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全省高新区发展步伐,实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提升”。日前,广东省正式发布实施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全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核心区、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国际科技合作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示范区。力争到2012年,全省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万亿元,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比例达到4%,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全省高新区要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性产品,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创新集群。
实施赶超战略 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
根据《意见》要求,对全省高新区将实施分类指导,高标准建设三类高科技园区。一是打造两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二是创建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三是打造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广州、深圳高新区要以中关村科技园等国内先进园区为争先竞位目标,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领先的高新区;要以美国硅谷等全球先进园区为标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率先跨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其中广州高新区要重点推进科学城北区建设,加快建成国际知名、辐射全国的“知识城”,并力争将“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合作项目;深圳高新区要以深港创新圈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中心。
珠海、中山、佛山、惠州、东莞等高新区,要采取引进高端产业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重的方针,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和自主创新基地。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高新区,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加快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引导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
《意见》明确,要大力发展通信设备、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到高新区投资创业,注重培育发展内生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要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培育新一代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电子元器件、特种功能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努力缩小与国际高科技园区的技术差距,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方面,还要把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高技术服务业,引导高新区突出产业特色,建立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
组建战略联盟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意见》同时确定了高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实施产业前沿技术重大攻关计划,支持高新区重点开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攻关,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新区及区内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和地方研究院,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组建全省高新区战略联盟,建立健全全省高新区协同发展机制等。并且鼓励高新区制定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选择一批高新区建立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广州、深圳高新区努力建好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鼓励更多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鼓励先行先试 赋予更大管理权限
《意见》还指出,对国家级高新区,省直有关部门和高新区所在市,要依法赋予其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高新区所在市有关部门在高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应将本部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分支机构;市有关部门在高新区未设有分支机构的,应将行政审批权委托给高新区管委会,由高新区管委会代行市级审批权。鼓励高新区在管理模式上先行先试,建立科学高效的新型模式。各地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要体现对高新区的适度倾斜等。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对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工作,《意见》要求各市要对高新区内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优先施工建设。同时,鼓励各地采取土地置换、土地使用权调整、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盘活用地,优先安排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高附加值的项目。
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高新区的科技投入力度,推动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至2012年省财政将专项安排5亿元资金,其中2010年安排1亿元,2011年、2012年各安排2亿元,主要用于推动高新区研发与引进产业高端项目、孵化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加速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等。
《意见》明确,要建立由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全省高新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新区所在地市委、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新区党委或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应由所在市党政领导成员兼任,高新区所在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高新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高新区的考核评估工作也要加强。
强化辐射带动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意见》同时提出,要建立发达地区高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长期产业转移、配套、合作的机制,推动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优化升级。促进珠三角高新区与环珠三角区域、东西两翼产业梯度转移和配套合作,在全省形成若干以国家高新区为技术创新辐射中心的产业密集区域,形成由低端向高端梯次发展的科学格局。推进高新区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强化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高新区还要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建成全省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为全省其他地区提供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和产品;通过合理开发和集约使用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发展成为全省土地集约使用的示范区,建成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品位高雅的科技新城,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树立典范。
加快实施“双提升”推动高新区大发展
———访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新区作为实施“双提升”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抓手,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有何重要意义,广东省高新区发展现状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
记者:李厅长,您好。请问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李兴华: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继实施“双转移”战略之后,着眼于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促进广东科学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抓手,也是广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记者:目前广东全省高新区发展情况如何?
李兴华:广东省高新区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建立于1991年。目前,全省共有16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6个,是拥有国家级高新区最多的省份,高新区已成为广东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区域。全省高新区批准用地面积500.54平方公里,至去年实际开发面积达224.13平方公里。高新区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1倍,人均创造GDP是全省的6倍多,并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山、珠海、惠州、佛山、东莞等高新区为重点,以东西两翼和山区高新区为支撑的布局,产业特色日益明显。
记者:广东省高新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兴华:广东省高新区建设成效具体表现在:面积小产出大,高新区已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很多地市经济发展的支柱;高新区形成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高地,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高新区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核心区,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一以上的研发活动和科技人才、约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提供了“双转移”战略的项目来源和重要载体,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实堡垒,并成为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的先行区。
记者: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广东省高新区建设将主要突出抓好哪些工作?
李兴华: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一是科学地谋划全省高新区布局,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二是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要紧紧抓住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突破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力争用5至10年时间,逐步在全省范围构建功能完善、高效运转、资源共享的创新体系;四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高新区的考核评价和组织领导;五是加强科技合作,广泛吸引创新资源落户高新区,完善产学研结合、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机制。
记者:按照“双提升”战略的要求,广东省高新区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李兴华:通过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要使广东省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引领全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省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万亿元,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比例达到4%,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全省高新区要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和重大原创性产品,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创新集群。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
广东省高新区发展明天会更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广东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此次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紧密围绕着科学发展这一主线,创造性地提出广东省高新区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对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升级”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的高新区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0个省级高新区,是国家高新区最多的省份,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新时期,针对新的发展形势,高新区必须承担更加重要的发展使命。广东省此次出台的《意见》,按照自主创新核心区、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国际科技合作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广东省高新区2012年要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2020年要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目标。这为广东省高新区发展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也是广东省高新区新一轮大发展的宣言书。
通观《意见》全篇,无论是远景目标,还是具体措施,都突出了“双提升”的发展主题,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根据《意见》,广东省高新区将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通信设备、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并且要吸引、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这些措施,将有力地促进广东省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
目前,在我国经济逐步复苏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东省此次出台的《意见》,做出了以高新区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广东省要通过建立高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长期的产业转移、配套、合作机制,促进珠三角高新区与环珠三角区域、东西两翼产业梯度转移和配套合作,在全省形成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技术创新辐射中心的产业密集区域,并提高高新区对当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可以预见,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在高新区内部形成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梯次升级的科学发展格局,而且还将对推动全省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专家说法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
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竞争力
广东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核心就在于提升竞争力。此次的《意见》,把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对加快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进行详细解读。仅从《意见》中鼓励发展高端创新集群、集聚自主创新资源的内容来看,广东高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上将大有可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区域间产业体系的竞争层面,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先机。广东的高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专业化程度和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随着《意见》的深入贯彻实施,将有力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
“双提升”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双转移”战略是为了优化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那么加速推进“双提升”就是为了促进“双转移”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
和保证。在《意见》指引下,随着高新区发展的加速,以及整个“双提升”战略发展思路的不断成熟、深入和丰富,对各个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技术、工艺、产品、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调节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特色产业及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将强化“双提升”与“双转移”战略的内在联系,并逐渐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意见》中的很多亮点,如加强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强化高新区考核工作等,使高新区建设基础更加雄厚,也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园区声音
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薛晓峰:
广州高新区要率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
作为引领珠三角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目前,广州高新区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布局,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按照《意见》指引,广州高新区将以国内外先进园区为争先竞位目标,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引导产业高端化,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体系,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发达地区高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长期产业转移、配套、合作的机制。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领先的高新区,力争到2020年,率先跨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惠州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钟一尔:
把仲恺高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型园区
承载着惠州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的使命,仲恺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线的自主创新之路,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按照《意见》创建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的要求,仲恺高新区将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土地利用、服务体制、财政投入等方面力争实现突破,重点扶持平板显示产业、现代照明产业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形成纵向向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拓展,横向形成跨产业支持网络的高技术产业体系,完成加工制造型工业区向科技创新型园区的转变。
东莞松山湖管委会工委书记陈建枝:
松山湖已瞄准国家级高新区目标
松山湖将根据《意见》要求,继续按照“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高税收贡献、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使园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领域取得更大成绩,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研发中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同时,按照采取引进高端产业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重的方针,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和自主创新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积极争取早日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河源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
河源高新区谋建“产业新区,工业新城”
根据《意见》,广东北部山区高新区,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加快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为身处粤北的河源高新区建设,确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目前,河源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产业新区,工业新城”初具雏形。河源高新区要在承接发达园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要按照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把高新区打造成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为新一轮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