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会工作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2-05    浏览次数:2

各区县局、分局,市局机关各处室、稽查总队,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赵长山局长在2013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贯彻执行。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年1月22日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质量首善之区建设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北京市召开十一次党代会之年,全力抗击“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十八大服务保障工作为重心,全面深化风险管理活动,保障了首都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大力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首都产品创新力和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改革创新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顺利完成了党的十八大保障和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

  (一)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服务保障工作。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准确无误、万无一失”的保障标准,运用奥运、国庆60周年服务保障成功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市认真组织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健全食品、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应急值守。会议期间实现了食品供应和安全双保障,社会面食品安全状况稳定,未发生涉及我市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特种设备安全实现了会议驻地特种设备零故障,社会面特种设备零事故,为十八大顺利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市委、市政府对我局授牌表彰,十八大会议秘书处总务组向我局发来感谢信,国家质检总局对我局的十八大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

  (二)服务民生保障,首都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1.深化风险管理活动,健全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继2010年开展风险管理活动以来,今年初步建立了覆盖产品、食品、特设、计量、标准化、认证等监管工作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质量监管风险排查,以产品分级、企业分类、监管分等为基础,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和高风险产品预警机制,有计划地开展监督抽查、执法检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等工作,实现了对高风险企业、设备和产品的监督全覆盖,增强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

  2.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可控。截止目前北京市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企业2009家。全年在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对高风险企业和食品监督抽查全覆盖,安全指标合格率为95.8%,开展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检出率为1. 2%。积极开展风险预警活动,在应对工业明胶、塑化剂等全国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积极应对,及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了首都食品安全形势的稳定可控,赢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党的十八大在京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3.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产品质量监督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在分级分类监管目录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建设,深化产品质量风险评价,动态调整产品目录,开展监督抽查工作。我市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90.4%,生产领域工业产品质量整体稳定。在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监管工作中,完善与市发改委、住建委、农业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开展执法联动,形成了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全过程监管体系。全年组织开展了23次专项联动检查和整治活动,形成了管理合力,提升了监管效力和效率。

  4.圆满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创新 “科技创安”手段,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监管中的应用,推动首都电梯监管水平提升,全年完成2000台电梯物联网试点,形成了13项电梯物联网技术标准。作为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物联网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委“科技惠民”科技项目、质检总局标准创制的政策支持,形成了集成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有效促进了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为完善电梯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二是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内容纳入到对区县政府的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体系当中,形成市区街(乡)特设安全三级责任体系。在轨道交通行业率先实行“终身维保制和设备安全运行终身负责制”。以交通行业、旅游行业为重点,积极推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岗双责”,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领域电梯安全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稳步推进“多元共治”格局,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护航”行动,针对压力管道、压力容器、气瓶、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开展专项整治,排查事故隐患,为十八大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5.民生计量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提高计量管理水平,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计量环境,在我市集贸市场、加油站、商店(超市)等领域,积极引导行业自律,共累计推出诚信计量自我公开承诺单位门店1,751家,培训企业计量人员2,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经营者自我公开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基础的诚信计量工作机制,市场计量秩序得到明显改善。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过度包装、电子计价秤、加油机、公路汽车衡等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查,有效防范和遏制了计量作弊的违法行为。

  6.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引入风险管理方法,试点开展认证有效性评价活动,引导认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联合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开展认证宣传与培训,提高认证的社会认知度和采信度。以落实《质量发展纲要》为契机,建立认证工作部门联动机制。理顺各主体责任关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认证执法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认证执法监管工作体系。

  (三)服务首都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

  1.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一是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转变质监部门行政方式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协调,确立了北京市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和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和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召开了贯彻纲要联席会议和北京市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动员大会。二是质量监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质量平安”建设首次纳入北京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中,从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两个方面确立了区(县)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形成了市区街(乡)质量安全三级责任体系,区(县)政府加大了对质量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与市检察院、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共同制定和印发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程序规定》、《质监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相关标准(一)》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建立起质量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制度和协作机制,加大了打击质量违法的力度,有力地震慑了质量违法行为。三是大力开展《质量发展纲要》的宣传贯彻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共同举办了标准化战略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讨班,全市区县政府、委办局、企业领导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利用“质量月”等宣传节点,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2.首都标准化战略有序推进。一是标准化从基础性工作逐步提高到了全市战略性高度。市政府设立了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印发了《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市政府47个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共91项标准化建设任务。二是在服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城市服务管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首都企业综合竞争力等重点领域取得实效。全年发布地方标准118项,对99家单位的199个标准制修订项目给予了1200万元的补助。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成效突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全年共创制标准72项,其中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59项,地方标准3项,技术标准创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标准带动产业发展的效应。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展一批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交流活动,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ASTM国际标准组织交流活动,搭建国际标准创制桥梁,助推中关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协调北京科技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社会机构完成标准化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方案,共同推进中欧标准化研究院建设。

  3.积极发挥标准、计量、认证基础性作用,服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建设。全年制修订节能减排地方标准10项。与市发改委、财政局共同实施北京市百项节能标准建设工作。发布实施了北京市第五阶段车用汽、柴油等地方标准。与市住建委共同制发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北京市居住建筑的节能幅度在全国率先达到75%的节能水平。二是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加强供热计量监管,投入约1800万元,完成大口径热量表检定装置建设,填补了北京市大口径热量表检定工作的空白,为推进北京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联合市发改委编制《北京市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筹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发布《北京市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针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深入开展能源计量检测服务活动,根据企业用能特点,开展节能计量诊断,提出节能降耗的建议,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深化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加强对锅炉设计文件的节能审查和定型产品的能效测试工作,继续推进安全与节能减排示范锅炉房建设和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与市环保局共同完成12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的市政府折子任务。四是积极开展节能、节水、环保相关认证宣传培训,增强了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认证的社会认知度。

  4.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助力首都信用体系建设。一是会同市社会办印发了《关于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确立组织机构代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实名制法定标识作用,明确了组织机构代码应用对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意义、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二是做好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工作,完成了《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的修订立项工作,纳入了2013年全市地方立法计划。三是与市经信委共同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在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人行营管部、市车管所、西城区政府等部门开展试点应用。平台整合中央在京单位代码数据库、北京市代码数据库和北京市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实现了在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全覆盖,为构建实名制社会管理体系,支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积极发挥作用,服务区域发展。

  各区县局、分局认真落实市局工作部署,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紧密围绕区域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工作,在质量安全监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各区县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东城局、西城局围绕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电梯物联网建设和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试点,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尝试。朝阳局、海淀局、门头沟局、通州局、怀柔局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分别出台了本区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推动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齐抓共推”的质量工作新格局,使“质量强区”理念深入人心。东城、石景山、门头沟、大兴、怀柔、昌平等区政府成立主管区县领导任组长的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顺义、房山、怀柔、昌平等区县制定发布落实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的实施方案或工作意见。海淀、丰台、昌平、朝阳、西城等区县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理部门先后出台支持企业创制技术标准的支持政策。丰台局、房山局、大兴局和燕山分局加大对辖区内食品企业和特种设备安全服务保障力度,针对城南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推进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促进城市南部地区振兴崛起。石景山局、昌平局和顺义局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在城市管理、重点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标准、计量的基础作用,有效地保障了辖区内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密云局、延庆局和平谷局在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系统积极应对“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市局积极协调统筹资金399万,全力支援受灾的各区县局抗灾救灾,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开展募集活动,为受灾的职工捐钱捐物,受灾地区区县局领导带头奔赴抢险救灾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质监系统干部职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

  (五)质监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1.法治质监建设进一步深化。深化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出台《行政处罚立案案件统一审核管理办法》和《执法调研管理办法》,推行行政处罚立案案件统一审核工作。发布了《行政执法案件管辖规定》,明确了地域、级别管辖权限,出台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程序规定》。制定了《依法设置的检验机构委托检验管理规定》,规范和加强了合同管理,明确了委托检验、检测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维护了质监技术机构社会服务的公信力。

  2.行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服务窗口满意度保持100%,行风评议在全市处于前列。“12365”投诉举报热线与工商、卫生、药监、城管等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与质检总局、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信息系统上下贯通,横向关联互动的新局面。全年人工接听电话55194件,咨询服务52168件,产品涉及金额1503.67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11万元,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定期与北京市质量协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开展工作交流,不断扩宽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渠道,共同促进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

  3.技术机构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利竣工,并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建设全国首个汽车产品缺陷工程分析实验室,成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创建和国家汽车产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技术基地。全系统全年承担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8项,公益类项目4项,市科技项目3项。完成了《大口径热量表标准装置研制及热计量应用实践》等一批科研课题、其中部分课题项目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为推进首都供热体制改革、提高行业产品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4.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畅通与公众联系渠道,与中央、市属媒体密切合作,制作专题节目26期,刊发转载我局相关报道万余篇。新闻发布实现常态化,政务微博和新闻发言人微博得到社会高度关注,重大信息、重要工作、敏感事件等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时性、公开性得到有效保障,舆论引导和舆情研判水平不断提升。以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为契机,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建设质量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我局“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年内共提任处级干部56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32人;系统内轮岗交流27人;退休16人。全系统处级领导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位的人员从2011年的46.3 %增加到50%;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数量,从2011年的20.8%增加到23.5%。全年共招录招聘人员和接收军转干部1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7人,学士113人,平均年龄29岁。二是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年内组织了3个事业单位正处级领导职位的公开选拔;选择3个副处级领导职位参加了全市年轻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继续推进了事业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聘任制度,注重了年轻干部和复合型人才的提拔和引进。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职位中引进提拔系统外干部3名,占公选职位的50%。三是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提名的范围;试行了差额提名和差额酝酿;实行了干部任免票决制;加强了对公务员的平时绩效考核;选派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分别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7名年轻同志到基层增加工作经历;全年共培训系统内干部3648人次。四是加强了干部监督。坚持了党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集体领导;坚持了纪检监察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和考察工作中的参与和过程监督;向各单位反馈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2名处级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检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公开有关干部政策、干部任免信息,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落实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五是理顺关系,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对市局机关部分处室职责分工进行了调整;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批准设立了市局综合服务中心,核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为16个区县局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加挂了综合服务中心牌子;为窗口机构调剂编制51名,为分类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6.科学行政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建设完善了绩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为质监队伍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了预算、决算和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保持零增长。及时申请追加和调整项目经费,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三是配合完成了我局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了我系统8个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对6位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完成了对全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四是启用新版一体化办公平台。实现全系统公文的无纸化流转,全系统通知、公告、工作信息统一在平台发布共享,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7.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全系统信息化的总体规划,通过精心组织,全面调研和专家论证,在全市各部门中首批完成了信息化总体设计。积极整合优化网站资源,完成政务网站改版工作,网站优化了办事引导,突出了质监业务,网站访问量大幅上升,在2012年北京市政务网站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局网站用户满意度达91%,排名居前。

  (六)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1.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积极主动参加市委组织部的局级干部理论培训班,制定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坚持每周半天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制度,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三到位”,促进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基层领导班子的学习意识。围绕首都发展大局,认真开展质监课题研究。一年来,开展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首都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深化北京市质监系统风险管理研究》、《北京市设立政府质量奖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等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2.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坚持党组议事规则和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的规定和要求。高质量的召开民主生活会、务虚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思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营造了领导班子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和谐和睦工作氛围。坚持局长每周碰头、月度信息分析、季度重点督查的议事机制,保障了领导研究决策、部门贯彻执行的及时性、全面性、一致性。通过加强对投诉举报热线、门户网站、社会舆情、财务绩效、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工作情况的分析研究,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及时制定工作措施,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七)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市十一次党代会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动员和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履职、争做贡献。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与干部群众一起畅谈学习体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好质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信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成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部工作计划,起草了《建立选树先进典型与评选表彰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坚持“抓典型、树样板,突亮点、带全面”,全系统共有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7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4个窗口单位、50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协助密云县碱厂村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316盏,开展了“民生计量进乡村、结对共建促发展”活动,受到村民高度赞扬。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作用,举办了“建党91周年歌会”、“职工书画摄影展”、“全系统乒乓球比赛”等一批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文体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和质监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质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了反腐倡廉领导机制建设,调整了市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和党的纯洁性教育;组织开展了以“六个一”为内容的党风廉政纪律教育月活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对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认真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信访办案力度,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四是继续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深化庆典、研讨会过多过滥专项治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对政府网站的“读网评网”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情况民意调查。制定了《区县局、分局纪检组长规范》等相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在机关处室设立了纪检监察工作联络员,明确了区县局、直属事业单位监察科长职责。区县局专职纪检组长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配齐了区县局专职纪检组长。

  二、2013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北京发展阶段的五个特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保首都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回顾近年来和过去一年的工作,北京质监部门经受住了首都重大活动保障的考验和产品质量安全挑战的检验,积极转变行政方式,确立了质监工作“质量首善”奋斗目标、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创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为首都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北京质监工作仍然存在行政方式、方法不适应、不协调的深层次问题,提高部门行政的公信力和管理绩效还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不断总结和巩固成功的经验,把握市场监管和首都工作的规律、特点和要求,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质监工作特色,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奋发有为。

  2013年总的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以首善工作标准,充分发挥质监工作特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宣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3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1.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完善质量安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市、区、街乡三级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沟通协调制度,促进质量安全责任向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进一步提高防范质量安全的预见性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做好食品、电梯等社会最关注的安全监管工作,努力提高社会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提高行政工作的公信力和行政绩效。

  2.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质量”监管方针,切实落实企业第一主体责任。深化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加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建设,健全产品风险目录,建立专家咨询、社会参与、集体研究的风险防控决策机制,建立监督抽查、监管评价等公开制度,做到决策有数、监管有方。加强产品检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推进首都食品检验技术协作联盟建立,逐步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产品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的科学监管水平。注重各类监管工作的统筹,加强产品监督抽查结果运用的管理工作,形成完善产品强制性标准、强制性认证等市场准入、退出,以及企业自愿建立计量体系、自愿认证等能力建设的促进机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率先在乳制品和重点民生食品的生产企业中试行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产品标注、标识规范建设和道德领域专项整治,促进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的基本诚信,建设消费者参与的质量信用制度。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要进一步细化我市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门槛,与证后监管形成有效闭环,促进我市食品产业科学发展。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方面要建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执法检查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新模式,提高监管工作科学性。完善工业许可、产品监督、机构监管各项制度,强化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监督工作规范性。加强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数据库建设,发挥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用。

  3.突出重点,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继续完善六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电梯维保、民用汽瓶等经营企业的准入、退出政策,促进提高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与市住建委合作,明确政策、制定规划,推进电梯物联网安全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明显的管理和社会成效。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分级分类的监管模式。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消除老旧电梯安全隐患,防止发生系统性安全事件。研究电梯检验政策和管理规定,适度开放电梯检验服务市场,履行好电梯安全检验的验证监察工作,破解法定检验“人机不匹配”的管理难题。以确保安全、节能发展为目标,以落实属地政府安全责任、建设安全标准化为抓手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工作。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开展许可后续监督检查工作,加强证后监管。稳步推进“一岗双责”制度和“三级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以提升能力水平为目标,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和宣传等各项基础性工作。

  4.深化民生计量工作。一是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按照“联合部门、总部推进、企业承诺、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思路,继续在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医院、眼镜店推进计量体系建设,并将计量体系建设延伸到道路交通、公用事业等领域以及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建立计量体系信用制度。大力开展诚信计量承诺活动,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培育诚信计量意识,建立诚信计量档案,建立诚信计量社会监督机制。用三年时间再培育一批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二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完善计量器具和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监管制度,提高计量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民生计量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规范首都市场计量秩序。三是完善制度,做好修订《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规定》调研工作,制定《封闭式集贸市场公平秤配置规范》地方标准,规范有形市场计量经营行为。

  (二)以质取胜,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1.扎实推动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制定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建立市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大力培育北京市和国家质量管理奖先进单位。完善政府质量安全责任考核体系,促进质量安全责任向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发挥首都标准委员会作用,建立以标准化(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为技术基础推进质量工作的机制,形成促进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在文化、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经济战略中,大力开展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争创活动,引导发展和形成以技术、品牌、标准、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2.大力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实施。建立完善首都标准化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各标准化工作主体作用,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扩大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加强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在经济发展、城市服务管理等重点领域推进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先进引领、建立市场规则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深入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市委党校专题班、集中授课、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地方标准化队伍建设,以国际标准认证大厦建设为标志,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示范的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国内外标准、认证组织入驻中关村。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形成国内最活跃、全球有影响的标准化组织聚集的优势。

  3.服务社会创新管理,推进组织机构代码应用。完成《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政府规章修订工作。提高代码基本信息的质量,改进代码信息变更、年检换证等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完成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系统和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公开代码实名身份和基本信息,推进实现银行、海关、税务、工业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促进质量信用建设,为政府决策服务。贯彻落实《关于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拓宽组织机构代码的赋码范围,逐步覆盖各类新型社会组织。扩大组织机构代码在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的应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4.发挥标准、计量等基础作用,服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北京市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方案》的实施。积极推进智能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启动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建设,服务“1+4+N”节能监测服务平台。推进能源计量审查评价工作,提高重点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和科学应用能源计量数据的能力。继续开展“计量诊断、能效对标”服务活动,编制北京市能源计量检测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服务。研究建立适应我市发展需要的节能减碳计量体系,服务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继续加强供热计量监督检查。强化热量表制造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型式批准和许可审批。建立联合共管机制,加强联合检查,强化热量表安装使用环节计量监督,督促供热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三是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持续推进北京市百项节能标准等重大项目和减排地方标准制修订。

  5.强化监管,发挥认证服务发展的作用。一是开展认证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研究。完善认证评价方法,结合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组织开展认证评价活动,促进提高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二是对获证组织调查摸底,加大对高风险认证领域的监管力度。三是依托首都标准化委员会推进质量工作的机制,积极争取市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认证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认证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提高政府部门认可率,积极营造认证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北京质监工作水平。

  1.深化法治质监建设。一是继续完善质监系统适用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推进《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范规范性文件起草、合法性审核、批准、备案、清理和发布的全过程。二是完善“两法衔接”工作制度,继续出台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系列标准,为严厉打击严重质量违法行为奠定法制基础。三是建立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规范产品质量申诉、行政复议调解和信访调解行为和过程。通过调解化解质量纠纷,逐步减少单纯使用行政处罚手段处理质量问题案件,构建和谐质监,服务和谐社会。四是针对行政复议逐年增多的趋势,出台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五年规划,完善我系统行政复议工作体制,保障相对人救济权利,规范行政行为。五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属地监管职责,继续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六是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开展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改造调研,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率。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增强大局意识,保持思想和队伍稳定;认真落实“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做好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二是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提名范围、实施差额选拔、推广票决制;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强调查研究,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三是强化干部监督,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干部监督长效机制,坚持人事、监察部门联席会制度,坚持正职领导干部离任检查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四是加强公务员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平时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夯实基础工作,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信息库、公务员信息库和党员信息库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3.提升首都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首都人才、技术资源优势,认真研究有关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事业机构改革的政策,大力建设检验检测技术联盟和中心实验室技术平台,加快提升质监系统技术事业机构的服务能力,促进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的转型发展。加强技术机构总工队伍建设,培育技术机构学术带头人,提高检验检测科研水平。加强食品、汽车等七个国家监督检验中心运营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产业计量检测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互认,服务贸易发展。加强技术机构窗口建设,增强质监工作的社会宣传。

  4.加强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工作。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做好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监管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衔接工作,完善行政许可事项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行政许可标准,提升行政审批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5.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组织开展评价监督活动,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二是继续加强与中央、市属、行业媒体合作,办好共建栏目。拓宽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开展一批影响力的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监管理念,普及质量知识,推动质量安全意识持续提升。三是健全新闻发布机制。不断完善网站、微博、期刊、视频演播室建设,实现新闻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提高质量监管信息发布的主动性,把握质监舆论话语权。四是加强对各单位开展宣传工作的考核,广泛开展宣传干部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单位宣传业务能力和应对媒体能力,促进宣传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6.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一是组织开展绩效管理评价和项目评比活动,促进提高行政绩效和行政公信力。二是加强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ERP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与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相结合,结余资金的统筹与存量资产的盘活相结合,过程控制与审计监督相结合,提高预算决策、执行、调整管理水平。三是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重点民生项目资金需求。规范财经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审计工作机构,扩大审计范围,规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五是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结合内部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各执收单位的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7.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开展数据资源分析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信息化顶层设计落实工作。二是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各类应用系统。完成“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系统”和《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应用效能;加强市局政务网站群日常管理工作,研究、建立以政务网站内容、服务保障为考核重点的部门绩效考核方案,提升政务网站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保障网络安全。加强运行维护工作和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全系统基础网络与核心业务系统安全稳定。

  (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1.全面强化北京质监党建工作。一是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全面做好党的十八理论学习教育工作。二是以机关党的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完善党建目标管理工作,促进基层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全系统党的建设。三是深化党务公开,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四是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为民服务、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机关队伍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五是继续加强窗口建设,开展“看窗口比文明形象,看技术比服务水平、看业绩比贡献”的活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六是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和质量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推进文明机关、和谐机关建设。七是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