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二)

发布日期:2011-03-02    浏览次数:1
“五个着力”做大海洋经济

  在指导思想上,考虑到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规划》明确要求这一地区的发展模式要有别于其他区域,必须突出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这一主题,在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必须突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环节,在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提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方面为全国树立典范;必须把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发展,在促进陆海统筹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为此,《规划》提出,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着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定位“四个区”

  在战略定位上,立足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规划》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所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就是要充分发挥该地区海洋资源富集,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海洋科技支撑较强的优势,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抢占世界海洋经济制高点的主力军。

  所谓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该地区海洋科教力量集中、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等优势,着力建设全国海洋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个中心,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成为我国参与世界海洋科技竞争的主导力量。

  所谓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就是要发挥好该地区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国东部沿海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优势,加快构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所谓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是要发挥好该地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打造富裕安定、人海和谐的宜居示范区和知名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5年内海洋科技贡献率达65%

  在发展目标上,充分考虑目前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确定了近远期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是: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区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首先,要大力实施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和现代远洋渔业,建设一批良种基地、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和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荣成、寿光、蓬莱、黄岛等远洋渔业基地和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

  第二,围绕进一步强化海洋第二产业的支柱作用,着力打造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是:(1)把烟台、威海、日照、潍坊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把青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2)把东营、潍坊、威海、日照、滨州打造成专业性现代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把青岛、烟台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3)实施黄渤海油气、龙口煤田、莱州金矿、莱州湾卤水等开发工程,建设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4)把青岛、日照、烟台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5)建设海洋化学品和盐化工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6)建设全国重要的水产品价格形成中心、水产品物流中心和水产品加工基地。

  第三,围绕提升海洋第三产业的引领和服务作用,提出了海洋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海洋运输物流业重点是建设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东营、潍坊、滨州、莱州等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文化旅游业重点是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涉海金融服务业重点是要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探索组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涉海商务服务业重点是要大力发展软件信息、创意设计、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第四,围绕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各类园区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各有侧重、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要根据主体区和联动区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在联动区建设一批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