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月9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三年以来的进展情况。
(一)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沈晓初介绍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征询专家、社会等各方面意见,对2010-2020年崇明生态岛建设做出的绩效评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崇明生态岛建设,始终将生态岛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大计,举全市之力推进。2010年市政府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明确了六大领域的目标、工作任务、考核指标,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撑保障体系。在《纲要》的指导下,市相关部门和崇明县编制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工作内容,项目化推进建设。
为加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科学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纲要》要求“建立生态岛建设的跟踪评估机制,实施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为此,在崇明县开展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征询专家、社会等各方面意见,形成了《2010-2012年崇明生态岛建设绩效评估意见》。
1、评估认为,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纲要》确定的2012年阶段目标基本达到,《纲要》27项主要指标中,完成26项,总体完成率超过96%。项目计划执行有力,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的95个项目中,开工93个,已经竣工33个。体制机制创新高效,通过部市合作、市县联动、政企协作、全民参与,生态岛建设深入人心,通过规划引领、动态反馈、滚动推进,生态岛建设机制持续优化。
2、评估认为,《纲要》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全面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打下坚实基础,突出表现为五大成效:一是“水土林”筑屏障,生态发展成果获各方认可。全岛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保障全市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二是治理利用双驱动,点面结合营造全市最优环境。实施“一环二湖十竖”骨干河道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加强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逐步关闭燃煤发电机组。编制国内首个海岛“低碳建筑导则”。三是结构调整促转型,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显雏形。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全市最大的蔬菜基地。关停污染企业106家。着力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地,创立“西沙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模式实践区”,成为市民理想的休憩旅游目的地之一。四是民生建设助和谐,宜居环境创中国长寿第一岛。加快实施陈家镇生态新市镇和东滩生态城开发。积极推进村庄生态改造示范工程,切实启动农村路网建设。开通超级电容公交示范线。实施科教文化和生态品牌创建工程,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是科技引领促提升,搭建平台创新科学管理体系。通过系统设计与规划引导,初步构建生态岛建设技术体系,实施了瀛东生态村、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东滩湿地修复等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崇明生态岛建设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3、由于崇明生态岛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经评估分析,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指标的前瞻性、系统性有待提高,与生态岛要求相适应的支撑性产业项目建设略显不足,建设过程中市场作用的发挥仍然不够,人才储备和运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等。评估报告也建议,崇明生态岛建设下一步工作要加大实施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持续性;提升品质内涵,构筑产业体系,提高重点项目安排的功能性;加强人才培育,构筑保障体系,加大区域协同合作的开放性。
(二)
崇明县县长赵奇介绍了三年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10年1月20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由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纲要》发布后,崇明县按照《纲要》明确的6大行动领域,围绕2012年阶段性目标和具体行动举措,编制完成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将崇明生态岛建设落到项目上来,以实现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促建设。为夯实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2011年3月26日,崇明县举行崇明生态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聘请了8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代表性的专家作为委员会的成员,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献计献策。
崇明县在《纲要》指引下,按照《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的项目和排定的时间节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岛建设。三年来,崇明县启动实施了93个项目,项目涉及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公益林建设、设施菜田、环境监测等。完成项目59个,累计完成投资54.4亿元。在以“水、土、林”为重点的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着力加强生态岛环境基础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生态更加文明。开工建设东风西沙原水水库及原水陆域输水管线一期工程,建成陈家镇、城桥2座水厂,配套关闭11座小水厂,启动建设堡镇、崇西2座水厂。实施各水厂水源地保护工程;同时,加强北部圩区、设施菜田、设施粮田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灌溉节水能力;积极实施存量土地整理,落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生态公益林基础设施建设1.95万亩、中幼林抚育4.4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1.7万亩、经济果林“双增双减”54万亩次,并建立林业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形成“东滩湿地生态保育与修复示范区”和“西沙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模式实践区”两大湿地保护区;建成新城公园、堡镇市民公园,实施新城运粮河景观绿化、中滨路绿化、东滩大道三期绿化等,实现新增绿地约2552亩。
注重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更加节约。在城区42个居住小区试点开展“崇明生态低碳行,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新增机具162台套,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约80万亩次;加大科技攻关,积极推进剩余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利用,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7个,规范整治中小型生猪养殖户345户、引导关闭866户。
注重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管理更加科学。建设前卫、北沿两大风电项目,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6.8万千瓦;逐步关停堡镇电厂燃煤发电机组;集中推进“两高一低”行业的调整淘汰,累计实施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8家;完成“崇明岛低碳建筑导则”创建工作,并以此建立起生态岛建筑节能环保评估检测制度;成功实施瀛东村等生态人居示范工程,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8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3.2万平方米。
注重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更加友好。完成堡镇港、白港、直河港、张网港等县级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整治里程约60公里;完成村沟宅河整治工程680公里;完成运粮河、万平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琵鹭河生态河道治理;实施鸽龙港、界河等四座危闸改造工程;建成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推进崇明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实施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质量监测;创建“烟尘控制区”、“基本无燃煤区”、“扬尘污染控制区”,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启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
注重生态型产业发展,经济更加健康。完成设施菜田建设3.07万亩,推进8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进粮油作物新品种31个,开展二麦和水稻高产创建面积11万亩次,实施高产创建整治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推广使用高效环保农药200吨,推广商品有机肥7.42万吨、测土配方肥(BB肥)1.3万吨,完成绿肥种植20多万亩次;完成用水大户节水技术改造,实施重点污染企业的工业锅炉脱硫除尘、废水排污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用能大户机电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启动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创建工作;启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完成15个农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更加和谐。完成村庄改造50个;推进一批骨干路网工程,建成东滩大道三期、向化公路北延伸段等,北陈公路开工建设;新建南门水陆换乘中心申崇公交场站,新建公交候车亭320座,开通超级电容公交示范线;完成农村危桥改造228座;建成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崇明“生态教育”品牌创建,启动《生态崇明》教育资源库和课程体系建设。
在着力推进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崇明县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在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崇明生态岛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崇明县紧紧围绕《纲要》确定的六大领域和27项指标,坚持系统性、基础性和功能性,编制形成了2013-2015年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计划。目前该行动计划正在完善中。
(三)
市科委秘书长马兴发介绍了市科委如何通过科技引领来支撑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相关情况。
建设“崇明生态岛”需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市科委围绕《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通过崇明科技支撑专项重点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布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集成示范应用,支撑崇明生态岛建设。
在自然生态方面,一是通过湿地保护、监测、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西滩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模式实践区”和“东滩湿地生态保育与修复示范区”,为国内外湿地保育和修复提供了借鉴;二是集成水体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推动了崇明岛水资源良性循环,提前实现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97.5%以上;三是通过开发岛屿生态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建成了崇明岛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推进崇明生态环境预警监控体系的完善。
在人居生态方面,一是以“低碳、国际、生态”为理念,研究编制了《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导则》,成为崇明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据;二是集成建筑节能、资源循环、智能化调控关键技术,实现了陈家镇生态示范楼综合节能75%、资源循环利用60%、可再生能利用50%,形成了岛屿生态建筑的适宜技术体系;三是通过低成本民居改造、节能集成技术、生态河道技术以及生态鱼塘与种养技术的应用,打造了生态瀛东村。
在产业生态方面,一是以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为基础,建成了适于崇明农田环境的土壤修复、病虫害防治,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二是以支撑蔬菜产业为重点,开展崇明地方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利用技术研究、有机蔬菜生产支撑技术研究,建立了优质、高效的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技术体系;三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建立了低碳、低成本、低养护,高效益的生态林产业发展的模式。
此外,市科委还与崇明县一起,成功举办了四届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签署了一批国际合作协议,成立了“崇明生态岛建设国际网络”,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展了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崇明生态岛建设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
(四)
市环保局副局长方芳介绍了市环保局对崇明生态岛建设所作的跟踪评估结果,以及三年来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情况。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在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要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贯彻实施《纲要》要求,更好地跟踪、监测和评估生态岛建设对崇明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市环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崇明县政府,编制了《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方案》,并确定了22项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三年来,新建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5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网络。除了对崇明生态岛水文水质、环境空气、声环境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外,还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水生生态调查、鱼类资源调查、土地利用与生态遥感评价等工作。
按照《监测评估方案》明确的方法进行的评估显示:2010-2012三年来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上升,22项指标中,除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个别指标,其余指标都达到了2012年目标;其中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由2008年的86%上升为2012年的99.4%;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由2008年的140天上升为2012年的192天;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8年的34.9%上升为2012年的81.7%;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由2008年的3种上升为2012年的7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由2008年的71%上升为2012年的81%。崇明岛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加宜居。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环保部门将积极参与编制和实施崇明生态岛建设第二轮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生态岛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引领作用,全面优化崇明生态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上海大都市的美丽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