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涉及11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更加适应和符合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及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全市各地区、各有关方面和相关专家学者在深入分析研讨中认为,要把握《意见》带来的重大政策利好,沈阳市应积极转换思维,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统筹全域发展,牢牢把握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的鲜明特征,着力在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改善发展环境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突破。
过去十年里,铁西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缩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振兴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铁西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同样肩负着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历史使命。
对此,铁西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项政策措施为铁西区完成新一轮振兴发展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扶持。铁西区将抓住国家“鼓励引导国家重点工程优先采用国产装备,扶持石化冶金、高档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等政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同时,国家支持“铁西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推动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研发和检验检测设备,研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等政策,也为铁西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遇到的企业分离后税负增加、成本增加等问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产融结合方面,市场性金融一直是制约铁西发展的“短板”。《意见》提出“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允许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在东北地区试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围绕这些政策,铁西区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区内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金融、金融租赁等业务,切实将国家赋予的金融创新政策落到实处。
许多学者认为,国企改革始终是铁西区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铁西区应把握《意见》中“降低国有股比重”、“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等政策的利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吸引战略投资者,合理调整国有股权比重,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资本证券化上取得新进展,并乘势解决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现实利益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
借助承办全运会的契机,沈阳将一个产业聚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大浑南呈现在世人面前。浑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前的振兴发展战略对浑南地区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这主要因为当时的改革调整主要针对存量。随着《意见》的发布,浑南人清楚地看到,增量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因此新一轮振兴发展为浑南地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而浑南一定会抓住机遇迈上更高台阶。
经过粗略统计,《意见》中“围绕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等东北地区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链,国家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整合新资源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集成电路装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等不下12项关于培育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涉及浑南。眼下,位于浑南的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从基础条件、软件配套、金融服务到研发平台都相继完善,并已与北京中关村达成合作协议,共享中关村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159个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全面共享园区。《意见》提出的“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等政策一经落实,必将为浑南进一步提升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提供更大支持。
同时,一些专家建议浑南区应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市场运作,切实打破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并逐步把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放大到全市,推动沈阳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
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志安教授表示,过去十年振兴的重点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企业所有制的变化、下岗失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分离企业办社会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制约沈阳发展和振兴的“外围障碍”已基本解除,新一轮振兴将致力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等,因此,在新一轮振兴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抛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指国有企业改革,就是铁西区一家之事的误解。他进一步解释说:“装备制造业在铁西区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重,如果沈阳将振兴重任仅落在铁西区肩上,那么当制造业发展随市场波动走低时,沈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沈阳唯有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统筹城乡、全域发展之路,才能彻底摆脱经济结构单一带来的发展束缚。”
杨志安还建议,沈阳各区域都应在新一轮振兴中提升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布局,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沈阳市还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有效兼顾农村发展。他同时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再各自为战,全市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科学规划,明晰定位,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各区县(市)的独特优势,更好地激发改革活力。”
“沈阳市在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上应有更宏观的思考,而每个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张万强说。他表示,近些年,沈阳的产业布局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铁西装备制造业、大东汽车产业、沈北农产品深加工、浑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格局,但一些涉农县区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产业竞争力。他建议,沈阳市应充分利用《意见》中产业培育和资金倾斜的相关政策,努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统筹产业发展,促进一些重点产业向涉农县区集聚,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他表示,为了实现沈阳全域振兴,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政府应充分利用《意见》中“进一步简政放权”等政策,大力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尽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努力提高窗口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营造“安商养商”环境。
市政府有关领导表示,与前十年相比,新一轮振兴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方方面面,对辽宁尤其是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帮助支持非常明确。《意见》中关于完善城市功能,支持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宜产宜居的现代城市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沈阳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沈阳市将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地位,以推进沈抚同城化为重点,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还要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城市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通过债券融资、“债贷组合”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快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暖房子”工程。
新一轮振兴发展不是上一轮振兴的简单重复,而是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和创新,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彻底性。正如市委领导指出的那样,这场新时期的辽沈战役已经进入战略决胜阶段,这场战役的任务是战胜自己,目标是把沈阳从旧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全面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本报记者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