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粮,心里就踏实了”

发布日期:2015-03-12    浏览次数:2

  卖粮?还是再等等?

  整整一个冬天,张宝林一直都在为卖不卖粮的事情纠结着。

  张宝林是蛟河市新农街南荒地村农民,家里有5公顷多地,去年打了5万多公斤粮食。秋收后已经卖了2万多公斤,余下的3万多公斤玉米存在家中的储粮仓里。

  羊年春节前的一天,省粮食局监测站副站长郭晓君一行人走进张宝林家的院子。院东头儿,高高的储粮仓里满满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那是一家人劳作一年的收获。

  然而张宝林的脸上却带着愁容。

  郭晓君从粮仓缝隙中拽出一穗玉米,用力掰开,金灿灿的籽粒根部,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霉斑。

  去年9月末,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了霜冻,之后气温又迅速回升,造成了玉米在收割前就发生了霉变。

  “像我这玉米,因为有生霉粒,只能卖到1.6元/公斤。”张宝林觉得,眼下的价格不到位。“上国储库要以等论质,要是达不到收购标准,国储库就不收。”他说。

  站在粮囤边上,吉林市粮食局副局长潘勇手里握着一把玉米粒,对张宝林说:“现在你这粮生霉粒已经超过了5%,肯定进不了国储。建议你赶紧把好粮挑出来,分别卖。生霉的可以卖给酒精集团。”

  据了解,目前,国家玉米临储收购的标准是生霉粒在5%以下,我省玉米临储的标准是生霉粒在5%至20%之间。

  张宝林告诉记者,没卖粮食的主要原因,还是想等开春之后,看看价格能不能再涨点儿。“往年我都是开春卖一部分,春耕之后再卖一部分,就想卖上好价儿。”

  “我省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的政策将在4月30日截止,目前玉米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最高。从市场看,价格不能再涨了。”看着一脸茫然的张宝林,郭晓君十分恳切地对他解释着。郭晓君说,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一旦气温达到6摄氏度以上的时候,黄曲霉就开始大量繁殖,那样农民的损失就更大。

  此时,农民朱宏文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

  记者来到朱宏文家,他正在院子里挑选玉米。“霉变要是多的话就得往外挑一挑了,把霉变的挑出来,还能卖好粮。”

  潘勇说,如果农民手中有余粮的话,最好也像朱宏文这样,把生霉粒、生霉棒与好粮区分放置,再多渠道销售。

  春节过后,记者和张宝林通了电话。“不等了,这几天就卖。”电话那头,张宝林说,他要赶在气温升高之前,抓紧卖粮,然后抓紧备春耕。“专家特意到村里指导,我们现在对粮食收购政策和价格都了解了,按今年的形势,还是抓紧把粮卖了。卖了粮,心里就踏实了。”他说,村里大部分村民也都在抓紧卖粮,合作社已经在统计春耕种子、化肥的数量,他家马上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