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北省社会发展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12-05    浏览次数:2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社会发展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北省社会发展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为明确我省“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及保障措施,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内容涵盖教育、卫生、文化、人口计生、民政、旅游、体育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一、“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服务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巩固率由88.8%提高到93.9%,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由54.8%提高到6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53.5%提高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1%提高到25%。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18.05万人,参保率89.93%;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参合农民达到4998万人,参合率94.4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办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每个县拥有一所标准化县级医疗机构。5个市17个区的1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42个县(市)的561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处置了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监测点为基础的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村书屋等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有1557个文化站列入“十一五”建设规划,获得国家资金补助;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建成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基层服务点3.6万个;组建16家股份制农村数字院线公司,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建成农家书屋1.2万多个。改造扩建了河北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50%以上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了健身器材,建设了体育场地。三分之一贫困县实施“雪炭工程”,建设了小型健身馆。县以上城区公园、广场全部安装了健身路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6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5以下。城、乡社会低保保障标准由每月154.5元和每年725元分别增加到265元和1493元,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在设区市建城区实现了全覆盖。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文化产业形势喜人。形成了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版权贸易为主的出版业发展体系。全省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广播和电视系统年均创收达到36亿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跃,《唐山大地震》、《为了新中国前进》等为代表的影视精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较快。动漫、网游等新兴业态正在兴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呈现互动发展态势。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产值12亿元。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等竞赛表演和节庆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全省旅游产业结构逐步优化,4A级以上景区达到99处。2010年,全省接待游客1.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初步形成了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体系。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将加速转型,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对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新的机遇是: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得到空前关注和支持;需求拉动更加有力,文化娱乐、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迅速增加;财力支撑更加厚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公共财政转型使民生领域的建设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不断催生新型媒体、文化创意等社会领域新型业态。

  “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在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主要矛盾不变的情况下,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太行山—燕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黑龙港流域的发展将倍受社会关注;人口布局和结构变动更加迅速,给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加大;社会管理形势更加严峻,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等任务紧迫;体制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关阶段,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深化,长期积累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需要通过改革进行化解。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发展需要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产业,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要。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强化基层。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基层、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社会事业资源,科学规划和建设,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改革创新、提高效率。积极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处理好基本与非基本、均等化与多样化等各种关系,优化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包括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群众文化、全民健身、广播电视、电影图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可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旅游消费结构转换升级,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休闲旅游供给体系,初步构建起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均成长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主要发展指标:

  ——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7%左右。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1岁。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2‰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2/10万以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均稳定在95%以上。

  ——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基本完善,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影院,乡镇(街道)有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

  ——全省总人口控制在7400万人以内,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7%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坚持教育优先,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出发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增强活力。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网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在农村继续推进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标准化办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城镇着力做强优质学校,转化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城区校际间差距,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2015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分阶段学习等更加灵活的弹性学习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加快发展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县、乡、村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以重点学科为引领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专业为主导稳步发展本科教育,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抓好燕山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探索高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构建全省学前教育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支持国贫县、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公办幼儿园,有效扩大全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把学校建设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在完成重点地区、重点任务加固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对所有存在安全隐患、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中小学校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学校综合防灾能力。为有效满足路途较远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寄宿需求,积极扩大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范围,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初中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加快消除“大通铺”、校外租房、学校供餐能力不足等问题。为鼓励教师在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切实改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教师周转宿舍,基本满足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的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离城镇较远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住宿需求。以提升职业学校基础能力为核心,重点建设一批办学质量较高、装备水平好、毕业生就业率高、资源共享,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类校舍,扩大培养能力。支持残疾人教育,大力改善特殊师范教育院校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扩大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办学规模。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残疾人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支持省属重点大学的教学实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验基础能力,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继续实施河北工业大学“211工程”。

 

 

  专栏1 教育重点工程

  1.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投资31亿元,在全省农村乡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近1500所,配备必要的玩教具,切实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

  2.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所有存在安全隐患、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3.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投资19.4亿元,支持农村(含县镇)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初中建设学生宿舍132万平方米,学生食堂49万平方米,厕所、浴室等生活设施6.9万平方米,基本消除“大通铺”、校外租房、学校供餐能力不足等问题。

  4.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投资18亿元,为我省边远艰苦山区、坝上地区和平原人口大县1000多所农村学校新建和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改善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5.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资13.8亿元,重点支持100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或实训设施建设。

  6.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重点支持邯郸学院等学校改善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加快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

  7.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6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水平,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落实好重点地方病防治、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采供血服务体系,健全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职业病等防治服务网络,提高防治能力。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重点抓好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强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振兴中医药事业。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使全省90%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技术设备达到基本配置要求。加强鼠疫、结核病等专业防治机构建设,建设好国家鼠疫演练基地并投入使用,完成省胸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加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好省市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强化卫生监督能力,建设好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和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

  加快以基层为重点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卫生保障水平。支持县级急救机构建设,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救治能力。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儿童医院建设,提高儿童疾病和重症救治能力。开展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实用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好省中医药学院和省中医院项目。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建成一批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加强省、市级综合医院建设,发挥综合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引领全省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专栏2 医疗卫生重点工程

  1.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继续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使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2.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工程。投资3.7亿元,支持135个县级急救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车辆、车载设备和急救调度设备等。

  3.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程。投资5亿元,支持162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同时加强省、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全面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4.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工程。依托省、市现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提高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能力。

 

 

    专栏2 医疗卫生重点工程(续)

  5.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工程。支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实验室建设,配备相关检验检测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提高食源性致病菌鉴定、食品非法添加物和放射性物质检验检测能力。

  6.药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持省食品药品行政监督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改善省、市两级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条件,重点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

  7.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投资6.9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27个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逐步健全全省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8.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9.儿童医院建设。支持省儿童医院和保定、邯郸、邢台等一批市级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建设。

  (三)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好文化下基层、“彩色周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文化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和文献的保护、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力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面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有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文化室,建设面积及主要设备等硬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强化县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职能,将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公益服务机构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有效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加快市、县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全面实现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加强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和县级特色博物馆建设。实施河北省群艺馆等省级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文化五大建设工程。完成鸡鸣驿修缮整治工程,实施明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河北段)遗产、明清皇家建筑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古中山国、正定、古冀州、赵邯郸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整体保护工程。

  开展群众健身,实现体育惠民,在组织、设施、指导、服务等方面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着力打造特色群体活动品牌,做大做强邯郸太极拳、沧州武术、秦皇岛轮滑和铁人三项、石家庄长跑等品牌项目,培育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加快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面向群众、贴近基层的县级体育场、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100%城市街道和70%社区、60%行政村、100%乡镇建有公共体育设施。继续支持贫困县建设小型健身馆。

 

 

  专栏3 文化和体育重点工程

  1.巩固农村文化五大工程。利用中央和地方投资,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支持没有活动室或没有达标的行政村和居委会新建或改扩建文化活动室;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支持综合文化站健全机构,综合达标;改善和健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支持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家庭安装广播电视卫星接收设备;支持开展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5座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实施县级数字电影院建设工程,每个县(市)建设一家多厅数字影院;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提供更丰富的经济社会信息;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2.市级三馆建设工程。支持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唐山市、张家口市图书馆,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邢台市群艺馆,沧州市、邢台市、承德市、衡水市博物馆项目建设。

  3.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支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清西陵、大名故城和永年广府古城保护,临城崆山白云洞、赞皇嶂石岩国家自然遗产地保护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4.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省群艺馆、省档案馆、省文化艺术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省美术馆。

  5.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群众、贴近基层的县级体育场、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新建、扩建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等一批市级体育中心,建设廊坊市环城奥林匹克公园、省体育局秦皇岛训练基地、沧州市体育场、武术馆、保定市健身广场等。通过省市共建,加快建设省会体育中心,打造省会标志性建筑。

  6.雪炭工程。支持贫困县建设小型健身馆。1200-2000平方米,一个馆有5个以上体育健身项目。

  7.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继续支持村级体育设施建设,为每个项目村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配备两个乒乓球台,到2015年,覆盖60%以上行政村。

  8.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区域建设户外健身场地、健身长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四)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努力促进全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为主的优先优惠政策体系,扩大范围、提高扶助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解决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实际困难,探索建立和实施有利于计生家庭的户籍、土地、教育、就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并完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公共服务制度,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综合预防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完善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区)、乡(镇)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切实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专栏4 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程

  1.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通过中央和地方投资,新建、改扩建一批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更新或增配必要的计划生育技术设备、县级流动服务车。

  2.金人工程。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省级孕前优生数据分中心。

  (五)强化福利救助服务,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完善救灾救济、优抚保障、教育、医疗、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大力兴办社会慈善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适度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加强社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到“十二五”末,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一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的城市社区设置为老服务中心,50%的乡镇建设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建设一批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切实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

 

 

  专栏5 民政、残疾人事业重点工程

  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通过中央和地方投资,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公办老年养护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2.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积极扶持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3.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残疾人康复设施,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业人员,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等康复服务;支持一批示范性专业托养机构建设;建成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

  4.社区服务机构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融合资源,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改造等方式,完善社区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支持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六)以创意内容为核心,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面,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创意研发、品牌提升和产业链整合,发展壮大出版印刷、广告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动漫数码、现代传媒、创意经济、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挖掘整理河北文化资源,提炼河北特色文化元素,以“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脉络为核心,创新文化形象,加大对文化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河北知名文化产业品牌。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和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大型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融资。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和商业的融合。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和扩大特色文化和文化服务消费。健全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举办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石家庄动漫艺术节、环渤海图书交易博览会、张北草原国际音乐节等。

  大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构建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彩票业为重点,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园区、示范区、体育骨干企业和体育品牌,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经纪人队伍,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开发,推行体育商业运作。

  加快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秦皇岛文化创意、曲阳雕塑、武强乐器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承德鼎盛王朝、梦廊坊、河北广电网络产业中心、河北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先导作用强、示范效应大的重大文化项目。在省会及有条件地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集群,建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功能区。建设保定江城航空体育园区、唐山南湖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玉田玉珑湾体育产业园区、大厂佳美国际体育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

 

 

  专栏6 文化产业重点工程

  1.龙头文化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打造销售收入和总资产超100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总资产超50亿元的民营文化企业。

  2.重点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支持河北广电网络产业中心、河北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3.体育园区建设工程。建设保定江城航空体育园区等一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

  4.体育精品赛事、活动品牌工程。每个设区市培育1-2个具有国内知名度或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大型群体活动品牌。

  (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的产业聚集,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依托红色、皇家、海洋、冰雪、草原等优质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滑雪、帆船、游艇、赛车、马术、航空以及适合沙滩、草原、山地的各种时尚休闲运动,发展温泉养生、红酒体验、精品观光、实景演出、节庆会展、特色餐饮购物等,全力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垄断性旅游产品和线路品牌的培育,以旅游发展为统揽,推进城镇建设、项目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承德、秦皇岛两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石家庄成为全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旅游精品带动和资源整合,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秦唐沧海滨海岛休闲度假、承德皇家文化和生态休闲、张家口滑雪温泉、廊坊商务休闲、保定文化休闲等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

  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加强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崇礼密苑生态度假区、霸州温泉公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在重点旅游区域发展高星级酒店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城际客专、小型通用机场、旅游道路、自驾车旅游服务、汽车营地、风景道、盲区通讯、旅游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7 旅游业重点工程

  1.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秦唐沧海滨海岛休闲度假、承德皇家文化和生态休闲、张家口滑雪温泉、廊坊商务休闲、白洋淀湿地休闲、西柏坡红色旅游等产业聚集区建设。

  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自然遗产地等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科学划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社会事业的领域和类别,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按照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政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调控有力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事业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用于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设立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资金,强化对教育、文化、旅游等各类专项资金统筹效率。拓宽筹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债券、信贷等多种融资形式,推行政府购买、管理合同外包、特许经营、优惠政策等方式,努力增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各种社会发展专项资金。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公益性程度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特征,划分社会事业机构类型,实行不同管理和运行模式。完成企业转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运行效率。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的综合改革。

  (四)鼓励发展社会服务产业

  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社会服务领域,统一准入标准,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制定完善金融信贷、税收和财政性资金投入等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或以兼并、收购、参股、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社会服务产业。搭建信息、投融资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和发展具有河北特色、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将政府补贴政策延伸到社会服务领域,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运动养生等社会服务消费市场。

  (五)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社会发展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强基层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人才向基层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流动。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