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在阜阳市鼓楼商城内,市民在琳琅满目的喜庆用品市场上选购大红灯笼。
开局的期待
每一次面对新的一年,人们都会有新的期待。不同的是,对于2013年的期待,更多寄寓着“开新局”的热望。这,是一份更加沉甸甸的期待。
在这样一个别有深意的开局之年,站在年初,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每一份期待背后的共同指向,唯其如此,才能凝聚起共同前行的力量。
开局的期待,是一种对速度的期待。
从2004年到2012年,安徽经济连续9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理所当然地,人们期待,2013年能够不负众望,连续第10年保持这样一种“快跑”的势头。速度,是前进中的安徽必须保持的姿态。这既是机遇的召唤: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深度调速之机,安徽的每一个区域都从国家战略中找到定位,每一片土地都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又是“底线”的坚守:未来10年左右,安徽必须以领先全国4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一路驰骋,才能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开局的期待,也是一种对力量的期待。
安徽的提速,显然无法依赖于存量维系的惯性速度,更需要的是增量支撑的攀升动力。这种力量,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这种梦想正在绘制“实业强省”的全新蓝图:2012年,全省新增20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那些逐梦的“草根”们已然汇聚出蔚为壮观的新生力量。新一年里,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出台,相信更多寂寂无名但怀揣梦想的“小角色”们,将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梦工场”里完成一次次漂亮的“逆袭”,成为领跑未来的“隐形冠军”。
开局的期待,更是一种对变革的期待。
变革,是活力的源头。 2012年底,安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压缩过半,市场的力量正不断拓展新的边界,这片“蓝海”必将召唤更多人搏击风浪。变革,是实干的鼓点。那些困难多、条件差、矛盾集中的地方,不再被“假装看不见”,随着一个个曾经的“盲点”和“难点”的未来重新被“点亮”,每一步前行的足迹都会更加坚实有力。变革,是幸福的前奏。新年到来前,安徽决定实行流动居住证制度。改革不停步,民生知冷暖。流动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前行的列车上,更多人被载往期待中的下一站。
综合实力争先进位
实现“总量争先进位、人均进入中等、收入赶上全国,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年,安徽经济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在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安徽经济能否实现争先进位,将成为2013年的最大看点。
岁末年初,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向记者分析,2006年至2011年,我省GDP总量全国的位次提升1位至14位,人均GDP提升2位至26位;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的绝对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但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的比重明显提高。 “未来8年,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有望提升2至3位。 ”
争先进位,安徽的首个目标瞄准了北京。
过去6年,北京GDP年均名义增速15.2%,低于我省3.8个百分点。 2011年,我省与北京经济总量差距已由2007年的2486亿元缩小到951亿元。 2012年前三季度,我省GDP增速快于北京1.8个百分点,按目前的发展势头,2013年,安徽经济总量将超过北京。
我省经济正步入中速增长期,转入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发展阶段。省经济信息中心刚刚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安徽经济展望》提出,2013年,我省经济发展支撑仍然有力,有望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增长。
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处长谢枫表示,随着皖北五市一县一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到国家层面,我省已实现了区域国家战略全覆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此轮经济下行期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为2.7个百分点,波幅比上轮下行同期缩小1.1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自身产业支撑和需求动力,初步预计,2013年全省经济增长12%以上。
雄厚的经济发展支撑力来自多个方面:
承接产业转移整体条件较2012年更为有利。承接产业转移是近年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全国经济下行的影响,2012年前10个月我省利用省外资金仅增长11.2%,为近年较低水平。2013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好转,国家区域政策的深入推进,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加快,同时,区域国家战略全覆盖的政策效应、品牌效应、区位及资源比较优势效应将有效叠加,将大幅提升各类要素特别是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有望实现在更高水平上更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支撑较2012年更加有力。工业重点行业复苏明显。 2012年四季度,我省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上,家电、汽车、木材加工及家具等3个行业复苏明显;随着基础设施和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的加快,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建材、钢铁等4个行业的景气度有望逐步好转。考虑到7个行业上全省工业比重近四成,将有力地支撑2013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在招商引资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由2011年底的4.1%提升到2012年前10个月的10.5%,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服务业发展更趋强劲。 2012年前10月,全省三产利用省外资金项目总投资增长36.3%,增幅比全省平均、二产分别快25.1个和35.8个百分点,占比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需求动力总体较2012年有所增强。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 2013年是“十二五”的第三年,按照过去五年规划的实施经验,投资将进入高峰期。 2012年10月末,全省投资剩余工作量26238.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16倍,后续投资支撑强劲。一批重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我省共有包括商合杭、江淮运河等72个重大项目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占所列具体项目的17%,对稳定2013年的投资将起到积极作用。工业投资有望加快。随着重点行业市场回暖,工业投资增速将加快。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扩张。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仍是政府投资重点。
消费总体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国家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将进一步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增长的基础进一步稳固;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拓展需求和刺激消费。
世界末日没来,新年如期而至。回望2012,求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在2013年,人们有着怎样的愿景——盼“钱袋子”更鼓一点
在格力电器总装二分厂做技术工作的吴杰在元旦小长假闲暇之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专攻技术的他最近也看起了管理类的书籍。 “已经迈入2013年了,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谈起新年愿望,他很乐观地表示对2013年的到来满怀期待。大学毕业后不久在4S店做技术活儿的他那时月收入才千把块,手头紧紧巴巴。跳槽到格力电器后,工资涨了一大截,是原来的两倍多,让他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工资嘛,当然越高越好,但也得要自己不断努力才行。也希望物价能稳当点。”他说得很质朴。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温暖人心的量化指标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实现初次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以及强国与富民相协调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劳动力的价值,还富于民、改善民生,也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摆脱经济发展对于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有专家指出,如果继续保持过去30年的平均速度,到2020年再次实现收入倍增并非遥不可及,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间即可达到。未来七八年中国同样也有能力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有赖于开启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还需完善社会保障。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影响公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涨工资最能提升公众幸福感。改善民生、增强民众福祉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民众收入。
“十八大报告提出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我希望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收入配比调控力度较大,而相对于高收入群体,新的收入分配调整方案也许会增加这部分群体例如个税征收的幅度,像美国现在的财税政策也明确指出,新的一个时期极有可能增大对高收入群体税收征缴比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新的调控政策尽可能减小贫富差距,更多优惠政策偏向普通老百姓,才是真正惠民之举。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职工孔佑文这样理解。
采访中,农民表达的最淳朴的愿望则是有个好收成、好收入。六安市苏埠镇村民老徐说,有时好收成不代表好收入,因为大家不懂种啥最有市场,就盼着政府能给农民多指导指导。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99元,共有10个市超过这一水平。皖北各市均居农民收入增幅“第一梯队”,部分农业人口较多的市增长幅度也超过全省水平,这一良好态势表明,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格局更加协调,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也正在缩小。
“这个倍增是去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纯倍增’,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翻一番。应该是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长,高收入者慢一些。 ”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次分配领域更好地保护低收入者权益、二次分配领域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其他民生建设的投入等途径实现收入上涨。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对物价变动更为敏感,看不懂什么通胀或者宏观指标数据,只能切身体会手头是紧张了还是宽裕了,生活质量是不是受影响了。所以要提高城乡贫困居民的保障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劳动者的收入等。
渴望有个“自己的窝”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歌总会令漂在城市的“夹心层”们心下凄凄然,尤其在万家灯火的跨年时刻,他们更希望能尽快结束“城市候鸟”的生活,找到落脚之处。但高企的房价让他们只能望“房”兴叹。
“新年盼着房价跌,如果不跌止涨也好。 ”就职于合肥好之旅公司的杨广告诉记者,现在他每月支付的房租就有1100元,一直观望着楼市变化,期盼二环以内房价在6000元每平方米时再出手。家在合肥肥东的小武对记者说,他现在在合肥市区工作了两年,每月工资三千多元,虽说住的是公司宿舍,房租便宜,但每月花销仍有点紧张。其实自己早已厌倦了集体宿舍的生活,渴望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也酝酿着攒钱买房子,但在房产中介的介绍下看过几个楼盘,价格都不便宜,远非自己现在的工资水平能承受的。 “就我目前这收入水平,肯定要‘啃老’,可又不愿意花父母的钱,着实纠结。 ”他说。
“对于普通收入群体的老百姓来说,房价与物价是直接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员工孔佑文对记者说,十八大以后,各地区房价均有新一轮的降价趋势,并已有或高或低幅度的降价,他居住的合肥市经开区合工大校区附近的房价曾一度飙涨逾7000元每平方米,自从国家有关部门从银行贷款的角度、从政策力度等方面进行强制性调控以后,附近房价有明显的下降,目前平均价格到了5500元每平方米。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省的相关政策指向与中央精神高度吻合,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将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但如果买不起房子,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
“十八大将住房问题作为重要国情要素进行研讨,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就我所居住的地方来说,周边建设了更多的廉租房,政策直接投向普通百姓,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普通百姓,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孔佑文说,父母是农村人,如今他们也可以像其他合肥市民一样住高楼,瞭望城市美景。希望2013年经济发展能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更多实质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搬进新家,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