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煤矿瓦斯治理及安全工程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办主任 张海阁
(2011年5月12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下午好!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18场——’2011国际煤矿瓦斯治理及安全工程科技论坛于5月14日至16日在合肥市举行。首先,我代表论坛组委会,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对各位光临安徽省合肥市,参加这次论坛的报道和宣传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安徽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论坛邀请了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有关产煤省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波兰、南非、日本、俄罗斯、英国等主要产煤国家,以及中国工程院能源学部30名院士和国内煤炭行业著名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煤炭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共计3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帕特·西尔维常务局长等将应邀出席。这是国际采矿界规模大、规格和技术品位高的一次盛会。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本次论坛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将会见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及院士一行,并出席中国工程院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工程科学,推动煤炭科技进步”。论坛宗旨是在总结过去瓦斯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未来40年煤矿瓦斯治理和煤炭安全开采主导性工程技术,交流国内外煤炭开采的前沿学术成果,促进煤矿安全开采技术向工程科学化方向发展,推进煤炭产业科技进步,推动实现煤炭工业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国际劳工组织高级代表马丁·哈恩、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彭苏萍院士等6位领导和专家将就发展工程科学,推动煤炭科技进步作主旨发言;中国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先生、波兰中央采矿研究院瓦斯研究所所长尤金厄尼斯·克劳兹先生等40位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煤矿瓦斯治理及安全问题进行大会交流。论坛共收到论文65篇,各位院士、专家、学者将针对煤矿关键技术及管理问题开展积极的研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近几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状况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尽管如此,煤矿的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重特大瓦斯事故时有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安全生产工作都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煤炭工程科学,推进煤矿瓦斯治理、煤炭安全开采、煤炭低碳开采及减排技术进步,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解决人类长期以来煤炭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和环境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安徽是我国东部煤炭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全省含煤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预测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已探明-1000m以上储量484亿吨,保有储量247亿吨,为华东之首,居全国第七位,是国家规划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初步探明资源总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全省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煤炭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煤矿瓦斯治理为重点,以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为目标,多措并举,综合整治,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工业化发展道路。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1.31亿吨,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3和2.3倍。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8下降到2010年的0.27,下降72.4%;煤炭销售收入由341亿元增加到1065亿元,提高2.1倍;实现利税由60亿元增加到193.5亿元,提高2.2倍。煤炭工业已成为安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安徽两淮矿区是我国采矿地质条件最复杂、瓦斯治理难度最大的的矿区之一,历史上曾经是全国瓦斯爆炸事故的重灾区。何以解忧?唯有技术。何以支撑?唯有创新。 在近十年技术创新过程中,安徽省煤炭企业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突出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宽阔的世界眼光,把“技术新不新、特不特、绝不绝,是否方法简、成本低、效益高,是否站得住、传得开、存得久”,作为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积累和探索,特别是近十年自主创新,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上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瓦斯治理与利用成套技术, 完成了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井深部开采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开发》。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代表的我省煤炭行业基本破解了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世界性难题,技术品质已经在我国甚至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在管理、技术、经济措施上开创了安徽煤炭行业的安全发展模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省长为组长,省经委、安徽煤监局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和工作责任,研究煤矿瓦斯治理的政策措施。严格对各产煤市政府及四大国有煤炭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和瓦斯抽采利用工作进行考核。
二是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优化升级。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制定了三年关闭规划和“十一五”后三年关闭规划。关闭小煤矿149对,整合小煤矿29对。地方煤矿单井产能由2005年底的不足3万吨提高到9.86万吨,全省煤矿平均单井产能突破9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政策治本。在政策扶持上,着力把国务院煤矿瓦斯治理11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资金支持上,省政府设立2284万元安全专项资金,5000万元瓦斯治理利用专项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重点瓦斯治理利用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建设。三年来,两项资金引导企业投入80亿元。在安全措施费用提取上,将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费用由吨煤33元提高到吨煤50元。“十一五”期间用于“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的专项费用高达14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煤矿“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基础工作明显改善。
四是抓住发展关键,深化瓦斯治理。我省煤炭产量的90%以上来自于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其中有70%是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产出的。仅瓦斯治理一项,吨煤成本比周边省份要高出40多元,煤矿瓦斯严重制约着我省煤炭行业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始终把瓦斯治理作为煤矿生产的第一要务。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颁布了《安徽省煤矿瓦斯防治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等20多项瓦斯治理制度。有三个文件均得到了国家煤监局的肯定,并相继转发全国各产煤省予以推广。全省煤矿瓦斯超限次数大幅度下降,瓦斯抽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0年瓦斯超限19 次,比2005年的633次下降97%,瓦斯事故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8人减少到2010年的2人,而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3和2.3倍。
五是开展达标活动,推进“双基”建设。以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努力建设标准化企业。2010年,有9对煤矿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命名为国家级标准化矿井,33对矿井达到一级矿井。同时,加大了全员培训力度,提高了全员安全素质,涌现出了“方国胜培训工作室”等一批基层培训典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煤矿瓦斯治理、煤炭安全开采是煤矿企业长治久安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继续坚持国际产学研活动,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继续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致力于绿色开采技术攻关,力争成为中国煤矿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世界煤矿难点技术的攻关者,中国煤矿技术产业化的奠基者,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为推动煤炭工业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也特别真诚地希望得到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