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8日在京举行,北京成为最大赢家,丰收90项大奖,获奖数量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4.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嫦娥二号任务团队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市科委奖励办统计,90个获奖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5项,占全国自然科学奖总数的36.6%;国家技术发明奖22项,占全国技术发明奖的34.9%,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占全国科技进步奖的33.3%。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郑哲敏和王小谟两位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出自北京,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通用)也全部出自北京,分别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完成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和土木系教授聂建国等完成的“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此外,1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占据6席,彰显了北京地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获奖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可用纳米材料对肿瘤进行诊断的“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应用”;用于环境领域水污染治理的“低C/N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等。这些成果通过产学研用等多种方式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极大提升了首都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此外,还有一批城乡建设与管理、资源环境、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也斩获大奖。例如京产大豆新品种,为地铁施工保驾护航的隔离桩技术等。
“多年来,北京一直在积极探索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成果取得技术突破并推广应用,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首都科学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国多个省市,让更多公众体验到了高科技带来的实惠。(记者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