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团省委书记张彤
记者:今后五年将是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速度进一步加快、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五年,全省青少年群体将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张彤: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作为推进我省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伴随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省青少年群体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更加频繁。青年群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流动将更为活跃。2011年,我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00.51万人,其中以80、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外出务工青年已占农村外出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二是分层分类更加明显。既有学校、企业、农村等传统领域青年群体,又有进城务工、“两新”组织等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化诉求将更加明显和迫切,特别是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三是成长发展规律更加独特。随着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青年在艺术性、时尚性、娱乐性、健康性方面消费比重日趋上升,受网络新媒体等影响明显加大。
记者:针对青年这些新特点新变化,在全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进程中,如何发挥好青年生力军的作用?
张彤: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青年人才非常重要。而青年群体的新特点又对我们培养凝聚青年人才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新需求新形势,我们将以“青春建功新四川”主题活动为抓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分层分类、系统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成果推动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四川同发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大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和观念引导,广泛开展就业创业见习,深化青年小额贷款工作,推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实施;三是进一步发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等品牌优势,完善激励扶持政策,构建建功成长平台,努力形成助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内生动力;四是做好大中专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优秀青年人才面向基层、扎根一线建功立业、历练成长;五是充分发挥青联、学联、青企协等青年组织的人才优势,发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阵地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四川跨越发展集智聚力;六是抓好青年典型选树,强化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激励更多青年投身我省跨越发展新征程。
记者: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将建设民生政府写入党代会报告,充分体现了更加关注民生、更加重视群众工作的工作取向。围绕这一取向,团省委将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关心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张彤: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共青团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将围绕我省民生政府建设,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有力推动“十二五”规划青少年事务项目落实。我们将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契机,着力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基层社区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不断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加强亲情关爱文化建设,切实关爱川籍外出务工青年、农村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关心帮助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藏区、彝区民生工程实施,深入推进四川藏区团旗红和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等活动,切实服务民族地区青少年;牵头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加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渠道,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让广大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