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联席会议纪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9-26    浏览次数:4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12年5月13日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郑州召开了省院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联席会议。经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同意,现将《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联席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

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

项目联席会议纪要

  2012年5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郑州召开了省院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联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张亚平和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联席会议就下一步深入开展省院合作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拓展工作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会议充分肯定了河南省农业工作和省院合作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第一批5个示范县工作取得的成效。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总产达550亿公斤以上,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品种齐全、产量高、品质好。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肉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一位,奶牛存栏数居全国第四位,生猪存栏数居全国第三位。漯河双汇集团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中居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一位。河南农业科技具有较大优势,全国推广面积前三位的小麦品种、前两位的玉米品种都由河南育成。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促进了河南农业快速发展。河南农业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自2009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关于联合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封丘县为科技增粮核心示范县,西平、方城、禹州、潢川4个县(市)为扩展示范县,按照“攻单产、节资源、提效益”的总方针,整合涉农资金3亿多元,实施了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形成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体系,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现全省大面积均衡增粮提供了成功样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建立了双方定期合作、会商制度。二是农田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得到了完善。依靠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在示范县推广了“五化”(工程整治和生产作业机械化、农田地下电网化、灌溉地下管网机电化、农田墒情监测智能化、农田基本信息数字化)技术,极大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建立和完善了土壤墒情监测站、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县级农田基本信息数字化系统。三是耕地地力得到了提升。改造中低产田15.3万亩,按照农业部农田地力分级标准,改造后的中产田地力水平提高了1—2个等级,低产田地力水平提高了2—3个等级。建设高标准粮田8.66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面积44万亩,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5万亩。四是5个示范县粮食总产连创新高,2011年5个示范县粮食总产达到19.063亿公斤,比2010年增加0.6225亿公斤,增长3.37%。五是畜牧、生物、煤化工等其他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前景良好。

  会议指出,省院合作潜力巨大。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单位,智力资源丰富,在国家科技创新、创新立国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是我国发展战略和决策执行的重要机构。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与中国科学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就是要借助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技和人才、智力资源,不断推进河南农业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会议决定,进一步拓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规模,双方决定把示范县拓展到16个县(市),即在5个第一批示范县的基础上,新增滑县、浚县、邓州、固始、叶县、濮阳、通许、太康、淮阳、民权、泌阳11个县(市)。同时,在济源市及西峡、中牟、偃师、许昌、修武、灵宝6县(市)开展以绿色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具体项目根据各示范市、县实际情况确定。

  会议认为,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需要跨学科、跨单位、跨部门大协作,有必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加强合作。一要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中国科学院适当加强领导和专家技术力量,实现多学科结合,促进多领域、多专业的专家、科技工作者联合、配合、协作、合作。二要加大项目倾斜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河南省农业厅作为牵头单位,要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整合项目资金,向示范市、县倾斜。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作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示范推广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要拓展合作领域。示范市、县要突出科技增粮的主题,在立足于确保粮食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同时,重视改善民生,加强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促进农民增收。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河南省农业厅及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要进一步密切合作,整合资金,优势互补,求真务实,协作共赢,为打造持续提升河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定提高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示范样板做出贡献。各示范市、县要通过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实现大面积均衡增粮,全面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全省乃至全国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积累经验。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创新省院合作机制,确保省院合作更加稳固、深化、灵活、有活力。一是进一步完善省院合作会商机制,定期召开省院合作联席会议。完善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分管领导任组长,河南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农开办、科学院、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河南省农业厅、中国科学院生物局负责联络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探讨、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支持示范市、县工作。中国科学院要整合项目经费,加大对示范市、县的支持力度。河南省农业厅作为牵头单位要积极主动与省直有关部门沟通,整合全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产创建等相关项目,向示范市、县倾斜,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增粮和绿色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步伐,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三是实行专家技术责任制。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立由5—7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每年对省院合作项目的重要工作和示范推广的重大技术等问题进行论证,给予指导;成立6—7人的项目执行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协调各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与示范市、县的对接工作,每年定期对示范市、县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各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要组织由省、院、市、县6—8人参加的专家团队,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与示范市、县共同制定详尽可行的研究方案,签订专题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责任书,定期对示范市、县的基层农技人员、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四是充分发挥各示范市、县政府的作用。各示范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工作,成立以市、县领导为组长的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建立完善“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紧密联系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执行专家组指导下,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要建立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方案层层落实,任务、经费、检查步步紧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效果宣传环环相连,研究、示范、推广项项创新。

  联席会议上,中国科学院生物局与济源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发展绿色农业、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与广安集团就安全健康生猪饲养管理体系技术集成及示范合作分别签署了框架协议。

  与会人员: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院士

  张知彬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局长

  段子渊 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林先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党委书记

  孙江华 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主任

  张佳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封丘试验站站长

  沈 毅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生物医学处副处长

  王竑晟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农业处副处长

  刘满仓 河南省副省长

  胡向阳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薛豫宛 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

  靳 磊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代民 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

  张开伦 河南省农机局局长

  马万杰 河南省农科院院长

  朱宝贵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

  张 琼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黄幸福 河南省农开办副主任

  张玉亭 省院合作项目河南省执行专家组组长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