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四环内棚户区全改造可支配收入年增12%
翻开今年哈尔滨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有长远的“十二五”规划,又有2011年的工作安排。哈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哈市将努力增进全市人民福祉,民生状况将明显改善。未来5年,将成为哈市改革发展成果惠民力度最大的5年,成为哈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5年,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满意、更幸福的5年。
收入
城市居民可支配
收入年增12%
预期到2015年,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速均达到12%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同等城市中实现晋位。
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
五年后,哈市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力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5年实现农民增收100亿元。
城市
向南向北扩张
“大哈尔滨”
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构想,未来五年,哈市将持续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
-“北国水城”现倩影
“北国水城”中“两纵”、“两横”、14个湖泊基本建成,32座闸站、79座桥梁及相关附属景观设施投入使用,江北水系呈现玉带倩影,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保护。
-13条跨江通道连通科技创新城
五年后,哈市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全部建成,交通、教育、医疗、居住等配套功能基本完备,连通松花江两岸的跨江通道达到13条,沿江建设的哈尔滨大剧院投入使用,文化中心成为新地标,金融中心功能作用初步显现。
-哈南工业新城显雏形
2015年,哈南工业新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开发建设85平方公里,形成辐射贯通周边各工业园区的战略格局,航空、汽车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和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中心城区展欧陆风情
五年后,哈市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市容卫生、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心城区承载功能、生态质量、容貌形象、居住条件、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再现欧陆风情的独特魅力。
社保
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
五年后,哈市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其中,12所县级医院全部建成2级甲等以上标准医院。
住房
人均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五年后,解决哈市13万户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中低收入群体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城区四环路内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基本完成。
教育
学前教育入园率达75%
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75%,城区和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户籍
百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哈市将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五年后,力争把符合条件的百万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5%。
环境
消除内河劣5类水质
五年后,哈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和72%以上,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下降15%和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消除内河劣5类水质,松花江出境水质达到3类标准。
出行
公交出行比重提至45%
新增城市道路130公里,道路完好率达95%,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取得实质进展,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全面改造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老旧地下管网,根本扭转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