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平应邀接受《湖南日报》专访,解读2009年经济亮点。
“如何从‘弯道超车’的角度理解13%以上的GDP增速的意义?”张世平表示,与全国相比,2009年前3个季度,全国经济增长7.7% ;湖南以13.1%的增速,大幅“跑赢大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个百分点。与兄弟省(区、市)相比,2009年前3个季度,湖南GDP增速由上年全国第九位升至全国第六位。打个比方说,在弯道上,名为“湖南”的赛车手,一口气超过了3辆赛车。和自身纵向对比,湖南省2009年13%以上的GDP增速,比前30年平均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以上,也比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1998年高出4.7个百分点以上。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在2008年增速在全国排名前移4位的高基数前提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2009年湖南GDP增速仍然能够继续前移,实属难得,殊为不易。
“2009年,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湖南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15字方针。‘扩内需’对于‘保增长’的成效?新型工业化这个‘第一推动力’发力效应如何?”张世平对此分析道,内需包括投资、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的贡献率显著增大。初步测算,1至11月,全省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8.4%和33.8%(由于进出口贸易逆差,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有效应对了外需急剧萎缩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滑的拖累。其中,投资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79.18亿元,增长41.8%,比上年同期加快12.7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消费“马车”也快步跟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2.73亿元,增长19.1%,剔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21.3%,创下历史新高,也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第一推动力”发力猛。初步测算,1至11月,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达到52.6%,显著高于上年全年47.3%的水平,为改革开放以来新高;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达到40.3%,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规模工业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加工度行业增长快于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远远快于六大高耗能行业。
针对“‘弯道超车’路上,湖南有哪些亮点?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湖南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这一提问。张世平认为,应对危机、“弯道超车”,湖南科学发展取得重大胜利,表现出增长有加快、结构有优化、基础有加强、效益有好转、民生有改善、质量有提升等“又好又快”的特点。如,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前3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12%,比上年同期下降3.4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创新能力加快提升:1至11月,城镇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2019.82亿元,增长53.4%,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用于更新设备的投资增长4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62件,继续位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同时,民营经济的比重提高,而区域发展的落差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