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晒今年“民生清单”

发布日期:2013-01-10    浏览次数:2

  “2013年,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民生尚都保障房建成入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延伸打通红旗大街等一批主干街路……”在8日开幕的哈尔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宋希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百姓们许下这样的民生承诺。

  回顾2012年的幸福点滴,展望2013年的幸福梦想,研读这份报告,其中有已经“兑现”的诺言,也有正在“进行”的变革,更有对未来的规划。透过“昨天、今天、明天”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感知本届政府对“建设繁荣幸福文明和谐的哈尔滨”这一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在既富于挑战又充满机遇的2013年,哈市政府报告中的话语处处以民为先,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开出一张分量十足的“民生清单”,勾勒出冰城新一年的幸福生活。

  【描绘2013幸福新蓝图】

  【环保】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试运行

  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重点启动新华等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玉泉镇等5个污水处理厂实现通水调试,向阳垃圾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和双琦垃圾处理改建工程全面完成,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实现试运行,西南部生活垃圾处理场按期关闭,江北区域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开工建设,污泥处置项目建成投用。加大市区分散燃烧煤小锅炉拆并改造力度,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200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

  淘汰落后产能,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3.2%和0.4%,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推进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群力“远大”开门纳客

  全年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24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以上。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百威英博等重大技改项目100个,中小型燃汽轮机等新兴产业项目100个,确保空客复合材料中心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城、双城雨润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确保群力远大购物广场、新汇国际购物中心建成使用。

  【旅游】建松花江避暑城和文化旅游城

  围绕完善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松花江避暑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标志性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湿地景区,继续办好“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叫响“冰城夏都”品牌,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金融】引进渣打、花旗金融机构

  发展股权投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的投资基金落户哈市。继续做好哈尔滨银行等企业上市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融资。积极引进渣打、花旗等金融机构,确保法兴银行正式运营。

  【会展】拓展长江路会展经济带

  全力办好“哈洽会”、“冰雪节”等品牌展会和节庆活动,拓展长江路会展经济带,加快建设农业国际博览中心。

  【城管】居民区物业管理提档升级

  突出区街主体作用,积极落实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管理高效有序运行。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持续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城区机械化清扫率和清雪率分别提高到60%和70%,中心城区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数字城管”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卫生环境及市场摊区、露天烧烤、基建工地、残土车等卫生污染源,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干净、更整洁;全力整治违章建筑、随意扒设门窗、临街踏步、架空线缆、牌匾广告及屋顶雨搭,努力让城市更规范、更有序;全力整治乱停乱靠、非法营运、违章驾驶等交通顽疾,从严处罚、从严管理,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文明、更顺畅;全力整治老旧社区环境,开展“物业管理年”活动,创新物业管理体制机制,维修老旧住宅40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物业小区230个,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宜居、更舒适。

  【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6%以上。

  【教育】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造中小学校、配建新区义务教育学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立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85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让每个孩子都平等接受教育、成为有用之才。筹建哈尔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等群体创业就业工程,精心办好哈尔滨创业博览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0万人。完善人才相关政策,把人才发展资金提高到1亿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哈尔滨、贡献哈尔滨。

  【住房】民生尚都、征跃小区、陶瓷小区入住

  开工建设保障房2.5万套、竣工3.2万套,民生尚都、征跃小区、陶瓷小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入住,为1.3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400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6.5万户、370万平方米,让城乡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得到更大改善。

  【社保】大病报销比例不低50%

  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长期临时用工人员应保尽保。提高工伤保险参保率和失业人员待遇标准。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制度,报销比例不低于50%。适时启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市属福利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基本稳定。落实供热、供水、交通等居民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医疗】37个病种实施重大疾病保障补偿

  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对17类37个病种实施重大疾病保障补偿。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文体】启动八区体育中心综合改造

  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抓好大剧院、音乐厅、文化大世界等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规模效益,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牵动力。积极做好“731”旧址、“金上京”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启动八区体育中心综合改造,打造城区“15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升城市软实力创造更多现实条件。

  【社会管理】建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公安交通指挥中心

  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创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新建千米以上中心社区、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四星级以上和谐社区105个。围绕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继续深化“天网”工程,建设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效遏制道路交通、火灾、生产等重大恶性事故。

  【城市规划】规划沿江景观生态旅游和机场路空港经济带

  严格依法执行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老城区建设规划有效衔接。科学规划沿江景观生态旅游、机场路空港、松北大道商务办公等5条经济带,精心设计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等5个重要节点,保护复兴道里、道外、南岗特色历史街区,彰显城市疏朗大气的地域特征和欧陆风情的独特魅力。

  【交通】松花江两岸开通“旅游观光公交”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新建改造道路100条、桥涵20座,延伸打通红旗大街、职工街等一批主干街路,一苗圃高架桥、蓝天地道桥竣工通车。启动建设滨北公铁两用桥,改造绥满公路阿城绕行线等城市出入口。全面完成哈西地铁联络线主体工程,确保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启动建设1号线三期和2号线。提升静态交通承载功能,新建停车场20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城市轻轨体系,支持哈佳、哈牡、哈尔滨至漠河快速铁路、太平国际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建设“公交都市”,辟建松花江水上公交航线和两岸旅游观光公交线路,新增、更新大容量公交车600台,新改扩建公交首末站30个,哈南综合交通枢纽和民生尚都等大型公交换乘枢纽竣工使用,努力实现市民便捷、温暖、安全出行。

  【城建】推进供排水热电气“五网并建”

  完善城市源网地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五网并建”,重点实施先锋泵站改扩建、哈热六期、太平供热厂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各类管网1000公里。

  【新区】改造哈西群力联络空间区域

  突出生态、现代、大气、舒朗、清新定位,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合理划分城市新区、行政区管理职责。统筹推进区域道路交通、源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新区人口集聚力和产业吸引力。加快推进哈西群力联络空间区域改造,打通龙葵路、龙腾路等15条区域道路,撬动和引领城市西部地区融合发展。启动哈东新区建设,推动城市东部地区加快振兴。

  【生态】“三沟”年内流清水

  突出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修订编制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确保松花江流域年度治污任务全面完成,北国水城一期全线贯通,“三沟”年内实现清水入河,阿什河两年全部完成整治改造任务,充分展示滨水城市大气秀美、清爽宜人新形象。着力打造森林城市,全年造林11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90公顷。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