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
政 策 解 读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1.《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今年,中央连续第13年出台了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就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该《实施意见》。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民收入实现倍增,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不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2.《实施意见》的起草思路是什么?
在起草《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做好结合文章,把中央要求与安徽“三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把方向定准,把措施谋实,切实增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实做到中央的政策、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我省的具体措施更务实、更接地气。一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以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为重点,统筹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精神。二是坚持突出安徽特色。立足我省“三农”发展改革实际,根据我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的目标要求,将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的主抓手,在《实施意见》中增加了“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条,就落实部省共建协议、开展示范创建等进行部署。提出了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示范县、示范区和示范主体创建,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以复合式循环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三是树立问题导向。认真吸纳省直有关单位的16个专题调研报告和2015年1号文件落实情况督查调研报告成果,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的形势、总结的经验,作为文件起草的重要参考,充分采纳了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针对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粮食去库存非常紧迫等新形势,《实施意见》提出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体系建设、搭建县域内用工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省属粮食企业和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探索“粮食银行”收储运营模式等政策措施。再比如,针对基层反应较集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保险难等问题,《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水工程所有权、使用权抵押贷款,全面落实和推进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政策,支持市、县自主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农业补贴、农业担保、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等政策措施。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实施意见》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提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动农村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逐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百村示范、千村达线”行动计划等。对属于探索阶段的,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抵押权和担保权试点等,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限定范围内稳妥有序试点。
3.《实施意见》提出的“十三五”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口粮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4.《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比照中央1号文件,我省实施意见的总框架结构由“帽段 六大部分 结语”构成,共31条。帽段部分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成就,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部分是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第二部分是围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第三部分是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第四部分是围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第五部分是围绕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第六部分是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结束语强调了各地出台具体贯彻措施,加强督查检查,加大文件的宣传培训和落实力度。同时,为加强责任落实,《实施意见》一并提出了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任务分工,确定了120项重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作为文件的附件,随同文件一并送审、一并印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5.《实施意见》就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出了哪些举措?
文件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政策有: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等绿色增效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稳定小麦和水稻生产,重点打造皖北地区优质专用小麦、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优质安全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和特种养殖,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办好合肥、上海农交会,引进有实力、有带动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落实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等。
6.《实施意见》就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哪些举措?
文件围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出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划定农业生产空间和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是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开展大水面增殖放流,严格实行休渔禁渔,落实国家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四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发展农业“三品一标”,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开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参加“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建立健全“黑名单”和有奖举报制度。
7.《实施意见》就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出了哪些重点举措?
文件围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出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五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
8.《实施意见》就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出了哪些重点举措?
《实施意见》就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等工程,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二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发展,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三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实施美丽乡镇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积极探索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四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体系建设,落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促进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建立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五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大别山片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省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9.《实施意见》就推进农村改革提出了哪些重点举措?
文件围绕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落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认真执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植口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流通与精深加工转化,深化产销合作,消化粮食库存。探索“粮食银行”收储运营模式。二是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基金、贴息、担保、奖补等途径,带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设,加快构建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三是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支持涉农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全面落实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支持开展特色农产品等保险。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推广政策性保险附加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模式。落实中央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五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逐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农垦改革等。
10.《实施意见》就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提出了哪些举措?
文件就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提出了以下举措。一是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三是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等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11.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
为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分解任务。在文件发布的同时,就以附件形式将120项重点任务分解到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研究提出落实的政策措施。二是广泛宣传。在省内各类媒体上多渠道、多形式解读、宣传文件精神,让广大农民对文件看得懂、听得明白。三是开展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对市县政府负责同志和涉农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使其掌握政策,带头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四是适时督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年中对省直部门开展督查调研,年末对各市、各部门落实成效开展督查调研。
1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实施意见》对此提出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实施意见》围绕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发展农业“三品一标”,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促融合,就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去库存,当务之急是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降成本,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补短板,就是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又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生产。
信息来源:省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