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侯永志
最近,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无论是对于山东的发展,还是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对于优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还是对于优化全国的对外开放布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的规划。认真落实这个《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落实《规划》,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对此,《规划》明确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这里,值得强调的是,要突出技术进步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有三个关键词: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区”定义了这一区域的一般属性。它从整体上规定了黄河三角洲是经济和人类活动的载体,而不是生态保护区、旅游区之类的区域。“高效”和“生态”定义了这一区域的特殊性质。“高效”规定了这一区域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生态”规定了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发展。
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高效率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高效发展、 生态友好型发展最直接的依托是技术进步。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进步。
依靠技术进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要解决技术的来源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既可从世界其他国家引进,也可以从国内技术市场上购进。但是,也不应忽视自身技术能力的增长。没有自身技术能力的相应增长,引进和购进的技术可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被弃而不用,成为一种“摆设”。
培养自身的技术进步能力,要发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处于技术追赶阶段的地区来说,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许更重要。
政府在培养自身技术进步能力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如: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延展性的规划来引导技术进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规划曾被视为推动发展的最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规划的作用便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虽然这种怀疑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规划”。 事实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并正在运用各类规划来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更不能轻视规划的作用。当然,应是那种符合实际需要、又有前瞻性和一定弹性的规划。再如:提供充分的财政资金,支持技术进步。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可以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来自政府的资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政府的资金既可以直接用于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可用于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还如:创造市场需求,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机会。“需要是发明之母”,没有现实的需要或理念中的需要,就不可能有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发明的多少会随着相关产品销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某项产品具有一个很大的市场,那么一项能够改进该产品或提高其产量的发明就会给发明者带来可观的利润,从而激励发明者不断地创新。反之,就会出现创新动力不足,或者创新产品难以成长的局面。培育市场,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
总之,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又处在京津技术创新中心的强力辐射之下。只要能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黄河三角洲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技术进步,一定能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王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