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新疆 » 农业厅 » 正文

博乐市农村土地“互换并地”效果明显

发布日期:2012-05-03    浏览次数:4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农户承包地块细碎问题,近两年来,博乐市积极开展“互换并地”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博乐市辖三镇两乡两个国有牧场和三个街道,156个村,农户总数2.2万户,其中实行家庭承包农户1.95万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5.5万亩。已开展土地互换的村56个,占总数的36%;互换面积达18.8万亩,涉及农户7142户。通过“互换并地”增加集体机动地3.7万亩,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大幅增加。

  二、主要做法

  (一)将“互换并地”与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相结合

  一是加强领导促开展。博乐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互换并地”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农业局、财政局、国土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局、农经局和各乡(镇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互换并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责任分工,为确保“互换并地”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造氛围。为切实做好“互换并地”工作,市相关部门成立多个宣传工作组,深入乡镇、村队、农户家中,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悬挂横幅、发放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宣传资料等方式,宣讲“互换并地”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激发了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支持、参与 “互换并地”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三是因村制宜稳推进。在“互换并地”中,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案、群众受益、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上级引导、群众商议、民主决策的程序,根据各村实际,制定“互换并地”工作实施方案,向全体村民公示,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报乡(镇)政府、市农经局备案后,由村“两委”班子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将“互换并地”与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相结合

  一是严把政策夯基础。始终坚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五个不变原则”, 即“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合同起止日期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基本政策不变,原承包方案不变,原标准亩、自然亩折合方法不变”,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犯。

  二是互换登记齐推动。博乐市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市,将“互换并地”与登记试点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及时按照“互换并地”后的地块、四至情况对农户土地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颁发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彻底消除农民的顾虑。

  三是化解纠纷保稳定。针对“互换并地”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该市将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前移,走村入户,认真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将纠纷解决在当地,矛盾化解在基层,“互换并地”过程中未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

  (三)将“互换并地”与推进农村“三化同步”相结合

  一是土地清理促规范。在确保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严格区分家庭承包地、集体机动地、四荒地的界限,特别是对未经批准、私自开荒占地的农户,由村委会专门进行清理,核实面积,并根据种植年限不同区别对待。清理完成后,将集体机动地、四荒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统一管理,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档案,并按规定进行发包。

  二是整合资源保发展。在“互换并地”中,将每户农民承包的地块由原来的四到六块调整为一到两块;在“互换并地”后,将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集中统一连片调整到村庄、乡镇周边或沿路、沿线附近,为今后开展安居富民工程、招商引资、城镇建设预留空间,储备土地资源。

  三是项目扶持抓示范。为推动“互换并地”工作顺利进行,该市对推行“互换并地”的村实行高标准节水滴灌项目优先、工程项目优先等优惠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落地工作开展好的村,鼓励村“两委”、农户积极开展“互换并地”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互换并地”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合作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体现。实践证明,通过“互换并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一)“互换并地”实现了节本增效。该市是优质棉生产基地,“互换并地”前,每户农户有四到六块承包地,有些地块不足2亩,投入劳动工时多,种植成本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也不利于农业综合配套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互换并地”后农户土地集中到一块或两块,取消了农户地块之间的田埂界限,平整了沟畦灌溉的田埂、明渠,全市土地利用面积增加12%以上。在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耕种采收后,每个劳动力由原来只能管理六到八亩土地,到现在管理三十到五十亩土地,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棉花采摘成本由人工采摘每亩874元降低到机采的280元,每亩节约采摘成本594元,18.8万亩棉花节约采摘成本1.1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节本增效1282元。

  (二)“互换并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该市在“互换并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新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一般情况下,实施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棉花单产比淹灌每亩高70公斤,每亩收入增加500元。目前,全市实行“互换并地”的人口为21540人,劳动力10528人,其中,有4200名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就业,实现劳务创收5600万元,据统计,参与“互换并地”的农户实现人均增收2600元。

  (三)“互换并地”增加了集体收益。开展“互换并地”后,清理出了部分农户超越地类界限自行开荒的土地,全市56个村队增加集体机动地3.7万亩。按照目前集体机动地发包价格每亩430元计算,仅发包收入一项增加村集体收入1600万元。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