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农委,项目县农委(农业局):
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管理办法和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的通知》(晋农财发[2011]67号)要求,为切实做好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科技入户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培训农民,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1.技术目标。通过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
2.经济目标。科技示范户的单位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辐射带动户的单位经济效益提高5%以上。
3.体系建设目标。技术指导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与周边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化专业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更加普遍,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服务的领域与服务范围更加拓宽,服务效果更加明显。
4.机制建设目标。激励督促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到田间地头全年全程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突出抓好示范带动,确保县有示范片、乡有示范方、村有示范户,确保良种良法、物化补贴和信息服务入户。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推广机制。
5.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二、实施范围与资金用途
(一)实施范围。
2011年全省在阳曲县、灵丘县、右玉县、原平市、忻府区、平定县、左权县、祁县、平遥县、榆次区、沁县、武乡县、阳城县、临县、吉县、蒲县、盐湖区、夏县18个县(市、区)组织实施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科技入户工程项目。
(二)资金用途。
1. 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主要用于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苗种,农(兽)药店、化肥、饮料等物化技术补助,比例为项目总资金的50%;
2. 专家和技术指导员下乡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补助。用于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的服务补贴,比例为项目总资金的40%;
3. 技术资料印刷和管理费用。用于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区域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遴选,建立核心示范区,编印培训资料,项目专家组工作和监管、调研、宣传等,比例为项目总资金的10%。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遴选科技示范户。 每个示范县确定5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确定5个左右示范村,每个村选15-20个科技示范户。项目资金为10万元的确定300个示范户,项目资金为15万元的确定50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个左右农户。临县大禹乡遴选科技示范户选择660户,其它乡镇镇遴选示范户500户,共确定1160个示范户。示范村以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主。2012年全省科技入户项目共培育726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72600个农户。
(二)服务一项工程。每个示范县围绕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农业重点工程,为2~3个玉米、小麦、杂粮丰产方,2~3个蔬菜、水果标准示范园,2~3个规模健康养殖场(任选一项工程)提供技术服务。
(三)建立一个科技服务团队。每个示范县从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或山西农大聘请1名首席专家,成立科技入户县级领导组,组建3~5人的科技入户县级专家组,公开招标确定2-3个技术指导单位,公开选聘15-25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承包20个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全年累计入户时间不少于50天。
(四)技术服务做到“五入户”。结合本县特色主导产业,推广5~10主导品种和3~5项主推技术,切实做到:技术指导入户、技术培训入户、信息服务入户、“物化”补贴入户、科技示范户手册入户。
1.技术指导入户。技术指导员在各级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示范户分户技术指导方案,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新品种、推广技术。要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2.技术培训入户。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根据示范重点和不同产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并将“农民科技书屋”建在示范户家中。
3.信息服务入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举办广播讲座,开辟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电视专栏,设立“农技110”咨询热线;采用“大喇叭”、科普宣传车和墙报等传统手段,千方百计为示范户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政策、科技、生产和市场信息。
4.“物化”补贴入户。围绕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对玉米、小麦、杂粮等良种进行物化补贴,促进示范户优先采用优质、高产、高效、节约的新品种、新技术。
5.科技示范户手册入户。确保科技示范户每人一册,详细记录技术指导、培训和生产信息。技术指导要指导帮助示范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组建和完善领导小组,加大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与科技入户工程的组织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加大投入力度。市、县要配套资金,切实保障专家开展工作所需业务经费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的工作经费。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
3.强化项目监管。按照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的通知》(晋农财发[2011]67号)要求,严格项目实施内容,规范资金管理。建立公示制度,科技示范户名单、物化补贴等要在村务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项目县将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乡、村及示范户登记造册,统一报送省农业厅科教处。实行责任目标合同制,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之间要分别签订责任目标和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项目监督和检查,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和双向监督机制,通过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技术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督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对工程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4.构建长效机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科技入户的有效模式,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技入户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得快捷通道。
5.做好信息交流和宣传。各试点县要编好各种技术交流资料和信息简报,每月至少报送省农业厅科教处1~2期简报(并附电子版sxsnytkjc@163.com)。同时要跟踪调查5~10名优秀的科技示范户,3~5名优秀技术指导员,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中国农业推广网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技入户工作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优秀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相关材料报送
请各项目单位以县农委正式文件将2012年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示范户落实情况、技术指导员的选聘情况等相关材料(附件1~4)装订成册一式2份于2012年6月25日前上报省农业厅科教处(1份报市农委备案),同时上报电子版。
附件:
1.科技入户项目示范户汇总表
2.科技入户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汇总表
3.科教入户项目技术指导员登记表
4.科技入户丰产方建设地点及规模
5.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表
6.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联系人:单培裕 刘德明
联系电话:0351-8235595 823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