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解析

发布日期:2012-01-05    浏览次数:2
    为更好地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加快辽宁对外开放、促使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我省制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2006-2020)》(征求意见稿)。

    这个规划是统筹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项开发建设的政策纲领,是区域内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从今天起,本报将围绕这个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发展定位与职能定位、空间发展规划、支撑体系规划等方面内容进行解析,以飨读者。

    未来几年,是辽宁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关键时期。而开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辽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突破口,也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辽宁正在全力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近日出台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2006-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已经为辽宁人描绘了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强省的宏伟蓝图。

    超前意义的战略规划

    科学的战略需要完善的、长远的规划作为支撑。

   这是一个有着超前意义的战略规划。《规划》指出,本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规划》提出,制定《规划》就是落实、深化“五点一线”的战略部署,为“五点一线”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撑;整合辽宁沿海地带的空间资源,协调港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拓展开放领域,形成开发区与城镇发展的互动局面;从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识别沿海地带的潜在资源,构筑东北沿海经济带的空间结构。

    不难看出,《规划》的制定就是更好地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加快辽宁对外开放,达到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提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的战略部署。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对于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沿海地区地处环渤海北翼,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兼具两大经济区的优势,它的发展对带动辽宁及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对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作用显著。

    《规划》提出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国家工业体系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振兴装备制造业将是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辽宁具备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沿海地区具备成为先导区的条件。

    《规划》提出融入全球经济,加强东北亚合作。“10+3”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三大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之一,是东亚一体化的关键地区。辽宁沿海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东北亚地区内最具发展潜力地区。2004年国务院将大连定位为东北亚航运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辽宁沿海地区作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先导区的定位,对沿海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规划》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辽宁沿海地区通过优势产业的临港布局,可以为辽宁中部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边远山区提供异地就业、城镇化的空间。可以解决省内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以沿海经济“增量”解决腹地“存量”问题。沿海地区通过合理利用沿海大量废弃的盐田和荒滩,减小腹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等压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国家意义。

    务实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辽宁沿海地区包括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六市,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8%,人口占全省的42%。2005年六市地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44%。

    辽宁沿海地区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1998年至2005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从32.1%提升到45%。沿海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农业地区,是实力雄厚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基地,是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冶金生产基地。第三产业潜力巨大,现代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劳动力资源,科技人才优势突出,大专以上人才所占的比例为6%,仅次于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辖市。制造业人才优势较为突出,大连每万人所拥有的制造业人才数为1452人,超过绝大多数的沿海制造业大省。

    辽宁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废弃的盐田、盐碱地2000多平方公里。随着东水西调工程的实施,辽宁沿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将进一步改善。辽宁沿海地区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4A级旅游区23个。辽宁沿海岸线资源海岸线292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公里。

    正是有了这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才有了《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强省为目标,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力推进为动力,以建设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为契机,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发展主线,引导沿海经济带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是:1.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地区发展。协调沿海地带与东北亚、环黄渤海、东北地区、辽中南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带与大区域协调发展;理顺沿海各城镇与整个地带的关系,实现空间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2.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作为区域发展的根本保障。

    3.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协调。按照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通过城镇化促进产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4.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协调。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地区,成为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增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加强扶持落后地区,使其融入区域的整体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5.近期与远期相协调。以“五点”为切入点,合理安排空间发展时序推进,形成由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格局。近期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落实具体的建设项目,远期与地区长远发展利益相协调,确定需要保护的战略性资源。

    6.市场力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协调。依靠市场机制,创造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对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发展效率。

    科学的发展目标与职能定位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东北振兴的发动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行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这四大目标清晰地勾画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线路图。

    目标之一:东北振兴的发动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率先在东北地区实现快速增长,打造东北地区沿海发展主轴线,更好地发挥对东北振兴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围绕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加快东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和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范围,实现高效、便捷的大通关。

    目标之二:国家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依托港口资源,抓住世界重化工业转移及国内原材料工业沿海布局的契机,大力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利用海洋资源,以科技发展带动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发挥原材料工业基础优势,推进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向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实现由传统原材料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基地的转变。

    目标之三: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行区。加强与朝鲜半岛在交通设施方面的合作,力促仁川———南浦———丹东———大连的海上运输及新义州———丹东———沈阳的陆路运输的建设。抓住朝鲜半岛京义线、东海北部线铁路(TKR)修复的契机,构建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三省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积极参与朝鲜的开放开发,推动鸭绿江流域的丹东———新义州的合作开发。目标之四: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合理利用沿海岸线,集约利用沿海盐田、盐碱地和荒滩等土地资源,避免大量占用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把循环经济纳入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食品、纺织、造纸、工艺品制造等轻型工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吸纳劳动力就业。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让辽宁人民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而《规划》提出的职能定位更让辽宁人民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

    《规划》提出的职能定位是: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东北亚重要的经济合作中心;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东北地区的经济组织中心;风光秀美、特色突出的北方旅游胜地;生态环境宜人的宜居地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犹如一个强大新引擎,助推着辽宁的经济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善于创造的辽宁,一定会再一次创造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

辽宁省出台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2006-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廓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未来轮廓清晰呈现,从空间发展到支 撑体系再到行动计划,随着《规划》的步步落实,沿海潜能竞相释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将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未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成什么样,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规划》从空间组织、产业布局到城乡统筹,向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规划》提出,以大连都市区为龙头、以营口盘锦都市区为主体、以锦州葫芦岛都市区、丹东都市区为两翼,以重点的城镇组群、城镇为支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形成与辽宁三大经济板块相交融,与京津和东北腹地相呼应,与东北亚城镇走廊相契合,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相衔接,产业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生态网络完善,城乡协调发展,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这是一项关系辽宁全面振兴和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未来几年,我省将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近期,即从2006年到2010年,要集中建设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为重点的“五点”,引导产业向“五点”聚集,同时加快以大连、营口为核心的港口建设,加快连接内陆腹地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作为东北地区出海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远期,从2011年到2020年,整合城市、港口和产业区,加强沿海都市区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产业布局上,第二产业最能代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产业特色。关于石化产业,我们的目标是,把大连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重油沥青和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以及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营口、锦州湾建设成为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锦州、葫芦岛建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能源及精细化工原材料,辽西锦州湾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集群。

    冶金产业方面,以鞍钢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精品钢材区;大连、锦州、丹东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同时,构建环锦州湾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在《规划》中的位置也十分突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机床、重工起重、工程机械等现代制造业;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石化通用设备;丹东临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等精密装备。

    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方面,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丹东临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大中型客车、专用车辆的生产,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发动机、起动机、安全气囊等汽车零部件产业。

    船舶工业作为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规划》中也受到足够重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10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配套;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1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甲板机械、船用电器等;盘锦船舶工业园重点发展5万吨级以下中、小型专用船舶;辽西锦州湾工业园重点发展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产品。

    随着《规划》内容的逐项落实,在可预见的将来,人们将会在辽宁沿海看到一片崭新的景象。

    在辽宁沿海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规划》在为人们设计了美好蓝图的同时,也为实现这一蓝图构架了一系列支撑体系,像便捷的交通体系、生态体系、资源节约与保护等,依托这一个个“支架”,辽宁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沿海产业带的蓝图化为现实。

    辽宁海岸线有2900多公里,濒临黄渤海,沟通关内外,背靠东北大地,腹地资源丰富,扩大开放,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交通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规划》对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即以沈阳、大连为主,营口为辅,通过便捷顺畅的海陆空衔接系统,强化国际联系通道的功能地位,构建东北亚综合交通枢纽门户。

    作为东北地区进关出海的必经之地,辽宁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已经形成了畅通的公路、铁路、水运网络。目前,辽宁拥有的两条国家级运输通道包括京哈运输通道和哈大烟运输通道,已经拥有或正在规划的三条区域运输通道包括东部通道、锦赤通道、亚欧大陆沈阳—丹东通道,五条地区运输通道包括锦州—营口、营口—丹东、葫芦岛—凌源、锦州—阜新、营口—庄河,这些大通道把辽宁沿海引向四面八方。

    港口方面,《规划》提出形成“一主一副多点支撑”的港口布局:大连港、营口港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主一副”两个核心港口,丹东港、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

    具体到每一个港口,大连港要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营口港成为东北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转运港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丹东港作为辽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成为腹地大宗物资中装运输的重要口岸;锦州港作为辽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成为腹地大宗物资中装运输的重要口岸。

    铁路方面,《规划》提出形成“五条区域铁路、五条联系铁路、两条客运专线、多条疏港铁路支线”的铁路网络系统。五条区域铁路包括京沈、沈大、沈丹、东部铁路通道、锦赤。五条联系铁路包括海城—东港(庄河)、大连长兴岛—庄河、营口—锦州、葫芦岛—承德、锦州—阜新(朝阳)。两条客运专线包括秦沈客运专线、沈大客运专线,在锦州和营口之间规划一条客运专线的联络线,直接将两条客运专线联系起来。多条疏港铁路支线包括葫芦岛港铁路支线、锦州港铁路支线、营口港铁路支线、鲅鱼圈铁路支线、仙人岛铁路支线、长兴岛铁路支线等等。现有的和正在规划中的陆路和水运线路,正强有力地撑起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运输重担。

    《规划》还提出了生态体系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等等。对于能源节约与利用,《规划》特别提出,坚持节能优先,促进节能战略的实施,在关注产业节能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建筑和交通节能,同时,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从省委、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战略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辽宁人怀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忙碌在沿海经济强省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内外招商力度,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项目,如今,“五点一线”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发开放“五点一线”,辽宁人正迅速行动,《规划》也专门辟有“行动计划”一章,就一些近期目标和措施作出了规划。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加强对外联络是“五点一线”建设的基础工程,《规划》从交通枢纽、空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行动计划,即建设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促进区域交通组织一体化,结合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近期主要形成大连南观镇、大连机场、营口铁路枢纽、锦州南站枢纽、丹东枢纽等区域性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方面,《规划》提出,建设丹东—通化高速公路,拓展丹东的区域联系功能;建设丹东—海城、庄河—盖州高速公路,加强都市区之间的联系;建设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

    同时,加快沈大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加快沈西工业走廊至营口港铁路的建设,支持沈大走廊城镇带和营口都市区的形成。同时,推进疏港铁路的建设,包括大窑湾疏港铁路、鲅鱼圈疏港铁路、营口港疏港铁路、长兴岛疏港铁路等。通过公交化铁路运输模式,在沈大客运专线开行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一班的列车运输服务,强化沈大走廊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是沿海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头戏,这其中,港口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规划》提出大连港重点发展大窑湾港区、大孤山半岛及和尚岛港区,加快开发长兴岛工业港区。同时,与东北地区联合建立以高新科技为龙头、以大型国际制造中心与物流分拨中心为核心的分工合理的产业集群,扩大港口吞吐量,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大连港要全力开拓国际航线,吸引国际班轮公司进驻,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外贸运输比例。

    针对营口港,《规划》提出,近期要重点建设鲅鱼圈港区,并加快仙人岛港区的开发建设。加紧建设和完善集装箱、铁矿石、钢铁、成品油及液体化工等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输系统。加快深水航道和港池的开发建设,积极开辟与港口相衔接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园区。此外,《规划》对城市化建设提出了一项新城镇建设行动。在锦州,以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锦州滨海新城区;在长兴岛复州湾镇附近形成现代化综合性的临港新城。

    随着《规划》的出台,人们期待着辽宁沿海创造出新的辉煌。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