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从甘肃省发改委了解到,按照国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省发改委组织编制了甘肃省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贯彻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总结了我省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十二五”面临的战略机遇,提出了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实施意见》共11部分,主要包括总体要求、9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以专栏形式细化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
目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六大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速高于西部省区和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省域高速公路网基础网络基本建立,民航运输网络进一步拓展,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供水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较大进展,草原生态恶化势头得到遏制,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以上,初步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40%,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铁路: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加快区内铁路干线和支线建设,建成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通道,实现由通道型向网络型转变。强化兰州市与周边省区中心城市的连接,启动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依托河西、陇东能源基地,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推进区域型、地区性铁路集运站和枢纽建设。到2015年,境内铁路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建成兰州至重庆、西安至平凉、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天水至平凉铁路。开工建设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兰州至中川机场、敦煌至格尔木、银川至西安铁路。
公路:主要省际出口通道实现高速化
力争到2015年,省域高速公路网基础网络初步形成,主要的省际出口通道均实现高速化。省内近90%的现有国道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基本建成农村公路网。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连霍、兰海、青兰、京新线甘肃境内路段,建成武都至罐子沟、瓜州至星星峡、营盘水至双塔、雷家角至西峰国家高速公路以及成县至武都地方高速公路等。
民航:新建陇南成州机场
争取完成兰州中川机场、庆阳机场扩建,建成夏河机场,开工建设敦煌机场扩建工程,新建陇南成州机场,有序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新建平凉机场前期工作。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重点加快兰州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逐步安排实施酒嘉、张掖、天水、平凉等区域级枢纽站场项目,继续完善农村客运站布局。在兰州西站、中川机场等区域率先形成公路、铁路、民航、城市交通等综合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水利:将河西走廊建成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
继续推进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系。
完成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水库自动化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型水源建设,提高工业能源基地及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争取把河西走廊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
生态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的实施工作,争取国家支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成果,落实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等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对生态地位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极其脆弱地区25度以上陡坡地继续安排退耕还林建设任务,落实国家补助政策。积极推进祁连山及三大内陆河流域、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中东部黄土高原等重点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刘家峡库区综合治理等项目。争取将黄河上游兰白段生态修复及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国家《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加强草原“三化”综合治理,加大湿地恢复与保护力度。
循环经济:建设七大基地
全面动态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着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和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大类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河西荒漠绿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甘南临夏高寒阴湿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陇南山地湿润半湿润区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特色产业:培育五大基地
《实施意见》指出,我省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五大基地。
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庆阳市长庆桥、平凉市华亭县和崆峒区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金武风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城镇天然气利用工程;加快建设酒泉至湖南、陇东至江西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
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启动兰州石化新增1000万吨炼化工程建设,实施庆阳石化500万吨扩能改造,力争达到800万吨;建设壮大玉门特种油品生产基地。支持金川公司发展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建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研发基地;推进酒钢公司升级改造,建立西部重要的钢铁基地。
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星火机床工业园、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等三大产业园建设,将天水市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支持在武威市建设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中心、新能源学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装备示范基地。建设甘肃镍及镍钴合金材料和高性能纤维材料基地。建成兰州重离子癌症治疗中心。积极争取建设兰州国家级软件产业园。
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东西横穿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建设文化产业带,建设“三大基地”——关中-天水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基地;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三条国家精品线路。
产业转移:争取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争取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和金昌、武威、平凉、庆阳等城市为重点,以现有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严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关,防止落后和过剩产能转移。
对外开放:打造面向中亚西亚对外开放战略平台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向西扩大开放、向东承接合作,打造面向中亚西亚对外开放战略平台,积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强我省与关中、成渝及乌(鲁木齐)昌(吉)、西(宁)格(尔木)、宁东等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全面落实甘肃与陕西、内蒙古、新疆、湖南等省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摘自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