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创造的“安徽现象”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从2005年至今,安徽虽然不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却交出了一份文化改革发展的圆满答卷。2010年6月,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2005年至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19.8亿元增加到613.4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文化体制改革既无政策优势,又无资本优势的中部省份,安徽为什么能够全方位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安徽现象”的背后是怎样的改革新思维与文化新意识?
主动改革、敢闯敢干,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新思维的最大特点。2003年,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安徽省不在试点之列。是等一等,看一看?还是自我加压,自求发展?安徽,毅然选择了自主探索。
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时同步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在观念创新的带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出版集团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版单位崛起为致力于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产业的“出版皖军”。
实际上,出版集团只是安徽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只是安徽众多文化企业的代表之一。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安徽省业已形成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正是这种锐意改革的精神,才催生出了“安徽现象”。去年9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安徽第三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安徽出版集团等10家文化企事业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
改革不仅仅激活了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文化“走出去”也取得显著成效。在2005年底,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走出去”变成跨越发展的突出拉动力,确定为集团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统筹用好两种资源、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安徽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等29家皖企、阜南藤柳编工艺科技研发与创新等12个项目入选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目录,入选企业和项目总数位列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安徽省积极鼓励文化“走出去”,重点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支持省属文化集团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贸易。出版集团所属华文国际一跃成为全省外经贸企业进出口第一位、全省所有企业进出口第五位;时代国际出版传媒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挂牌成立。2012年,成功举办台湾安徽电影周、中德文化年安徽周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台湾安徽电影周重点推介2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13项、投资总额28.47亿元。
总体来看,这些年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度、全方位推进,文化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文化创造活力充分焕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开拓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初步探索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徽风皖韵的文化改革发展道路。
“十一五”是安徽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时期,也是安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的时期。依托先行先试形成的体制优势和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安徽在文化企业集团建设、资本运作、业态创新及文化“走出去”等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文化体制改革非试点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
目前,安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扶持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有序发展。2012年,全省356个项目列入省“861”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3603亿元;推出317个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2413.49亿元。
未来五年,是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安徽将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继续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和重塑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同时,在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 不断优化文化改革发展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