工业调整与振兴的关键和重点。
消化过剩产能方面,日前我省发布的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一方面淘汰小造纸、小制革、小发酵和小玻璃等落后生产方式、设备、技术以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借助目前国家出台的出口产品退税、家电与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注重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尽快释放有效需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1-4月,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2.48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倍;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2.08倍。最近,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太阳能项目招标结果,我省有20家企业入围,入围型号超过100个,成为太阳能产品“下乡”最多的省份。
另外,在提高有效需求方面,规划特别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轻工业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目前,全省轻工行业已提报了总投资1109亿元的414项拟新开工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在2009-2011年的3年内,带动我省家电、造纸、电动自行车、皮革、塑料、家具、工艺美术、五金衡器等行业全面升级。
“食品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省轻工业协会副会长宋鸿林介绍,食品加工业是轻工行业的“龙头老大”,食品工业调整与振兴的指向,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建立起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检验检疫、备案等系列管理系统,并逐步试行食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轻工业调整与振兴,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绕过一场金融危机,更在于将过去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并引进高新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现昔日的辉煌。
■专家点评金融危机是轻工产业调整的动力
李伟鸣(省轻工业协会会长):
轻工业调整与振兴的焦点是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改善,这是经济发展中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国内外需求层次的变化,作为日用消费品生产的轻工行业,随时要对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只是金融危机加快了结构调整的动力和进程。
每一轮经济危机过后,大部分行业都会面临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行业大洗牌和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的。从目前我省轻工情况来看,兼并重组主要集中在行业集中度较高和规模效益明显的啤酒和造纸等行业。山东轻工行业与全国同行业相比,其发展优势之一就在于我们拥有众多的大企业集团,它们是行业振兴的主力军。(记者 李梦 通讯员 丁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