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商务部 » 正文

对《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次数:2


 

流则通通则和和则活活则富
——对《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杜昕然

  温家宝总理主持并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落实和深化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对全面推进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指出方向、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和保障措施。对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肯定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不仅明确了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给流通产业提出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的任务。

  农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工业社会基础产业是工业,而商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是商业。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流则通、通则和、和则活、活则富。不流不通,死水一潭,市场就失去活力。

  交换是经济基础,没有交换就没有经济,没有交换就不经济,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通过交换实现社会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交换实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企业通过交换在实现产品价值和增值的同时,也完成企业职责,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改革与开放促使我们在认识上发生重大转变,对流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流通无用论”、“流通依附论”到“流通先导论”、“流通支柱论”,发展到今天把它作为基础产业来认识,这是认识的转变、理念的提升和理论的突破,对现实经济的调整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加强现代流通体制建设

  “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的任务。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艰巨的任务。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

  第一,实现商品服务一体化、整体提高商品流通服务水平。现代商业是商品流通与服务贸易的统一。卖商品也卖服务是现代商业经营的特点,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实现服务价值。只有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润滑剂、离合器和催化素的作用,加强商品服务一体化发展,才能整体提高商品流通服务水平。

  第二,加速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积极建立以农村市场为基础、以城市市场为主体的双向开拓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以农村市场为基础,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特大城市商业为主导,依托不同区域城市群的双向畅通、互动互补的商品流通体系。

  第三,走内外贸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化。开辟双向的流通体系,本着双向开拓市场的原则,既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也要重视“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利用我国商品、劳务和资本的多重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内外互动、开放统一、双向交流的商品流通体系。

  第四,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商品管理权限,实现政府各个部门的合理分工和职责范围。三十多年的改革保证了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但商品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分不清、理不顺的弊病。政出多门、谁管谁也无法管彻底,处于分割管理、各行其是的状态,不仅直接影响市场秩序的建立,也制约着商品流通的效益和效率。商品管理应以商务部门管理为主体,管商品、管价格、关供应;发改委管发展、关改革、管项目;工商部门管市场、管违法行为、管商品安全。

  实现多元化的农市对接,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意见”提出:“创新流通方式,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农产品市场是商品市场的基础,商品市场是虚拟市场的基础,国内市场是国际市场的基础,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重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

  “三农”的根本出路一靠生产、二靠市场,缺一不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流通,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主体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第一,大力发展农超对接。采取多点多面多形式,全面实施农超对接,包括“超市 基地”、“超市 农协”、“超市 企业”、“超市 农户”、“超市 联购”和“超市 展会”等形式,以达到“利农、惠民、益企”的目的。

  第二,实施多形式的产销结合。充分发挥产、销主体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展开产销合作。比如联合举办交易会、经销商在产区投资办加工产、生产方在销区建立储备基地、在地方储备粮上进行合作等。

  第三,寻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的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商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商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不断完善大型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第四,重视多环节的管理,构建封闭式的食品安全体系。重视流通主管部门对多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严格控制交易各方的准入制度,构建安全、可控、可追溯的封闭式食品安全体系。

  第五,努力打造“四链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即从收购、加工、储存、物流配送到商品交易的产业链;直接沟通产销关系,进行无缝隙配送的供应链;使农民得利、居民受惠和企业收益的价值链;从生产抓起、重视流通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并建立可追溯的安全链。

  创建新型工业品流通体系

  “意见”要求“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作为改革流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建立既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城市的消费,工业品流通体系是流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经营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商品的国有控股公司为主导,以各类批发市场为基础,提倡厂家直营直批,鼓励连锁企业兼营批发,完善重要物资储备制度,构建以横向流通为主要形式的多层次批发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现有的工业品批发市场。要以遍布全国各地各种批发(交易)市场为基础,提升和完善各类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并以此为中心建立相应的配套的服务功能和网络配送体系,重视建设和完善公益性的市场措施,培育现代化、广辐射的工业品批发中心,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工业品批发体系。

  第二,大力发展网上批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扩大网上批发的规模,充分利用网络交易的信息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抓好连锁企业自采自配的网络体系,建立和规范网上购物的网络体系,完善生产企业直销、直供流通网络体系,提升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网络化的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性的规模效益。

  第三,积极提倡连锁兼营批发。连锁商业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商业发展的趋势。应充分利用其仓储设备、配送体系和货源的优势,实现自身网点配送的同时,面对个体户、夫妻店和农村网点开展批发业务,送货上门,充分发挥传统的二级、三级批发功能,以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服务社会,成为工业消费品重要的流通渠道。

  第四,扩大大型厂矿直批的规模。发挥大型厂矿企业直销、直营、直运业务,有利于交易双方建立信任、落实合同、规范行为,促进订单经济,同时有利于减少物流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五,重视规模和提升各类型式的小商品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它集聚了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大量的人口,从事小商小贩的经营活动,是城市化进程必然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广大群众重要的购物场所,是工业品流通的基础,应作为城市网点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加强管理、监督引导,规范行为、创新发展。

  创新流通方式、创建中国式的连锁体系

  流通方式的创新,首先要规范、促进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仅用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100多年所走过的路程,可以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连锁体系,既加快中国商业连锁化进程,又走出了连锁商业中国化的道路。

  第一,从克隆模仿到创新发展,中国连锁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过程。连锁经营是一次流通革命,是世界性现象,是商业发展的趋势。中国从克隆模仿美日连锁商业的发展阶段,逐步走向自我创新、因地制宜的成长阶段,走出了一条先做大后做强、先仿制后创新的道路。

  第二,从中国商业连锁化向连锁商业中国化发展。“中国商业连锁化、连锁商业中国化”是中国流通发展的主要趋向。中国商业连锁化要求逐步推进和提高连锁化的进程,丰富商业连锁化的形式,提高连锁化的比重,实现连锁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但连锁化不是模式化、不能靠模仿、克隆来发展,而要走中国化道路,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发展多业种、多业态、多形式,符合中国国情的连锁模式,加速实现“连锁商业中国化”的进程,并有重点地走向世界。

  第三、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它把分散经营的零售点穿成线,织成网、连成片,通过对经营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连锁商业作为一次零售革命,其核心就是以连锁为架构,实现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以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第四,从单一的引进到双向模式的整合。积极发展“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切实把握历史时机,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使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形成内外一体、双向模式的中国连锁企业格局。

  规范网购、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网上购物这是流通产业的一次革命,它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冲击传统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必须正确认识、及时引导、规范提高,健康发展。

  第一,网购是一个销售革命,是一个必然趋势、是一个发展方向。把握网上交易的正确趋势,引导网购的健康发展,积极实施推进网购的支持政策,完善网购的交易环境,营造网购的安全环境,引导网购健康又快速的发展。

  第二,健康的网购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配送体系、退换货制度和结算方式的基础上。网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业态,是消费的新潮流,其比例和销售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网购必须以快捷、安全的配送为前提条件,以完善退换货制度为关键,以健全完善支付制度为保障。

  第三,正确处理网上购物和传统市场的相互关系,构成互补、互通、互赢的市场格局。正确认识网上购物永远取代不了传统市场,“鼠标 配送”永远代替不了实体购物的体验和感受。应该充分发挥网上购物和传统市场的差异性,构成互补、互通、互赢的市场格局。

  第四,要提高和支持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络销售体系,结合供应链管理,实施电子货币结算,直销直运,门对门衔接,构建无环节、无中转、无障碍的生产企业B2B直销直供直运的流通体系。达到降低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让利于民的目的。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夯实流通产业的基础

  “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这是针对流通产业点多面广,行业、业态、业种种类繁多,分散经营等特点,提出具有方向性的发展意见。

  第一,中国流通产业的经济结构,应以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大型企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外资商业为补充,允许个体户、夫妻店长期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市场结构。

  第二,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让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双向开拓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贸易强国的基石作用,同时通过大型流通集团经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发挥其在国内市场的引导、主导、调节和示范作用。

  第三,中小商业企业是中国流通产业的基础,面对广大的消费者,与广大群众建立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的经济联系。它既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城市的形象,也关系着市场的秩序、城市的就业。扶持它的发展、规范它的行为,提高它们的素质,应成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首要任务。

  第四,以中小城市为基础,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积极发展城镇经济,建立各具特点的城市经济圈,不仅可以排除行政壁垒,防止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的有效措施,也是避免城市化就是大城市化的趋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多层次吸纳农业人口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

  重视商业文化的建设、推动流通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流通产业文化是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任务。现代商业文化是文化商业、文明商业、科技商业、服务商业和历史沉淀等优秀商业传统的统称,通过普及商业文化,促进商贸服务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促使商业领域各行业协同、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第一,文化是素质,文化是职责,文化是操守。商业文化是商业价值观的体现,是商业企业的社会职责和企业素质的结合,是传统的优秀经营理念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这不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全民的任务,他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社会公德、文化修养的事,更是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素质、修养、生存和发展的事。

  第二,没有文化的商业是庸俗的商业。商业与文化并不矛盾,商业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商业。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的道理,没有文化的商业是庸俗的商业。文化既是现代商业的灵魂,又是现代商业的标志,更是现代商业的精华。

  第三,商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综合的、内在的竞争力。商业文化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尊重”和“维权”两个方面。尊重每一个客人的尊严和权利。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做到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不售假、不贩假、不欺弱、不欺诈。其次,要坚持服务为先的精神。服务水平体现的是商业从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比商品重要,诚信比金钱重要,软件比硬件重要。

  第四,构建学习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敬业型的职工队伍。商业文化要重视现代管理团队的建设。商业文化是商贸流通业职工的操守、服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职工素质的具体表现,是敬业的基础。同时,还要造就一批知识型的管理团队,他们是经历 文凭 能力构成的企业管理层,有实践、懂理论、会经营、善管理,是具有很强的统筹力、执行力、调和力和应变力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和企业利润的制造者。同时,重视商业文化的学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