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未来5年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四川水利事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冷刚: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在描绘今后五年“五个提升”奋斗目标时提出,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
省第十次党代会在部署未来五年工作中提出: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坚持“蓄、引、提”并重,大力加强大中型骨干、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五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
省委十届一次全会强调,要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把水利作为集中力量抓的三件发展大事之一,摆在重要位置。四川水利迈入高位求进、加快发展、蓄势跨越的新阶段。
记者: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将从哪些方面抓起?
冷刚:我们要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切实按照省委的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扎实实抓好水利各项工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全面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完成水利投资1500多亿元,这些资金绝大多数都是以项目为载体构成。目前,全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大中型水利项目有100多处。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10”开工项目。目前,雅安市九龙水库和泸州市倒流河水库工程已开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正式启动建设。纳入开工计划的其他项目,要确保全年开工任务顺利完成。抓紧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武都水库、小井沟水利工程、武引二期灌区及二郎庙、永定桥、白岩滩等40余项续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强都江堰、升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按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一批有条件的项目尽快竣工验收。
坚持以保安为目标,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治理“六江一干”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快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全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我省已进入汛期,必须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强化值班值守,全力做好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
记者: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民生水利建设有什么举措?
冷刚: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我省贫困地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等扶贫主战场的群众饮水问题,今年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到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率平坝地区达95%以上、丘陵地区达90%、山区达70%。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依托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金,全力推进“全域灌溉”建设,集中打造安宁河谷农建综合示范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示范片、高标准农田示范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四大示范片”,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加快地方电力发展,抓好农村水电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为富民惠民做出新贡献。围绕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助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发展水产经济,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记者:在水资源管理上有什么安排?
冷刚: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把“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为目标,切实抓好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启动考核工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