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编纂出版《四川工业年鉴》(2008)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11-15    浏览次数:4

  川经函〔2008〕497号

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市(州)经委,各有关企业、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

  《四川工业年鉴》作为系统、客观记述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和主要行业、地区和企业改革与发展动态的资料性年刊,自2004年开始按年度编纂出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级相关部门、各地经委、园区、企业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年鉴编撰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年鉴资料的权威性、系统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已成为展示四川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窗口,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认识、研究四川工业的重要工具书,被誉为“四川工业蓝皮书”。

  为翔实记录我省工业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奋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具体实践,经研究,我委决定编纂出版《四川工业年鉴》(2008)。为切实做好《四川工业年鉴》(2008)入载资料的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四川工业年鉴》(2008)由我委和省级有关部门、市(州)经委负责人组成编委会(重点工业县(市、区),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和优势产业龙头重点企业、骨干配套企业负责人可作为特邀编委参加)。编委会下设四川经绘工业年鉴编辑服务部(以下简称年鉴编辑部),具体负责《四川工业年鉴》(2008)的组稿、编纂、出版、发行工作。我委综合处负责联系协调编委会及年鉴编辑部的有关事宜。

  二、《四川工业年鉴》(2008)主要编写2007年全省及各市(州)在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重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重大措施,突出及时性、政策性、实用性。

  三、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市(州)经委和各有关企业应在6月底前确定撰稿人员,并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各单位将确定的撰稿人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报我委综合处或年鉴编辑部。

  四、各单位的材料撰写要以产业运行和有关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相关措施为重点,所有文字、图片材料于2008年9月30日前统一以书面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送我委综合处或年鉴编辑部汇总。

  其他具体事宜,由年鉴编辑部另行通知。

  省经委综合处联系人:耿 维

  电话:028--86265162

  联系Q Q : 1324298

  电子信箱:zhc@scjm.gov.cn

  四川经绘工业年鉴编辑服务部处联系人:陶利江

  电话:028--86522041

  联系Q Q :  809267028

  电子信箱:scgynj2008@163.com

  附件:1.《四川工业年鉴》(2008)编纂提纲

  2.《四川工业年鉴》(2008)编写说明

  二○○八年六月十日

  附件1:

  《四川工业年鉴》(2008)编纂提纲

  序(省经委主任撰写)

  编写说明(年鉴编辑部撰写)

  第一篇 工业经济重要文献

  (由省经委相关处室提供)

  国家发改委、省委、省政府、省经委有关工业经济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改委、省委、省政府、省经委领导有关工业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

  第二篇 工业经济运行与结构调整报告

  (由省经委相关处室撰写)

  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综述(综合处负责)

  工业经济运行(综合处负责)

  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综合处负责)

  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处负责)

  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处负责)

  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负责)

  工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工商与财金协调处负责)

  工业融资(工商与财金协调处负责)

  国内外工业经济技术合作(对外经济合作处负责)

  企业监督与治乱减负(企业处负责)

  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处牵头负责)

  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处牵头负责)

  上市公司重组与发展(上市公司办公室负责)

  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规办负责)

  工业经济法制建设(政策法规处负责)

  第三篇 产业发展报告

  (由省经委、省信息产业厅、省盐务局的相关处室撰写)

  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报告(省经委综合处负责)

  高新技术产业整合与发展报告(省经委技术创新处牵头)

  优势资源产业整合与发展报告(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处牵头)

  装备制造业整合与发展报告(省经委重大技术装备处牵头)

  农产品加工业整合与发展报告(省经委轻工纺织处牵头)

  电子信息业(省信息产业厅负责)

  医药工业(省经委医药化工处负责)

  化学工业(省经委医药化工处负责)

  机械工业(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处负责)

  重大装备工业(省经委重大技术装备处负责)

  汽车工业(省经委产业政策处负责)

  有色金属工业(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处负责)

  建材工业(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处负责)

  轻工业(省经委轻纺工业处负责)

  纺织工业(省经委轻纺工业处负责)

  食品工业(省食品工业协会负责)

  制盐工业(省盐务局负责)

  电力工业(省经委电力处负责)

  煤炭工业(省经委煤炭工业处负责)

  石油天然气工业(省石油局负责)

  烟草工业(由川渝中烟公司负责)

  交通运输业(省经委经济运行处负责)

  第四篇 市州工业经济运行与结构调整报告

  (由各市(州)经委撰写)

  各市州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成都市

  德阳市

  攀枝花市

  宜宾市

  绵阳市

  乐山市

  自贡市

  内江市

  泸州市

  眉山市

  南充市

  凉山州

  达州市

  资阳市

  遂宁市

  广安市

  雅安市

  广元市

  阿坝州

  巴中市

  甘孜州

  第五篇  园区经济发展情况

  (由各园区管委会撰写)

  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综述(省经委综合处负责)

  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由各园区管委会负责)

  (各工业园区介绍)

  第六篇  优势产业龙头重点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介绍

  (由各企业撰写)

  (各龙头重点企业、骨干配套企业介绍)

  第七篇 附  录

  (由省经委相关处室撰写或提供)

  四川省工商领域协会名录

  四川省重点工业地区、重点工业县名录

  四川省工业企业500强名录

  四川省四大优势产业龙头重点企业名录

  四川省四大优势产业骨干配套企业名录

  四川省上市公司名录

  四川省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试点项目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名录

  四川省中国驰名商标名录

  四川省中国名牌产品名录

  四川省国家重点出口名牌产品名录

  四川省国家免检产品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地理标志名录

  四川省著名商标名录

  四川省名牌产品名录

  附件2:

  《四川工业年鉴》(2008)编写说明

  《四川工业年鉴》(2008)以总结经验,展示成就,提供信息,记载事实为主,将全面、系统地刊载、分析和评价我省2007年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重大举措,力求达到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一、组稿与编写原则

  在组稿和编写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全面。在翔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基本概括出四川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全貌,不能出现遗漏。

  (二)真实。刊载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存在任何虚假信息。

  (三)准确。所有列出的统计数据必须与省、市统计部门的统计口径相一致。

  (四)时间界定。刊载的内容应主要反映2007年度的整体情况,采用数据截至2007年12月31日。在文章内容中不能出现“预计”、“预测”、“某项目将于某时间完成”等字样。

  二、体例与编写规范

  (一)体例要求

  《年鉴》体例要求统一,文章基本要求按3级标题分类。各级标题依次用符号:“一、××”、“(一)××”、“1. ××”、“(1)××”表示。

  (二)编写规范

  1.编写风格

  (1)力求突出资料性和实用性,统计数据真实、有效;

  (2)要求整体结构紧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各级标题下的内容与标题题目协调一致;

  (3)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能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

  2.语言表述

  (1)要求语言表达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语句简洁明了,力戒空话、套话和方言;

  (2)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前后数据的一致性,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3.称谓形式

  (1)一律使用第三人称进行编写。产品、单位及其他专用名称,要使用规范化的全称,不能使用简称。例如:稿件中提到的市、州应运用规范化称呼,如“绵阳市”、“达州市”等,而不能称为“绵阳”、“达州”,或“我市”;

  (2)文稿的各级标题上下不出现“全市”“全县”等字样,应改为具体的市、县名称;文稿的各级标题上不能出现“我省”字样,应统一为“四川”;

  (3)涉及到具体年份,直接写出具体年份,如“2004年”、“2005年”、“2006年”;而不用“去年”、“今年”、“明年”这种模糊的称呼。但是,“上年”这种称呼可以用。

  4.数字与计量

  《年鉴》使用的度量衡量单位均要求采用国家统一标准计量单位。例如:

  (1)表述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用阿伯数字,如20世纪、2003年12月31日等,截止日期一律使用“截止某年某月某日”的表述方式。数字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50万元、13亿美元、24.6万人、1/3、8%等。

  (2)表示阿位伯数字书写的数字范围,使用波浪号“~”,如:用5~10时间,2100万~5000万吨等。

  (3)表示年份区间范围,使用横线“-”,如1978-1999年,2000-2006年等。

  5、统计表格

  表格标题、表头、表注的字体、字号要求统一;除表头外,表格内不加横线,表格两边不加竖线;表顶、表底使用粗线,表内使用细线,如有续表,前一页的表底和后一页的表顶使用细线;表格中的项目如有母项、子项,母项顶格书写,子项缩回一个字书写,以表示从属关系。表格中上下行的数字和小数点应对位准确,不能错位。

  三、“四川工业经济运行与结构调整报告”和“产业发展报告”编写要求

  本篇由省经委以及省级相关部门编写,撰稿编写人员要立足全省本项工作实际,记述本条目2007年的基本情况、重要举措、主要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切忌形成部门或处室工作总结,要突出年鉴本身的资鉴功能。

  四、“市州工业经济运行与结构调整报告”编写要求

  主要记述各市州在实施“工业强市(州)”战略、工业经济运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革与发展、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主要政策和成效,一般以4000-6000字为宜。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