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新疆 » 农业厅 » 正文

棉花播后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12-05-18    浏览次数:6

棉花播后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近日,阿瓦提县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和农业企业认真全面调查了棉花播种和出苗情况。根据调查,截止2012年5月2日,全县115万亩棉花全部播种完毕,而且60%以上棉花已经出苗。为确保苗齐、苗匀、苗壮,棉花播后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农技部门根据棉花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并结合专家建议,提出如下棉花播后管理技术措施。

  一、查苗补种:播种7-10天后,要及时调查棉田发芽出苗情况。播后12-15天发芽率仍然很低的棉田,要及时补种,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提高出苗率。

  二、放苗:出苗时及时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对错位棉苗要及时解放出来,并埋好”护脖土”,提高地膜的增温保墒盖草效果。

  三、破碱壳:苗期遇雨要及时破壳,解除棉株基部幼茎的禁锢,增加棉株根部土壤的透气性。

  四、对弱苗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人工喷施微肥,以促进棉苗的生长发育,同时增强抗病抗灾的能力。

  五、除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棉田除草,特别是田埂、林带的寄主杂草,有效抑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

  六、滴灌棉田出苗后,及时挖开防雨沟,处理好三接一套,安装地面支管,接好毛管,安装出地桩,做好泵房一切准备。5月15日前完毕,抓紧试压调压工作,做到弱苗先滴水先滴肥。

  七、化调:细绒棉4-5叶期,旺苗、壮苗用缩节胺0.2-0.3克/亩,少量多次进行化控,促花芽分化,控制基部主茎节间伸长和营养枝生长,弱苗可喷施激素类。如:920或磷酸二氢钾100克 尿素100克,促进生长。

  八、病虫害防治工作:

  (1)棉蓟马:对发生地块,在5月1日至10日(危害高峰期)利用棉蓟马喜中温干旱的特性,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可以用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20%抗蚜威1500倍液喷雾防治。

  (2)棉蚜:①在棉田埂种植油菜诱集带。发挥天敌控害能力,棉蚜不受天敌抑制,棉蚜处于失控状态,扩散蔓延速度将会极快,一旦环境条件适宜,棉蚜很容易暴发成灾。② 加强对棉蚜监测,组织乡村两级人员,坚持定人、定岗位,在田间进行巡回监测,尤其是历年发生较重的田块和城区附近的蚜源地。③ 点片挑治,在发现有蚜株时,插上杨枝条,并用涂茎法或滴心法进行防治,力争将蚜虫控治在中心株阶段。④ 棉蚜中心株或点片发生时,采用药液涂茎挑治,可用康福多按1:5--7加水配制成药液进行涂茎。涂抹于棉花红绿相间处的一侧,涂抹长度2─5厘米,不得环涂。⑤ 喷施洗尿合剂:在棉蚜点片发生时,用尿素、洗衣粉(中性)、水按1︰1︰100的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后喷施。要求棉叶正背两面都要喷洒均匀、周到。

  (3)棉铃虫:在4月20日-5月30日棉铃虫越冬代发蛾期,在小麦田每60亩挂一盏杀虫灯,诱杀越冬代成虫。在棉铃虫发生较重的棉田,可在5月20-25日左右喷一次BT和NPV。

  (4)棉花苗期病害防治:

  ①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时中耕、深中耕、勤中耕,以提高土温,降低湿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②合理施用叶面肥,定苗后,棉田普遍喷施含钾类叶面肥,促苗早发,增强抗病力。③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苗、弱苗。④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天禾素、激活素等进行药剂防治。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