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上午10时召开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及发展规划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甘肃省环保厅厅长冯杰,张掖市委副书记万泽刚介绍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及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与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宝君,甘肃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火统元,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杨成有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梁和平: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2011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张掖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张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经济功能区奠定了基础与条件。为了让社会各界及时全面的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省环保厅厅长冯杰先生,张掖市委副书记万泽刚先生向大家介绍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及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与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先生,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宝君先生,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火统元先生,省水利厅副厅长杨成有先生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此次新闻发布会将在中国甘肃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进行直播。
首先,请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1年5月15日9:56:33
冯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河北驼梁等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要求,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监督,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有关地区要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范围组织勘界,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和海域权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标明区界,予以公告。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2011年5月15日9:58:42
主持人 梁和平:下面,请万书记介绍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及发展规划情况。
2011年5月15日9:58:49
万泽刚: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
4月16日,国务院批准新建的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正式对外公布,张掖黑河湿地名列其中,成为此次全省唯一被列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分三方面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2011年5月15日9:59:19
万泽刚:一、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的开展情况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是伴随着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认识和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实践而展开的。早在1992年,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我们设立了“高台县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功能区划,定名为“甘肃高台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的发展思路,决定在原甘肃高台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申报建立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5月15日10:00:30
万泽刚:2009年3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批复》,同意在原甘肃高台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将临泽、甘州境内黑河沿岸的湿地纳入保护区范围,面积由原来的54.75万亩,扩大调整到61.5万亩,建立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向国务院上报《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9月,通过国家环保部初审。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务院各部委的30名专家,对全国申请晋升的66处自然保护区进行评审。我市申报的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得到与会专家全票赞同,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张掖市申报建立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国家安全战略和河西走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考虑,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水源涵养与持续、均衡利用,同时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符合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和标准。
2011年 4月16日,经国务院审定,正式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5月15日10:01:40
万泽刚:二、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及特点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
2011年5月15日10:02:20
万泽刚:(一)地理位置独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中游,跨张掖市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长204公里,总面积61.5万亩,其中核心区20.5万亩、缓冲区18.5万亩、实验区22.5万亩。南依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处于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节点。
2011年5月15日10:03:00
万泽刚:(二)湿地类型多样性。保护区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类,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4个类型,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等11个类别。这些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功能,既是减轻沙尘暴危害、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的天然屏障,也是流域人民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2011年5月15日10:03:50
万泽刚:(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3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余种;有已鉴定的昆虫892种,其中珍稀昆虫11种;有各类野生动物2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珍稀候鸟、水禽种类和数量繁多,每年春秋两季,数十万只候鸟在湿地保护区停歇,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路线之一,也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
2011年5月15日10:04:30
万泽刚:(四)科研教育价值突出。保护区是西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是干旱地区湿地形成、发育和演替,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性及生态效益评价等研究的重要场所和天然实验室,具有非常重大的科研价值,也是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与科普教育实习的理想基地。
2011年5月15日10:05:14
万泽刚:三、以生态经济为主线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推动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黑河湿地保护和地方发展目标上升和融入了国家战略,使张掖真正成为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环境、条件和整体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掖在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分工和布局更为清晰,“组团发展”的特色更为鲜明,也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战略定位的准确,使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三项重点更为突出。
2011年5月15日10:06:39
万泽刚:(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张掖的生态建设集中表现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中部绿洲的优化保护和北部荒漠戈壁的防护治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自然系统,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绝不可超越这个系统的承载阈值。我们积极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要求,把国家利益与张掖的特色、“三农”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生态城市”,以此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推动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1年5月15日10:07:05
万泽刚:南部,我们积极推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加强冰川、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等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探索和运用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发展生态旅游,加快缓冲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破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北部,我们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工程,构筑北部荒漠区“绿色长城”,阻挡风沙南侵,保护绿洲安全。
2011年5月15日10:08:11
万泽刚:中部绿洲,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带--张掖绿洲。这是一道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南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古丝绸之路的生命保障线,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生态最为敏感的脆弱区。我们首先申请建立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整个长300公里的黑河流域中部全部纳入了保护区,使其成为国家战略性的生态公益项目,得到了国家支持,全市六个县(区)也因此全部成为国家生态补偿县(区)。我们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建设,把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黑河湿地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使黑河流域两岸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的城市建设别具一格,宜居宜游的田园般生态城市正在应运而生。特别是市府所在地的甘州区,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 “1 5” 的城市发展框架已全面形成。老城区,保护古迹,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大佛寺文化广场为中心的文化传承中心,拆除了张掖宾馆归还于大佛寺,搬迁区委区政府让位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凸现了文化名城的风韵。在老城区以北,设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发展通道经济中的资源转化、建设循环工业加工项目提供宜商宜业平台。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老城区之间,恢复了3万亩天然湿地,建设了中国离城市最近、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借黑河治理项目,治理乱坟岗、采砂场,建设了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新区。在老城区南部,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紧靠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我们将原有20平方公里的沙漠沙丘正努力建设为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如此,我们着力彰显着“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使新老城区和谐共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西有滨河新区,北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南有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和沙漠地质公园,中间有国家湿地公园为屏障的 5个新型功能区集成的“1 5”的生态城市框架,从而把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有机统筹起来,构成了宜居宜游宜商、更宜人的生态城市。
2011年5月15日10:08:41
万泽刚:(二)以生产绿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水是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在沙漠戈壁之中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因此,寻求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平衡点,则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科学而现实的重大问题。这样,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改变用水方式,把节约的水还给自然、还给生态,把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把张掖的地方要求与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相统一。为此,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一道发起举办了“绿洲论坛”,以求指导我们在流域系统内,积极探索建立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使区域内以水为主线的生态经济系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步入生态越好→农产品质量越优→农业综合效益越高的良性循环。
2011年5月15日10:09:35
万泽刚:我们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的要求,结合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节水、生态、高效为主要特征,大力发展制种、肉牛、酿酒葡萄、马铃薯、番茄等特色优势产业,就会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加快张掖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了“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现已成为全国首批、甘肃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我们把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已连续3年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近20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前引后推”的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11年5月15日10:10:20
万泽刚:(三)以发展通道经济为重点建设服务型特色城市。我们加快改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通省际“断头路”,扩大通道截面,构建“畅通张掖”。通过打通南至青海祁连县的通道,改造北至内蒙阿右旗的公路,使现有通道承东启西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覆盖的范围更广,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大通道。
2011年5月15日10:10:55
万泽刚:发展通道经济,必须得有丰富的经济流。我们积极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南与青海门源、祁连县的生态旅游相结盟,北与内蒙古阿右旗沙漠旅游相联合,东西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相衔接,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形成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把张掖打造成“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
2011年5月15日10:11:36
万泽刚:与张掖接壤的南北两大高原都是资源富集区,但他们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然要借助于河西走廊的交通优势。我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公共保障能力相对较好,具有宜居、宜游、宜学、宜行、宜医、宜商、宜业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青海、内蒙等周边省区的相邻县区共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帮助他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树立在为人服务中发展自己、在给人以便利中发展自己的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通道软硬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使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流动更加活跃和通畅,加快通道经济发展。
2011年5月15日10:12:42
万泽刚:与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三项工作重点相对应,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张掖本身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南北两边都与民族地区接壤,不论是维护自身团结稳定,还是发展通道经济,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所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也就成为张掖发展的应有目标之一。
谢谢大家!
2011年5月15日10:13:20
主持人 梁和平: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2011年5月15日10:13:39
甘肃日报:请问张掖市委陈书记,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张掖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保护湿地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那么该如何落实?
2011年5月15日10:14:58
陈克恭:简言之,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如何建立的问题。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推动科学发展,不仅是发展方式、模式、路径的问题,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各地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其特定环境和条件相结合,发现并遵循其特定规律,制定发展思路和目标,才能实现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科学发展。
欠发达的张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更为宽广的区域和范围内、更为深远的背景下,找准自身的特色,找出优于发达地区“先进”的一面,找出今天“落后”的但可能会是明天“优势”的一面,跨越时空与发达地区“落后”的一面对接、与明天“优势”的一面对接,在比较中发现优势,在时空的错位上发挥后发优势,以此来确立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
我们从张掖自然属性、历史属性和现状特征的认识出发,基于对生态基础性、脆弱性和特殊性的感知,对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大环境、大背景的把握,明确提出张掖发展的战略定位就是:“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在此定位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我们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了的发展方式,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这是我们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张掖实际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也是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前景光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它将为张掖绿洲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更大发展空间。
2011年5月15日10:33:50
中国甘肃网:省发改委作为全省宏观经济调控的牵头部门,请问魏主任,你们如何支持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
2011年5月15日10:34:52
魏宝君:国家批准建立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张掖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发展改革部门,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在区域战略布局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正在制定的全国、全省西部大开发规划中,按照全省“十二五”规划关于建设张掖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支持张掖以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使张掖今后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二是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给予更大的关心和帮助。按照国办47条的精神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张武定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的要求,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国家在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张掖构建区域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是在具体项目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根据国家的投资导向,指导张掖谋划、争取、建设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现代农业、低碳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尤其争取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项目,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张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2011年5月15日10:40:29
甘肃经济日报:请问省林业厅火书记,林业厅作为全省湿地的归口管理部门,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
2011年5月15日10:40:56
火统元: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启动实施了《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的湿地保护工作树立了样板,并通过坚持不懈地申报和争取,好事连连,捷报频传。省林业厅作为全省湿地的归口管理部门,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一是积极协调加入湿地名录。申报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张掖黑河在国际上有声誉、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进一步提升黑河湿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优先安排项目申报。对我省编制的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涉及黑河湿地的内容,加大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等部委的汇报衔接力度,在项目工作中,尽可能地对黑河湿地予以倾斜,优先安排项目申报,为张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增砖添瓦。
三是大力指导保护区建设。对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利用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力争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尽快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四是加快出台保护区条例。积极与省上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力量编制《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尽快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011年5月15日10:48:47
香港紫荆杂志:请问省水利厅杨厅长,作为全省水利主管部门,如何支持和服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经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和治理?
2011年5月15日10:49:59
杨成有:近年来,从中央到省上都高度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
我们水利部门将积极支持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和建设,切实做好相关服务指导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敦促加快《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审批进程,争取尽快启动实施黑河中游现代节水农业、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
二是在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资源保护等水生态项目的申报列项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快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治理步伐。
三是积极指导张掖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项目资金、技术推广上予以指导扶持,帮助张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以节水农业的发展促进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
四是积极办理用水的许可审批。指导张掖进一步优化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办理审批权限内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用水许可,切实做好湿地保护区水源保障工作。
2011年5月15日10:56:32
中新社:请问张掖市委陈书记,张掖在众多申报地区中脱颖而出,被国务院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说来之不易、难能可贵。那么,张掖在保护黑河湿地,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要做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2011年5月15日10:57:07
陈克恭: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黑河湿地保护和地方发展目标上升和融入了国家战略,使张掖真正成为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环境、条件和整体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掖在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分工和布局更为清晰,“组团发展”的特色更为鲜明,也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战略定位的准确,使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三项重点更为突出。
一是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张掖的生态建设集中表现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中部绿洲的优化保护和北部荒漠戈壁的防护治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自然系统,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绝不可超越这个系统的承载阈值。为此,我们积极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要求,把国家利益与张掖的特色、“三农”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生态城市”,以此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推动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生产绿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水是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其用水的形式和方式,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在沙漠戈壁之中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了,则天然绿洲(湿地)面积就相应缩小了。因此,寻求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平衡点,则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科学而现实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改变用水方式,把节约的水还给自然、还给生态,把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把张掖的地方要求与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相统一,把发展现代农业等同于生态保护,就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为此,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一道发起举办了“绿洲论坛”,以求指导我们在流域系统内,积极探索建立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使区域内以水为主线的生态经济系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步入生态越好→农产品质量越优→农业综合效益越高的良性循环。
三是以发展通道经济为重点建设服务型特色城市。作为伴随区域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通道经济其实质是借助通道优势、发展服务经济,关键是扩大通道截面、丰富通道经济流、加快通道流速。
加快改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通省际“断头路”,扩大通道截面,构建“畅通张掖”。通过打通南至青海祁连县的通道,改造北至内蒙阿右旗的公路,使现有通道承东启西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覆盖的范围更广,成为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大通道。积极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南与青海门源、祁连县的生态旅游相结盟,北与内蒙古阿右旗沙漠旅游相联合,东西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相衔接,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形成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把张掖打造成“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张掖本身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南北两边都与民族地区接壤,不论是维护自身团结稳定,还是发展通道经济,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所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也就成为张掖发展的应有目标之一。
2011年5月15日11:07:52
澳门华人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既要以生态保护发展为主,又要以推动通道经济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合作为辅,那么旅游资源的消耗在所难免,请问环保厅冯厅长,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做好衔接使之相协调?环保厅又有何举措防患于未然?
2011年5月15日11:09:55
冯杰:这个保护区很重要,也很特殊。重要体现在它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上,特殊体现在自然保护区里有绿洲农业,人与自然亲近,融合的程度很高。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制定保护区的发展规划,把规划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在提高整个流域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环境保护。二要处理好保护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有力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使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和群众都参与到保护与发展共进,生态与经济共享的事业中来。三要处理好保护生态功能与利用生态价值的关系。在不破坏保护区生态功能完整性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保护区现有资源,发掘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与潜力,开展生态旅游,增加保护区的自身造血能力。
另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一是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尽快协调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尽快协调环保部划定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并组织勘界,标明区界,予以公告。三是组织指导好保护区建设规划,力争得到国家在资金项目上的大力支持,有序开展保护工作。
2011年5月15日11:13:23
主持人 梁和平: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1年5月15日1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