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12-01-05    浏览次数:2

  1、“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出台的经过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为了继续保持科技创新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省科技厅早在2009年底就部署了《规划》的编制工作,精心组织力量,历时近两年,经过前期研究、集中编制、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等阶段,广泛听取了科技界及社会各方面意见,先后修改数十次。《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二五”时期全省科技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由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2、我省“十二五”科技创新具有哪些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不仅为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更为今后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科技投入显著增长,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二是知识创新产出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3.6万件、13.8万件,均居全国首位;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平台体系日趋完善,本土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率实现翻番;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0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五是科技园区蓬勃发展,2010年,全省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创造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六是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向江苏汇集的速度明显加快。

  3、为什么创新驱动战略贯穿了整个规划?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我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新的战略优势的必然选择。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其原因有三:一是以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江苏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衰减,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必须以创新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动力约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创新驱动推进“两个率先”势在必行。江苏正处于由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当前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正孕育新的突破,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抢占发展制高点。我省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必须牢牢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4、“十二五”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创新一个体制、强化两个支撑、构建三个体系、夯实四个落脚点。创新一个体制,就是要把体制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途径,加快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体制。强化两个支撑,一是强化科技投入支撑,推动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以高强度投入支撑创新驱动;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素质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创新驱动。构建三大体系,一是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产学研结合体系;二是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三是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夯实四个落脚点,一是坚持主体是企业,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点;二是坚持方向在产业,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提速;三是坚持重心下基层,把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的创造活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障;四是坚持服务于民生,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本质要求,使科技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5、“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在全面认识当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要求、客观看待我省现有科技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研究和测算,我们提出了“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同时,我们还在科技综合实力、知识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层次、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和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6、为什么规划要突出区域创新体系并独立成章?“十二五”期间如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引入新的创新要素,或者实现创新要素的新组合,从而形成的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够积极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此次我省“十二五”科技规划把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重点,就是期望通过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区域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科技自身发展动力上取得重大进展。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规划》作了三个方面的部署,一是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加强创新整体部署,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创新基础,加快实现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乡镇,培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到2015年,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园区,15-20家创新型园区,30个创新型城市和100个创新型乡镇。二是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地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层次较高,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基础较好,以占全国0.29%的土地面积,占全国8.6%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14%,创造了全国6.2%的经济总量。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把苏南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经济示范带,进一步发挥苏南对全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发挥重要的先行和带动作用。三是完善三大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开放灵活的新格局;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研发设计服务规模化、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社会化、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化、科技咨询服务专业化,努力满足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的巨大需求。

  7、创业投资是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规划》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构建新型的科技金融体系是“十二五”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通过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途径来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其中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是关键。“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从三方面着手发展创业投资,一是充分发挥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推进地方设立引导资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在我省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努力形成政府资本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到2015年,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二是推动天使投资加快发展,支持成立“天使投资联盟”,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与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的联动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政府资金有效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企业投资。三是切实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抚育能力,到2015年,力争50%以上的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

  8、“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哪些?依据是什么?

  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加快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三个层面的突破。①针对优势产业核心技术,选择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网络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瞄准高端环节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集中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例如新医药产业重点选择新型疫苗设计、基因工程药物、核酸类药物等技术,新能源产业重点选择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风机主控系统、间歇式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网络信息产业重点选择物联网、新型显示、光通信及卫星通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技术。②针对产业前沿领域重大技术,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干细胞、转化医学、合成和系统生物、云计算、高温超导、微纳制造、氢能等关系未来竞争的重点领域,面向产业化发展需要,超前部署一批先导性前沿技术。同时,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发挥高校院所原始创新作用,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创新,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新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的战略需求加强长远部署,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发展水平。③针对产业化应用领域重点技术,筛选出六个已形成领先优势、产业渗透性广、辐射带动力强的关键技术加以推广应用,分别是生物技术、膜技术、纳米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激光技术等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根据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和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广泛征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意见、反复科学论证而筛选出来的。规划编制前期,我们组织开展了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战略研究,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情况,分析我省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征集的2600多条意见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技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应该说,这些技术方向的选择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亟需的。

  9、为什么我省产业发展要强调“高端”二字?如何推进产业走向高端?

  过去,我省更多的是依靠引进推动发展,走的是发挥“比较优势”的“后发之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上。尽管制造业规模占了全球的1.5%,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工业增加值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别说发达国家,尽管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较小。因此,我省“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质量的提升,而不是规模的扩张,应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对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高端升级都作出了部署。新兴产业要按照战略性、前瞻性、倍增性的产业定位,集聚一批高端人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实现跨越发展。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着力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等10个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实现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实现加速发展。传统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节能减排和制造业信息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

  10、服务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

  我们将服务于民生作为“十二五”科技工作的落脚点之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在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富民等领域取得突破。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方面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重点培育100个农业新品种,水稻、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培育壮大40个县域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80个;科技特派员总数达1万人。另一方面推进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社区创建行动、民生科技促进行动、民生科普进社区活动,围绕社区居民在社区安全、健康干预、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需求,积极推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建设100家科技社区。围绕生态环保、绿色建筑、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防灾减灾等,组织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行动,建设10大科技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开展民生科普进社区活动。同时,我们还在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健康和“青奥会”提出专门措施,实施生命健康科技专项,发展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健康普及等技术;全力支持南京建设科技青奥、绿色青奥,加强环境、交通等技术集成示范,为“青奥会”顺利举办提供科技支撑。

  11、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二五”有什么新的举措?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企业基本上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十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中心工作是要培育一支以创新型企业、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到2015年,着力打造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0家上市后备科技企业、1万家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发展10万家民营科技企业。《规划》对这四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明确部署和具体措施,启动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

  应该说,这四类企业中,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的任务是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世界创新型国家都培育了一大批创新领军企业,美国的通用、微软,德国的大众、西门子,日本的丰田、索尼,韩国的现代、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些国家形象的标志。近年来,我省充满活力的科技型企业持续大量涌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但仍然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了创新型领军企业。因此,《规划》提出,要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加大集成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以支撑和引领我省产业发展。

  12、在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上有什么举措?

  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是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为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建国家和省级科技平台2000多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平台支撑体系。“十二五”,我省将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快完善公共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科技平台布局,重点突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大力提升公共研发和公共服务能力。面向重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6-10家集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企业孵化为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兴学科和新兴技术,建设30家左右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支持工程技术文献、大型科学仪器、农业种质资源、实验动物等基础条件发展,加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推进本土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同时,推动平台高端提升,拓展服务功能,增强研发实力,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力争新增20家左右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创新平台行列,实现主要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此外,还将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运行、绩效评价、扶持激励等一系列制度。

  13、《规划》把创新国际化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意义何在?如何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沿着高效率的轨道向能产生高效益的地区流动,已经成为一条普遍规律。江苏作为全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科教和开放优势明显,具备了在较高平台上吸引外资研发机构的基础和条件。近几年,我省加快创新国际化的步伐,有效搭建面向国际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我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立足高端化目标和全球化视野,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广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更大力度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推进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

  在具体推进措施上,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运用资金、政策和市场激励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组织力度。实施“跨国技术转移网络拓展行动”,建立1-2个高水平的跨国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区,引进10-15家海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实施“重点国家合作深化行动”,加强与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实施“企业海外研发推进行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实施“外资研发机构合作促进行动”,鼓励更多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高层次研发中心,与100家外资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活动。实施“海外科学家江苏发展行动”,引进100名世界工程应用技术或产业创新领域的一流外籍专家来江苏指导、参与产业创新和企业研发活动,选聘一批知名外籍专家担任我省科技发展咨询顾问。

  14、“十二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在保护发明创造、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迫切要求在科技工作中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规划》明确提出,以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强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工作,推动地方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创造,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

  具体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推进战略实施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建设,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强化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培育、优势企业培育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二是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加快研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创造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三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配套政策,壮大知识产权产业集群,构建知识产权运用的服务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体系。四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能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五是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加强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

  15、《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系统的组织和实施机制建设,需要动员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力量,需要形成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我们将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发展创新文化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在规划实施中,将重视组织协调和分工协作,加强与国家科技规划、省人才和教育规划的统筹落实,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动;重视增加各级财政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完善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重视培养造就一批高端人才,按照人才引进国际化、人才使用市场化、人才流动柔性化的要求,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重点引进10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注重加强科技体制改革,树立“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理念,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注重落实创新政策,健全政策落实协商机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注重发展创新文化,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创三先”江苏精神,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