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举措:破治渭四大难题 ——《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解读之二

发布日期:2011-12-02    浏览次数:1

    面对渭河流域污染这一困扰陕西数十年的顽疾,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铁腕治渭,将强制淘汰落后产能与严把环境审批相结合,加快治污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三年三大举措,破解渭河治污四大难题,打造陕西的安澜河、景观河、生态河。



  三项举措:破治渭四大难题

   ——《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解读之二

 

 

   渭河陕西段环境监测断面示意图



   工作人员正在对渭河水进行取样检测



   初冬时节,阳光照耀着从十三朝古都西安绵延而过的渭河。而在西安城西北部的皂河入渭口,污水滚滚翻腾,不断涌入渭河不堪重负的躯体中。

   每日30万吨的未处理污水直排量,这个令人咂舌的数字只是渭河污染现状的冰山一角。附近的村民说:“这条皂河其实根本就是条臭水沟,冬天还好点,一到夏天,这里和太平河周围就不能去,臭气熏天。”

   打开《陕西省关中地区渭河段排污口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大大小小的排污口如毒瘤一般依附在渭河孱弱的身体上。了解渭河水污染现状的人都清楚,尽管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治理渭河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基本消灭了黑臭,但仅就潼关断面而言,依然是劣五类水质,渭河水污染治理仍旧困难重重。

   面对渭河流域污染这一困扰陕西数十年的顽疾,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铁腕治渭,依托三大举措,三年渭河水质变清。

   渭河治污:四大难题需破解

   行走在渭河流域,雍城咸阳、镐京长安、栎阳潼关,一路上说不尽的历史故事,道不完的辉煌典故,这片东西仅长八百余里的冲积平原,承载了太多的厚重和压力。

   实际上,从盛唐开始,京畿之地的人类活动,已经超越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水土流失现象开始显出苗头。进入现代之后,渭河不仅面临着生态难题,更遭受着污染的不断侵蚀。无论生活在渭河滩上的人,抑或是陕西的环保工作者,提起渭河的污染治理,都是一个字,难!

   难题之一,就在于渭河流域的结构性工业污染非常突出。据2010年陕西省污染源普查显示,我省造纸、化工、饮料加工、印染等涉水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国控、省控污染源共计130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9万吨和0.42万吨,工业污染占渭河污染总量的23%。而这些高污染行业排污强度大,治理难,也是规避监管、违法排污的重点对象。

   难题之二,渭河的生活污染依然严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爆炸式发展,生活污染不断加重,截至2010年,生活污染占渭河总污染量的42%。而奔涌的城市污水,面临着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营经费短缺以及处理工艺设计缺陷等严重问题,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河流,仅在西安市每天就有50万吨。

   工业生活污染之外,农业面源污染占渭河流域总污染量的35%左右,同样不容忽视。除传统的化肥所造成的污染外,畜禽养殖业发展又成为渭河污染的又一来源,家禽家畜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磷,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含氧量的急剧减少,严重破坏流域生物种群。

   相比水量丰沛的南方河流,生态基流不足似乎是北方河流的通病。渭河流域全年60%以上水量集中在丰水期的6―10月。而在枯水期,渭河干流水流淌的是生活和工业废水,生态水严重不足。关中地区年排工业和生活污水约8.5亿吨,这样巨大的排放量,相比仅有50余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基流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严厉审批:落后产能的裁汰终结

   工业污染,一向是河流水质的致命痼疾。渭河从甘肃省的鸟鼠山发源后进入陕西,流经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的工业、经济发展命脉所在,大量的厂矿企业排放、生活污水都或经支流、或直接排放入渭河,渭河流域的工业污染曾经一度令人触目惊心。而今,在我省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裁汰落后产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陕西未来可持续发展、渭河治理的必由之路。

   今年5月10日,陕西省环保厅对年内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通报。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污等10起环境违法问题被列入2011年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并被责令限期整改。

   不仅如此,在未来三年中,《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严格执行,为了严格控制入渭污染总量,省环保厅将坚决淘汰关闭渭河流域内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对于半化学制浆造纸及工艺落后、耗水高、难治理的小氮肥企业将全部予以淘汰;对无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排污企业也要实施关闭。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岳洪环说:“污染源的淘汰关闭和治理同等重要,在实施淘汰产能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利用回购排污权的办法引导和鼓励经营状况不佳、治污难度大的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关闭或转产,这种创新的‘逼停落后产能’的方式,也为渭河水质的根本好转带来了机遇。”

   截至到2014年,我省将在三年中合计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1家,削减化学需氧量约1万吨,氨氮约0.1万吨。新建企业或者项目的环境准入标准更加严格,高耗水、高排污、重污染的一旦逾越排放标准,无论能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一律予以“封杀”,不予批准。

   提标改造:治污设施建设的新飞跃

   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一直是渭河流域污染治理的“软肋”所在。今年2至3月份,省环保厅逐一检查全省21家市级污水处理厂,竟然发现有16家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问题。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较早,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西安市北石桥和邓家村两座污水处理厂的22万吨的处理能力,却要面对实际40万吨处理需求,每天约有15至18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皂河。

   曾多次踏访渭河流域的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主任李健伟说:“城市污水对渭河的污染尤其严重,加强、加快渭河流域污水处理厂、治污设施建设的步伐,对解决污染处理能力不足这一老大难问题,意义重大。”

   治污设施建设三年会有什么质的飞跃?一系列可看可感的数字明确无误:2014年前,渭河流域关中段将在每个县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特别要将重点乡镇、居民小区、大学园区等纳入到污水处理体系中,逐一建立完善处理设施,排放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一级A这一强制标准。到2013年底,渭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依据城镇规模的不同,3万以上人口的建制镇必须达到60%以上,县城达到80%以上,设区市达到90%以上,工业园区实现100%。三年间,渭河流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将达到62个,日处理能力191万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5万吨左右,氨氮约0.35万吨。同期内完成5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日处理能力和削减污染水平均会大幅提升。仅在半年后的2012年6月前,我省的所有排污企业要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不达标的将被强制实施停产治理。

   生态渭水:工程措施外的根本之计

   渭河最缺什么?毫无疑义是生态水和流域生态系统的重新均衡。陕西省境内渭河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净能力严重削弱。如果没有完善的生态恢复措施,即使控制了渭河流域的污染总量,恐怕也难以在短期内让母亲河“恢复元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发达国家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案例中,曾经号称“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的莱茵河或许能够给我们启发。在二战后的大规模重建中,这条原本充满诗意的河流被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工业污水、水上交通污染、城市工业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倾泻同时包围。更有甚者,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一家化工厂的爆炸,将20吨含有剧毒的农药冲进莱茵河,数百公里河段遭剧毒污染,鱼和其他生物全部死亡,成为震惊一时的“莱茵河污染事件”。在随后的1987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环保会议上通过了《2000年前莱茵河行动计划》,其特点是水环境改善的目标不是简单用若干水质指标来衡量,而是将目标确定为恢复一个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这建立在“洁净的河流应该是一个健全生态系统的骨干”的理念基础之上。仅在13年后的2000年,莱茵河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的预定目标全面实现,沿河森林茂密,湿地发育,水质清澈洁净,甚至成为沿途国家近2000万人的饮用水源。

   引汉济渭、引红济石等陕西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之后,渭河生态水不足的现状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与此同时,我省将斥资6亿元,渭河重点排污口和主要支流入渭口兴建人工、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在渭河干流河道滩涂地实施退耕工程,鼓励在靠近两岸的退耕滩涂地上种植芦苇等管束类草本植物,通过生物降解进一步削减污染,对渭河干流水质进行进一步生态净化。

   省委、省政府的渭河治理三年方案,正是通盘考虑渭河流域的污染及生态等现实情况,以坚定的执行力打造陕西的安澜河、景观河、生态河的重大举措。这是满怀希望和值得期待的三年,澜安水清的渭河,将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展现自己的魅力。 (本报记者 康传义 见习记者 李龙飞 通讯员 徐刚)

 

 

 

(网络编辑:zy)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