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小麦冬前管理的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2-11-19    浏览次数:2

各小麦主产市、县(市、区)农委:

  因今年秋收推迟和干旱少雨,我省小麦播种期总体较常年推迟7-10天,加之部分田块播后补墒不及时、播种过深,造成一些田块出苗期延长、缺苗断垄、生长量不足,为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安全越冬,现就加强小麦冬前管理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查苗补苗,确保苗齐苗壮。各地因土壤墒情不足或播后补墒不及时、不均匀造成缺苗断垄情况的田块,要尽早开展小麦出苗情况调查,缺苗断垄严重的,3叶期前用同品种采取浸种催芽的办法补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4~5小时,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装入编织袋内,保持在25℃左右的温度下7~8小时,种子露出白根即可播种,可提早出苗1周左右。3叶期以后,移稠补稀,带土移栽,栽后浇水,有利于活棵,减少缺苗断垄。另外,对群体过大的麦田及一般麦田的“疙瘩苗”,要及早进行间苗、疏苗,以保证苗匀苗壮。

  二、加强晚弱苗管理,促弱转壮。“立冬”前后播种的晚茬麦,由于冬前生长时间短,积累养分少,导致分蘖少或无分蘖,单根独苗,苗小苗弱,根系不发达,抗寒能力差,影响安全越冬,要及早行动,加强田间管理。

  1. 以水调肥。墒情差出苗不齐的田块如果近期旱情不能彻底缓解,应抓紧浇水补墒,促进出苗。

  2. 早追冬肥。“春肥冬施,冬肥春用”,对于促使晚播小麦早返青、早分蘖、提高春季分蘖成穗,增加亩穗数,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苗势差的田块追肥时间可以提早到3叶期以后,每亩施复合肥3~5公斤,促进小麦分蘖和根系生长。

  3. 覆盖防冻。晚播弱苗由于自身营养体小,积累糖分少,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较差,增加覆盖有利于防止冻害。一般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施后进行浅锄,具有保墒、补肥和增温效果。或每亩覆盖稻草250~300公斤,以切成10~20厘米的碎段为佳,也可将稻草整株覆盖,做到田不露土,草不盖苗,可减轻冻害,防止杂草,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三、培育壮苗,实现壮苗越冬。培育冬前壮苗,对减轻冻害、保证来年小麦穗大粒多粒重,高产丰收至关重要。 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叶片宽厚,大小适中,叶色葱绿,叶蘖根基本符合同伸关系。其中,淮北地区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条,群体茎蘖数80万左右。淮河以南地区春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5叶1心,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4~6条,群体茎蘖数60~70万。

  1. 浇水补墒,促进肥效发挥。对前期降雨量低于10毫米,土壤墒情没有彻底缓解的田块(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如果近期没有降雨,应抓紧浇水补墒,沉实土壤,弥合土缝,防止小麦吊根,减少冷风侵袭,防止冻害发生。补墒还能够以水调肥,促进秸秆分解腐烂和肥效发挥,加快麦苗生长,培育小麦壮苗。

  2. 化学调控,改善叶片功能。为促进麦苗生长,一般可喷施芸苔素内酯、复硝钾、复硝钠等激素类化学调控剂,增加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片功能,促进小麦生长,培育越冬壮苗。

  3. 中耕划锄,除草增温保墒。开展中耕划锄,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结,消灭杂草,增温保墒,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培育壮苗。晚播弱苗宜浅锄,增温保墒促麦苗生长;生长旺盛的田块宜深锄,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吸收,抑制生长速度,以免形成旺苗。

  4. 追施苗肥,缓解争氮矛盾。对土质差、肥力不足的麦田,特别是秸秆还田的麦田,由于秸秆腐解需要消耗大量氮肥,与幼苗争肥导致麦苗发黄、瘦弱。对这类田块可于3~4叶期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促进小麦长根、增蘖。以穴施或条施为宜,墒情不足时追肥后立即浇水,并适时中耕松土,助苗生长。

  四、加强防治,减轻病虫草危害

  (一)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冬前草龄小,抗药性差,易防除,开展冬前化除事半功倍。一般在小麦3~5叶期、日均温8℃以上进行化学除草。稻茬麦草害重,应重点防除。草害严重的地块在小麦返青后及时补除。

  1. 阔叶杂草。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他隆)乳油50毫升或每亩用5.8%双氟.唑嘧胺(麦喜)10毫升,或每亩用10%巨星可湿性粉剂10克,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公斤茎叶喷雾。

  2. 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40~60毫升,或15%炔草酸(麦极)30克,于看麦娘2叶至小麦拔节前,对水40公斤茎叶喷雾。

  3. 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杂草。每亩用55%普草克浓乳剂125~150毫升,于小麦真叶期至拔节前,对水40公斤茎叶喷雾。也可以每亩用7.5%啶磺草胺(优先)水分散剂12.5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他隆)乳油50毫升,或22.5%拌地浓乳油80毫升,任选一种加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50毫升,于看麦娘2叶至小麦拔节前,对水40公斤茎叶喷雾。

  (二)重视防治潜叶蝇。由于受气候、栽培、耕作制度影响, 小麦潜叶蝇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淮北地区有的县发生田块60%,虫害株率在10%左右,重发田块达70%以上,已经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潜叶蝇由叶尖端向叶基部取食, 潜食叶肉,在麦叶中上部形成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在秋季至春季危害小麦。一般用1.8%的阿维菌素或1%的甲维盐每亩30~50毫升;或40%的毒死蜱每亩50~70毫升,机动弥雾机加水10~15公斤、手动喷雾机对水30公斤茎叶喷雾。

  五、冬前开好“三沟”,保证排灌畅通。沿淮、江淮稻茬麦地区后期雨水较多,田间渍害导致小麦根系早衰,形成假熟现象,有的甚至倒伏枯熟,严重影响千粒重及产量。因此,稻茬麦开好“三沟”,降低田间湿度,对麦田中后期保根养叶、减轻病害、防止倒伏及早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好“三沟”要从冬前做起,小麦已经播种、由于土壤墒情不适宜开沟的,要掌握在适墒期及时开沟,以保证土块容易抛撒,均匀覆盖麦田。畦沟、腰沟和田头沟深度分别达到0.2米,0.25米和0.35米,田外大沟加深到0.6~1.0米。已经开通“三沟”的田块,要进行清沟,清除沟底泥土,疏通畦沟、腰沟和田头沟,特别要加深地头沟,做到沟深沟直,沟沟相通,确保雨住田干,排灌畅通。

  六、适时浇灌越冬水,确保安全越冬。小麦适时浇灌越冬水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层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今年小麦播种以来降雨偏少,土壤蓄水不足,部分田块干旱缺墒。特别是秸秆还田面积增加,不少地块由于还田秸秆量过大,翻压质量不好,造成土壤悬空不实、小麦出苗不齐或麦苗吊根发黄,生长迟缓,冬季一旦出现低温特别是寒潮降温天气时,极易造成冻害。为此,秸秆还田地块浇灌越冬水尤为重要。浇灌越冬水宜掌握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4℃,夜冻日消时进行。一般每亩浇水30方左右,没有分蘖盘墩的麦田不宜浇越冬水。

  附件:发往地址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12年11月15日

 

  抄送:农业部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各小麦主产市、县(市、区)农技中心(站、种植业局)。

  附件

  发 往 地 址

  阜阳市: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颍上县、界首市、临泉县、

  阜南县、太和县

  宿州市:埇桥区、砀山县、萧  县、灵璧县、泗  县

  亳州市: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

  淮北市:烈山区、濉溪县

  蚌埠市: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

  淮南市:潘集区、凤台县

  六安市:霍邱县、寿  县、裕安区、金安区、

  滁州市:天长市、凤阳县、明光市、定远县

  合肥市:长丰县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