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7月1日
沈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年)
为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贯彻落实《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构想与目标
(一)总体构想。围绕“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战略,以“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城市”为根本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因地制宜、环境友好的原则,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合理流动,充分挖掘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以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和休闲观光农业(以下简称“三高”和休闲农业)统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三带、四区、六支撑、多基地”的产业和功能布局,大力推进一批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实施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夯实基础、加工带动、物流服务、科技示范、农村改革、招商引资等支撑措施,促进都市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具有沈阳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为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推动农业向高端化、精品化、高效化、特色化、高产化、生态化发展,促进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农业多种功能深度开发,基本建成立足沈阳、辐射东北地区、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对接城市需求的高端高效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国家级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东北一流、全国领先”的建设目标。到2017年,农业总产值力争达1000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2万元。
1.高端精品农业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全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精加工比例达50%以上,创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30个;创建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特色、原产地农产品品牌30个;建设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500个。
2.高效特色农业效益明显提升。设施农业总面积稳定在200万亩,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稳定在300万亩,设施和高效特色农业的产值、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建成“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100个,建成10个优势品种产业带(群);农业土地综合产出率提高15%以上。
3.高产生态农业档次不断提升。建设高产示范田300万亩,粮食单产稳定在550公斤以上;蔬菜年总产量达600万吨;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达330万吨。按照生态理念,变稻田为人工湿地,变菜田为人工绿地,变林果为人工森林,建设城市周边景观农田50万亩,水产养殖景观水域15万亩,果树63万亩;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处理率达100%。
4.休闲观光农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00个,争创一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示范区县(市);建成全国农业休闲观光名城,打造沈阳品牌,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5.“一市三县”都市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一市三县”力争建成市级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辽中县做优做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民市、法库县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康平县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发展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布局。按照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加快发展“三高”和休闲农业,逐步形成“三带、四区、六支撑、多基地”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三带引领、四区隆起、支撑扎实、点面繁荣”的发展态势。
1.“三带”,即蒲河生态经济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蒲河生态经济带结合蒲河生态景观和产业定位,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景观;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优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综合产出能力,发挥农业生态效益;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作为都市现代农业的优先发展区,深度开发农业功能,重点做优高端精品、高效特色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园区化、基地化、设施化、工厂化、景观化、循环化发展,打造农业精品,塑造高端形象。
2.“四区”,即辽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优先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高产生态农业兼顾高端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3.“六支撑”,即在政策措施、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龙头、农产品物流、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改革创新等6个方面,强化对“三高”和休闲农业的支撑,在产业链条和农业社会化分工方面,形成都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4.“多基地”,即高水平建设一批粮食基地、种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基地、果品基地、鲜花基地、菌类基地、畜牧基地、水产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林产品加工集散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高起点建设一批粮油、饲料、果品、蔬菜、菌类、畜禽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乳业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农田水利、疫病和病虫害防治、农机能源、科技共建等基础设施工程。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高端精品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推动投资10亿元以上的粮油、畜禽、果蔬、饲料等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农业实现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000亿元。实施高端品牌提升战略,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梯次打造农业品牌,重点挖掘培育地方特色品种,强化生态绿色、医疗保健、文化时尚等内涵,提升产品内在价值,进一步做大做强辉山乳业、华美畜禽、绿生源芽菜、绿丰牛肉等具有传统优势、地域特色、高端品质的农产品品牌。推进500个以绿色有机为特色,设施化、智能化水平一流的全国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建设高端种植、畜禽、水产、果业、菌类基地。推进高端种业发展,发挥研发和企业优势,打造种植、畜禽、水产、林果、花卉等五大高端种业。
2.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根据全市农业功能布局、发展基础、区域特色、发展预期和生态承载能力,以提质增效、特色突出为中心,全面提升蔬菜、畜禽、渔业、杂粮、油料、果业、花卉、菌业等高效特色主导产业,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0个,打造高效特色农产品“沈阳品牌”。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提升工程,实现生产区域规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产品品牌化目标。在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以及“一市三县”重点建设500个高标准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形成100个东北地区特有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都市型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群)建设,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建设树莓、食用菌、葡萄、西瓜甜瓜、中草药、淡水鱼、肉牛奶牛、三樱椒、寒富苹果、花生、杂粮及花卉等12个优势品种规模产业带(群),全市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保持在300万亩。
3.大力发展高产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高产、生态农业,全力推进六大“高产生态”工程建设。
(1)建设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进一步加强高标准水稻、玉米、花生、寒富苹果、设施农业和生态林网等项目建设,建设沈康高产生态长廊。
(2)建设高产粮食示范带。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以“良种、良法、良田”为核心,建设高产田150万亩,粮油作物高产创建万亩方、玉米吨粮田和水稻超高产田,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
(3)建设城市景观田生态产业带。在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景观稻田,发挥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坚持“一线一品”,集中连片推进景观农业示范线建设,建设以向日葵、中药材、水稻、薰衣草、花卉等为主题的农田景观观光点。
(4)建设循环农业体系。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种养连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规模饲养场实现零排放,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5)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
(6)建设林业景观带。继续推进防沙治沙工程、经济林工程、荒山造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围绕“三带”打造林业景观带,完善林业生态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屏障。
4.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关注市民休闲消费需求和农业服务业化的新趋势,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坚持“以旅富农”,大力发展以景观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提档升级,加快休闲农业景区和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
建设环城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及优势产业带、产业群。以规划为先导,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参与体验,加快创意发展,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建设以大型设施农业为基础,以新、奇、特等高档农产品生产为核心,以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
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在城市东南西北部建成生态观光、田园采摘、温泉体验、民俗创意等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实施休闲庄园、休闲农园、“农家乐”专业村建设提档升级工程,培育形成一批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建成7条休闲农业观光精品线路。
到2017年,建成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0个,投资额亿元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0个;打造一批精品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专业乡镇(街道);争创一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示范区县(市);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1000万人,休闲农业收入达1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的农业休闲观光名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各区、县(市)确保财政支农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农业、林业、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按照原渠道集中投入都市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强科技服务支撑。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学研机构、农事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创新、技术服务,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体系。扶持以市农科院为核心的市属科研院所发展。强化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普及推广力度,构建研发、转化、推广一体化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改革创新支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三高”和休闲农业集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增强对农民的带动力和对产业的牵动力。加大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体系。
(四)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重点灌区改造,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建设“节水增粮行动”和“滴灌节水工程”50万亩。落实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玉米、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推广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市农网信息平台。
(五)强化农产品加工支撑。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中心,重点支持粮油、饲料、肉类、乳品等四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扶持蔬菜、水果、水产等加工业快速发展,鼓励各地区进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集群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六)强化农产品物流支撑。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建立以沈阳粮食批发市场、地利农副产品贸易中心、明廉农副水产品物流中心、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润恒农产品交易中心为重点,具备仓储、运输、信息和结算等功能的大型现代化粮食、农产品及果蔬物流中心,构建连接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亚的绿色食品物流网络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