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纬:消费升级市场旺

发布日期:2012-11-20    浏览次数:3

  十年春秋,十年辉煌。搭乘着经济发展的快车,江淮儿女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我省商品市场供应充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流通方式发展日新月异,消费市场一片繁荣。

  十年来,从淮北到江南,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十年来,从城镇到乡村,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增幅的差距不断缩小;十年来,从商场到超市,商业经营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折扣店等各种业态遍地开花,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6.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全国居首,而十年前只有1000多亿元。十年光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却给我省消费品市场带来沧海桑田般变化。

  市场规模扩大 商品供应丰富

  10月2日,是龙年国庆长假的第三天,新开业的合肥百大港汇购物中心,人气爆棚,交款柜台前排起了长龙。 “从上月28号开业到现在,我们的营业额已达1900万元,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商场负责人满红颇为兴奋。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总体规模在迅速扩大。2002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228.7亿元,2006年突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突破4000亿元,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4900.6亿元,十年翻了近两番,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尤其是去年,我省月均消费需求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08.4亿元,消费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规模在扩大,企业也在成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省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有4837家,比“十五”末增加1367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47.3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多。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更是从无到有,遍地开花。省商务厅市场消费处副处长宫寒告诉记者,世纪之初,我省本土流通企业如商之都、百大还只是“星星之火”,百大零售额只有10亿元,商之都也只有12亿元;十年培育,他们已从单个门店变成大型连锁企业,年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发展渐成燎原之势。

  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供应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也日渐增多,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IT商品,方便居民出行的汽车,用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住房装饰商品、家用电器等大量增加。 “十年前,大商场不多,买东西主要是去家附近的小店,不仅东西种类少,可挑选的也不多;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商场多了,挑选和比较的余地也大了,相对于价格,我更看重品质了。 ”在合肥一家小学工作的姚宝靖说。

  城乡市场共荣 销售热点纷呈

  “城里人有的大件,我们农民现在也有了。 ”黄山区新华乡村民韦刚的朴实话语折射出十年来农民的生活变迁。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18元增加到2011年的6232元,年均增长12.7%。农民的腰包鼓了,消费起来也就底气十足:十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475.8元增加到4957.3元。

  统计显示,2011年,全省城镇市场零售额4061.2亿元,增长18.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39.5亿元,增长17.5%,城镇消费增速与乡村消费增速差距缩小到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64.4亿元,同比增长15.8%;乡村实现712.1亿元,增长16%。乡村市场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2个百分点。 “这表明经过十年发展,城市消费一头热的状况已在逐步改变,全省消费市场呈现出城乡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 ”省商务厅消费处副处长宫寒认为。

  在合肥市金寨南路的一家汽车销售店里,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村民陈金财正在认真地挑选爱车。 “这两年收入提高了,所以想买辆小面包开开,以后还能用来运送货物。 ”陈金财高兴地说。普通农民买车,这在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而十年过去,汽车已“驶”进寻常百姓家庭。统计数据显示,本世纪初,我省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小轿车只有0.7辆;到2010年每百户拥有家用轿车上升到5辆;而到今年上半年,家用轿车的百户拥有量达到10.7辆。轿车进家庭的步伐加速上升。

  汽车消费的演变,只是十年来我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我省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销售热点纷呈。 2002年以来,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音像器材类和金银珠宝类。对零售额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制品类、汽车类和粮油食品类商品。同时,一些新型高科技产品、消费比重不大的升级消费品,也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政策效应显现 流通网络完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为扩大内需,我省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双百促消费”等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以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需求。在政策推动下,全省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今年春节前,家住黄山区仙源镇的农民老汪,为了能给女儿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去县城的家电下乡活动点买了台电脑。他告诉记者,“之前真的没有想到,买家电还可以获得补贴,这一下就返还了好几百块钱呢。 ”为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我省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445万台,销售额358.6亿元,兑付农民消费者财政补贴44.1亿元,受惠农户700多万户,户均受益600元左右。

  从4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场消费促进、百家品牌展销”活动,更是月月有活动,场场是促销,6个月共举办大、中小型促消费活动589场,参展品牌超过1000个,实现销售额266亿元,拉动消费增长2.2个百分点。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达到了260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远超全国水平。

  市场在繁荣,流通网络也在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以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建设、改造商品配送中心400个、农家店29000多个,扩大农村消费200亿元。在城市,我省商务部门有序推进“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早餐、放心购物便利店、放心家政服务”五位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居民生活服务消费日趋便利。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建成公益性便民直销菜市场19个、放心购物便利店860个、放心早餐网点近797个、放心家政企业24个,15个“放心肉”体系建设试点县(区)已完成压点任务的82.9%,拉动消费增长2个百分点。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