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与产品建设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2-05-31    浏览次数:6

  结合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鄂尔多斯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依据《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时期,鄂尔多斯市将按照“区域合作、提升五区、构建一带、放飞两翼”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建设力度,科学规划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

  一、五区概述

  (一)东胜——康巴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该旅游区包含东康线贯通的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伊金霍洛旗,其中东胜区、康巴什新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相对比较完备,是鄂尔多斯市旅游客流的主要集散地。该区旅游资源丰富,有鄂尔多斯市核心级旅游资源成吉思汗陵,依托成吉思汗文化和乡土文化等,该区目前已建成成吉思汗陵园、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九城宫旅游区、秦直道旅游区、广稷农耕博物馆5家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紧紧依托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充分发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相对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加大对乡土文化的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两地旅游集散地的服务功能,将本区建设成为集中展示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的核心旅游区。

  (二)库布齐沙漠旅游区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内蒙古三大沙漠之一, 也是距北京、天津最近的沙漠,本区主要包括达拉特旗和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的百里响沙带。依托沙漠、沙湖和生态治理成果展示,该区已初步建成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旅游区、七星湖旅游度假区、释尼召沙漠绿海乐园、昭君城旅游区和窝阔台旅游区6家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借助神奇的响沙、沙湖、浩瀚的沙漠壮景,开发具有较强震撼力和冲击力的沙漠旅游产品,做足沙的概念,做全沙的文章,进一步组织好国际沙漠论坛、沙雕艺术展、沙漠摄影旅游节等活动,继续做好与包头、呼和浩特、北京等客源市场的衔接,把本区建设成为集沙漠探险、沙漠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和科考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生态旅游区。

  (三)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

  该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西部,主要包括鄂托克旗和杭锦旗的西南部,与银川和乌海两个城市邻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荒漠草原、文物古迹、珍稀植物、天然温泉和宗教祭祀等类型。卓子山、包勒浩晓温泉和布龙湖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阿尔寨石窟、百眼井等已得到初步开发,该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仅有鄂尔多斯市草原旅游区和三盛公水利风景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依托阿尔寨石窟、百眼井以及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恐龙足迹化石的神秘意境,以开发在我国西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天然温泉为切入点,重点展示草原风光,使其成为承担全市衔接银川客源市场与客源组织城市功能的旅游区之一。主要开展考古旅游、科考旅游、温泉疗养、草原观光等旅游活动。

  (四)毛乌素沙漠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括整个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的南半部分。该区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主要旅游资源有大沟湾和巴图湾水库、河套文化遗址、席尼喇嘛纪念塔、王震井等,目前已建成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萨拉乌苏旅游区、乌审召旅游区、银海旅游度假村、福海蒙古城和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6家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充分依托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大沟湾水库、巴图湾水库、苏里格气田以及该区浓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开展草原和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工业旅游和文化科考等旅游活动。

  (五)准格尔工业观光及黄河峡谷旅游区

  该旅游区位于准格尔旗境内,属于黄土丘陵山地,形成了沟、梁、峁、坪俱有的侵蚀地貌类型,目前初步开发的旅游区有准格尔召旅游区和油松王旅游区。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借助准格尔煤炭工业和黄河峡谷开展工业旅游、度假旅游和水上观光旅游,拟将该区建设成为融观光、度假、水上游乐于一体的并承担全市衔接呼和浩特客源及客源组织功能的旅游区。

  二、构建全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

  鄂尔多斯市沿黄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开发建设是我市旅游业承“十一五”之坚实基础,启“十二五”之辉煌的关键之举,对于沿黄河生态保护、沿黄河城镇化、沿黄河产业集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市要依托沿黄河地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成熟的各类景区以及零散分布的“农(牧渔)家乐”,重点打造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恩格贝旅游区、昭君城旅游区、黄河峡谷旅游区等旅游景区,紧跟沿黄河城镇化步伐,加快沿黄“农(牧渔)家乐”的发展,逐步引导培育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品牌的形成,最终形成有主有辅、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景区 ‘农(牧渔)家乐’ 小城镇集散地”的串珠式旅游风光带,形成集自驾、观光、度假、科考、会议、民俗体验于一体的鄂尔多斯市又一条黄金旅游线,与成吉思汗陵——康巴什——东胜——响沙湾旅游专线形成市内的两构架。

  三、两大类旅游产品

  (一)文化类旅游产品,细分为四个系列旅游产品

  一是成吉思汗文化系列:包含寄托成吉思汗精神所在的八白室,以及由达尔扈特人(成吉思汗守陵人)世代相传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成吉思汗遗训与传说,察罕苏力德大祭和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等。通过拜谒成吉思汗陵宫、参与体验成吉思汗四时大祭和成吉思汗察罕苏力德大祭,观赏游览阿尔寨石窟等,让游客尽情领略一代天骄的雄才伟略,体验成吉思汗宫廷文化和祭祀文化。与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联合打造中国第一条西部帝王陵精品旅游线和中国西部帝王陵知名品牌。

  二是鄂尔多斯民族风情系列:包含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的鄂尔多斯婚礼;准格尔旗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艺术奇葩——蛮汉调;蒙古族传统的体育赛事——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饮食、服饰和生产生活习俗等。以黄河、黄土、黄沙为背景,培养漫瀚调艺人参加全国民歌大赛、举办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演艺舞台剧《鄂尔多斯婚礼》等,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的知名度,逐步将鄂尔多斯市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最佳体验地之一。

  三是城市风光系列:近期重点打造东胜区、康巴什新区、阿勒腾席热镇,中远期完成乌兰镇、树林召镇、嘎鲁图镇、薛家湾镇、锡尼镇、上海庙镇等城镇的风光建设,借助“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力争实现“一镇一特色”,使得各城镇不仅具备旅游集散地的功能,还要成为一种休闲景观,逐步开展城市观光旅游。

  四是遗址遗迹系列:包含萨拉乌苏文化遗址、西鄂尔多斯恐龙足迹化石、统万城遗址、席尼喇嘛故居、王震井、城川民族学院等。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采用实物展示、场景复原等手段,借以科学考察、专业实习等形式,开展专项旅游活动。

  (二)生态类旅游产品,细分为三个系列旅游产品

  一是草原观光度假系列:主要包含西鄂尔多斯草原和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等,在“十二五”期间,依托鄂尔多斯浓郁的民族风情,大手笔、高起点打造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草原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鄂尔多斯打通乌海和宁夏等客源市场的跳板。

  二是沙漠休闲度假系列:位于库布齐沙漠中段东西绵延约100里的响沙带,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世界最大响沙带,其边缘的响沙湾旅游区、七星湖旅游区、恩格贝生态示范基地是内蒙古开发较早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高A级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七星湖旅游度假区2009年被国家授予“国家沙漠旅游试验基地”称号。鄂尔多斯市将于“十二五”时期,借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之机,大力打造沙漠休闲度假游。

  三是水域风光系列:包含七星湖旅游区、萨拉乌苏旅游区、万家寨水库、黄河峡谷旅游度假区、锦世温泉度假村等,重点开展水上娱乐、水疗养以及黄河峡谷观赏体验等旅游活动。

  四、继续加大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力度

  紧紧把握国家推进红色旅游二期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推进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学院、三段地工委旧址和乌审旗席尼喇嘛故居、席尼喇嘛陵园等红色经典景区的建设。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对鄂尔多斯市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的支持,加大革命纪念物保护和各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力度;通过引导红色旅游景区向着集爱国主义教育、观光、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发展,早日实现非营利性景区向营利性景区的转变;通过近中远三期规划,将红色旅游景区与鄂尔多斯市其他颇具影响力的景区进行捆绑式推介,从而有力推动鄂尔多斯市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

  五、重点培育三类乡村旅游景点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浓厚的地方特色,重点培育“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三类旅游景点。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俗、风貌等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创建市级“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在鄂尔多斯市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构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六、继续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力度

  依托鄂尔多斯市现有的等级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体系,继续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高鄂尔多斯市与周边省市的通达性,加快促成鄂尔多斯市与主要客源地城市间通航,在时间和空间上缩小游客来鄂尔多斯市旅游的感知距离。同时,加强连接鄂尔多斯市重点景区和重点城镇的公路建设,加快旅游专线建设和景区内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的普及率。

  围绕鄂尔多斯市地区和民族特色文化,继续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断完善旅游六要素中“购”的建设,在提高旅游收入的同时,要通过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宣传推介鄂尔多斯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