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体现了哪些思想?贯彻落实《意见》需要采取怎样的部署?本版特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对《意见》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对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部署思路。本版今日刊登此文,以飨读者。
国务院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学习研读以后的体会,可以概括为8个字:从紧从严、整体优化,即《意见》通篇体现了环保政策收紧的取向,贯彻落实《意见》必须采取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
《意见》发布产生积极影响
■阅读提示
《意见》通篇体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环保工作要实行从紧从严的方针。“从紧”是指收紧政策,提高标准;“从严”是指严格执法,厉行奖惩。
《意见》通篇体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环保工作要实行从紧从严的方针。“从紧”是指收紧政策,提高标准;“从严”是指严格执法,厉行奖惩。《意见》的3个版块——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革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都反映了这种从紧从严的取向。《意见》文风平实、内涵有力,几乎每条都部署了一项任务或措施,并把近年来比较成熟的做法凝固下来(如干部考核任用等),这将为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动力。总之,《意见》对于在现有体制架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今后开展环境保护体制综合改革留下了接口。
《意见》的发布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一是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意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改善环境的迫切心愿,反映了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诚意和决心,这有利于团结更多的人来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强化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二是产生持久的经济效果。《意见》中的各项措施将会转变为具体的经济或环保政策出台,支持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非常明确,因此《意见》的出台将会引导投资意向,甚至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三是产生有力的管理效果。《意见》中的很多任务是由环保部门来承担的,相当于环保部门获得了一些明确的管理授权,这将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话语权,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当然也会增加环保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廉政风险。
总之,《意见》向全社会发出了在“十二五”和更长时期内将实行从紧从严环保方针的明确信号,这将引导经济活动的方向,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实施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
■阅读提示
贯彻落实《意见》需要采取系统性的部署,这个部署应该体现历史性转变和环保新道路的思想,即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贯彻落实《意见》,推动“十二五”环境保护,必须实行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
《意见》第十二条对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在这一条里,把在实践中应用了较长时间的“历史性转变”和“环保新道路”提法正式写入了国家文件。实际上,“历史性转变”和“环保新道路”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转变是途径,探索新道路是本质。转变意味着创新,新道路要通过转变来实现。这样,《意见》就构成了一个以“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核心思想的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
既然《意见》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那么贯彻落实《意见》也需要采取系统性的部署,这个部署应该体现历史性转变和环保新道路的思想。我们把这种系统性的部署称为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
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是指:从经济、政治、社会、区域等方面全面纳入环境保护的要求,使这些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
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的具体内容为:一是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强化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治领导力,增加环境保护在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中的权重,强化中央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全面提升政治体制对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增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来自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员名额。二是发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社会力量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增强环境保护的社会权利,扩展并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鼓励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生活方式。三是实行环境优先方针,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行从紧和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优先进行环境立法和编制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和环保产业,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考核环保政绩,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休养生息。四是使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改善群众生存环境。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尤其是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和呼吸清洁的空气。五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环境保护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六是达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为实现环境优美的长远目标打下基础。在目前环境质量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基础上,扭转特殊环境问题增加和特定区域(如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局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
整体优化战略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的优良传统,逐步实施环境优先的区域发展方针,努力履行环境保护优惠民生、优化经济和重建优美道德的重要使命,争取实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合起来是“两项对策、三重使命、一个目标”6方面,又可称“六优战略”。
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是对环境保护“三个转变”的进一步深化。“三个转变”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要达到“并重、同步、综合”的要求,主要突出要优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一五”时期突出这个要求是正确和及时的,但进入“十二五”之后,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区域发展等领域离绿色发展都存在很大差距,这是一种系统性差距,仅靠优化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从上述各方面进行整体性绿化,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因此,贯彻落实《意见》,推动“十二五”环境保护,必须实行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
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理论发展
■阅读提示
环境保护理论应该是一个开放兼容的体系。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和发展环境保护理论体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反映在过去的工作中,更要体现在未来的工作中。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集中精力办好4件大事,第一件是以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实践主体,丰富和完善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文化内涵。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要把理论建设作为“十二五”环保的首要工作?
这是因为伟大的实践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只有确立了正确和坚定的思想认识,才能有坚持不懈的实践行动。正确和坚定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对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环境保护工作历来重视理论探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命题,这些对加快提升环境保护的政治地位和出台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起到了基础作用。这种理论建设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因为环境保护的实践在不断前进。实践既为理论发展提供了鲜活的信息来源,也对理论建设提出了强烈的真实需求。当前,贯彻落实《意见》是一个现实任务,我们应该构建有利于实现这一任务的理论体系和文化内涵,这是一个重要命题。
以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实践主体的环境保护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环境保护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总结,是在大量实践活动基础上提炼和抽象出来的有关中国环境保护对策的系统知识。环境保护理论应该是一个开放兼容的体系,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纳和转化着来自各个源头的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和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向我国环保发展的历史学习,向鲜活的环保基层实践学习,向先进的国外环保经验学习。
向我国环保发展的历史学习,就是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环保历程中总结经验。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环境保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从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建设生态文明,各种治国理念是依次继承和逐步提升的。正如周生贤部长指出的,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环保系统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大推进了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历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向鲜活的环保基层实践学习,就是从全国各地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总结环境保护的经验,形成对环境保护规律的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基层开拓、自主创新的特点,地方在环境保护工作上有很大的创造性;同时,又具有及时总结经验、各方互相学习的传统,形成了地方创新、国家推广的格局。可以说,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是千万人共同开拓和实践的成果。
向先进的国外环保经验学习,就是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始终跟踪、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我们既有经济领域的开放,又有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发展环境保护理论也同此理,因为我国环境保护水平较之发达国家还很落后,我国在环保上是一个弱国,向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可以使我们以更短的时间和更小的成本获取环保方面的知识,掌握环保发展的规律。
如何理解中国环保新道路中的“新”?既提新道路,必有一个对应的老道路存在,那个“老”是指什么?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按具体时间序列来划分,认为新道路是指从第六次环保大会以来的环保工作,因为这次大会提出了“三个转变”,转变前的是“老”,转变后的就是“新”。这种看法受到一些同志的疑问,认为“三个转变”所强调的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当时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要“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所以不能认为新道路就是现在才开始的一条道路。第二种看法是,新道路主要是针对国外所走过的环保道路而言的,认为中国环保新道路就是中国独有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行动,国外的是“老”,中国的是“新”。这种看法也有很多人不赞同,认为中国环境保护的很多政策、制度、标准等都是向国外学习而来的,自己独特的并不多,而且中国也并未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不能把自己排列到世界环保发展的历程之外。
现在,我们对于环保新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新”主要是针对以前那种“重经济轻环保、先发展后治理、行政手段强其他手段弱”的老的环保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而言的,这种思维和工作方式不但过去存在,而且现在也存在。尽管这种老的方式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环保新道路就是要按照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不断克服之、改变之。因此,环保新道路的“新”,不是依据一个具体的时间来划分,也不是依据“国外做法是老,中国做法是新”的理解来划分的,而是针对那种老的方式而言的。这样,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和发展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反映在过去的工作中,更要体现在未来的工作中。
丰富和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理论体系是一篇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要回答什么、何时、何地、谁、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关键问题。当前要重点探讨以下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框架体系和核心思想,其“新”在何处;中国环保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转变等重要理念的关系;国际环境保护新理念对中国环境保护有哪些借鉴等。(作者为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网络编辑: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