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松原。
伴随着震天动地的锣鼓,由政府控股的松原市粮食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从16层高楼悬下的条幅“直抒胸臆”:“整合地方资源,打造著名商标,提升品牌效应”;
“兼顾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坚持标准化生产、精品化加工、高端化包装、市场化运作……”
这是涉及200万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件大事!
这是松原市攥紧拳头打市场、实现农产品规模经营的一次阵前誓师!
挂牌只是个仪式,实际上它在半年前乃至更长时间里已悄然运转了。一个月后,待各县(区)子(分)公司正式运营时,它将在名称上加进“集团”二字。
让我们走近这里的决策者和实业家——
高层布阵:让农民增收有切实依托
“200万农民不富,建设幸福松原将是一句空话”
在市委办公楼,我们见到了市委书记王常松,话题围绕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展开。当谈到组建粮食产业发展集团,他说,这是我们“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做强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实际步骤。
这位从京城下派、由市长转任市委书记的“官”,对松原已经十分熟悉了:“松原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700万吨上下,占全省产量的24.9%,但是大部分作为原粮出售,附加值低,经营分散,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80多家,加工转化能力500万吨。但企业个体的加工规模多在1万至3万吨,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
谈起第二故乡的农产品,他如数家珍,但也充满惋惜:“松原有省级名牌21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23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有270个。由于品牌过多过滥,市场影响力普遍偏弱,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都知道五常大米、盘锦大米,再往大一点说知道东北大米,就是不知道松原大米。我们有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出产的大米、小米、花生、杂粮杂豆、粉条,口感好,品质优,中粮集团和农业部官员,甚至包括国家领导人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却不能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们必须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品牌效应,组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引领优势农产品抢占高端市场,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松原有200万农业人口,农民不富,建设幸福松原就是一句空话!”
王常松介绍说,松原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到2016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0个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00家。
当问及这次组建粮食集团政府控股会不会回到“国企”的老路上时,王常松摇头说绝不会,“我们是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完全按照《公司法》行事,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范例,有可参照的样板。”
“北显”履诺:“公司 基地 农户”的成功范例
“去年我这里水稻种植户平均增收5200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采访完市委书记,我们径直走进了被称作“成功范例”的北显公司,见到了董事长张显。
“北显公司”全称为松原市北显粮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前郭县吉拉吐乡,成立于1994年。张显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说话直来直去的——就是这位脸色黝黑的农民,创造了十分骄人的业绩:
这个以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为主的贸易型企业,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被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值达1.1亿元;
在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厂区里,摆放着大型精加工生产线:有电脑色选机、电脑定量包装机、全自动真空包装机、粉剂自动定量包装机等先进设备30余台;
“北显”牌大米、杂粮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标准水平:产品通过“ISO2200:2005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有机杂粮认证”、“有机大米认证”和多项“绿色食品认证”;
截至目前,北显绿色有机食品已发展为9大系列268个单品,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市大型连锁超市共计378家,发展全国代理商108家,2009年产品进入香港及新加坡,其中香港超市14家,新加坡6家,该公司开发的“中国粮油供应商网”已吸收全国2000多家粮油企业,为国际粮油市场网络信息搭建了服务平台;
2011年“北显”建成年产6万吨大米加工项目及年产米糠粕3万吨、米糠油5000吨项目,至此,从原粮种植、加工销售到终端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是从2006年开始签订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的”,张显在介绍了概况后转入正题。“目前,我们的种植基地辐射一镇、一乡、5个村,也就是前郭镇,吉拉吐乡、锡伯屯村、七家子村、粮窝村、吉拉吐村和下嘎村。水稻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秋田小町,经过几年种植,质量超过了日本本土生长的同类产品;
“去年我这里秋田小町订单农户有890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1.5公顷,合同收购价按市价每市斤增加0.2元,按每户农民26000斤收成计算,就多增加收入5200元。仅秋田小町水稻一项,890户农民就增收460万元;
“杂粮订单农户428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1.5公顷,合同收购价按市价每市斤增加0.5元,按每户农民12000斤收成计算,每户农民多增收6000元。杂粮一项,428户农民就增收256万元。”
仅水稻及杂粮两项,签约农户年增收入(合计)716万元——这就是“公司﹢农户”模式给乡亲带来的好处!
“种子肥料钱先由公司垫付”。说到春季插秧,张显又补充了关键的一条,这是最受农户欢迎的。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张显快人快语:“我已同意加入集团。为什么?一是可以破除资金的瓶颈;二是可以扩展跃升平台,全市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攥成拳头才有力量。现在我们基地面积扩大了3倍,已达到2.88万亩,带动3300多户农户从事水稻、杂粮订单种植。今年,计划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
一诺千金!说这话时,张显轻松而自信。
整合资源:以“查干湖”品牌共闯江湖
今年20万吨经营规模的粮食品种已经落“地”
松原粮食有限公司实施规范的“公司化”运作:母公司(市政府财政投资公司)以2000万元资金入股,持股51%;合股企业以现有资产入股,持股49%以下;同时,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每个合作社持股1%至2%。合作社没有入股资金的,由其县(区)扶持实现在子公司参股。母公司负责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建立统一的营销渠道。农产品商标为“查干湖”牌。
对于“以政府为主导”,松原市副市长孙治国这样阐释: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上市,因此组建之初就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运营,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司上市后,可由政府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直至政府股份全部退出。但在发展初期,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这种模式有利于做到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科学整合资源;有利于动用政府力量齐抓共管,兼顾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迅速形成发展合力;有利于提高信誉,扩大影响,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我们看到,“政府主导”已显现优势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继市粮食公司挂牌后,前郭稻米公司、扶余花生公司、长岭粉业公司、乾安黄小米公司、宁江区果蔬公司相继成立;
哈达山水利枢纽新增5万亩耕地,已作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基地;
四县一区已组建3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小的含100农户,大的含300户至500户;
今年20万吨经营规模的粮食品种已经落“地”,其中大米12万吨,小米2万吨,花生3万吨,杂粮杂豆2万吨,粉条1万吨——有人悄悄告诉我们,这20万吨已有“意向性订购”。
归程,汽车穿行在无边的田野,只见满眼青葱生机盎然,插满秧苗的稻池一片连一片……
我们心中祈愿:但得风调雨顺,今秋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