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我省“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解读之一

发布日期:2013-01-15    浏览次数:4

  近日,省政府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围绕《规划》出台的背景、思路、目标、任务等内容,记者采访了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

  问:《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2009年4月,我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突出中医药服务,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通过三年的改革实践,全省探索出了“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形成了从省到县完整有效的组织实施体系,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特别是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逐步实施,广大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就医人数不断增加,全省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卫生人才短缺、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

  问:为什么说“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答:“十二五”时期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承前启后,这一阶段的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既关系到前期改革的成果能否巩固扩大,也直接决定着医改长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通过前三年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经成形,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初步建立起来,基层服务体系薄弱的现状明显改善。

  从改革推进的角度看,医改采取了自下到上、由外到内逐步深入、持续攻坚的推进策略。前三年改革的重点在基层,到了“十二五”时期,改革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更多更复杂。这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医药卫生体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需要逐一破解。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问:“十二五”时期我省医改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鉴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未来3年,我省医改工作将继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在建设全民医保、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人民群众就医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问:我省的《规划》与国家规划相比,突出了哪些重点?

  答:我省《规划》除与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紧密衔接外,还突出了我省在三年医改过程中总结出的具有甘肃特色的政策措施,如人才建设、医院管理、中医药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在细化国家规划中提到的各项指标基础上,我省《规划》还有针对性地把控制县域内患者转出率等指标,列为“十二五”时期我省需加强的重大控制性指标,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考虑到“十二五”已进入实施阶段,我省《规划》增加了2个指标表和5个项目专栏,进一步细化了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及主要工程,增强了整个规划的可操作性。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