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1月17日
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推进全省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依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家,有10家公司在境外上市(其中有1家在省内注册);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00家,投资开户数为142.94万户;期货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17家,投资开户数为3.26万户;产业投资基金1支,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正在募集);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8家,管理资金总额18、3亿元人民币。资本市场累计融资1811.06亿元(不含境外注册上市公司融资额),其中股权融资775.56亿元;债权融资1035、50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省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624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9位,相当于全省GDP总量的68.8%。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资本市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转折性变化并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省政府建立了资本市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创建了“山西省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并将资本市场发展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为加快全省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短短两年半时间,我省资本市场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家,境外上市公司6家;股权融资331.07亿元,债权融资777.40亿元;“资源储备库”入库企业达120家,在山西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有11家,基本形成了“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态势;证券营业部由42家增加到100家,期货营业部由8家增加到17家。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利用资本市场能力不强,政策配套不得力等因素,我省资本市场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1.45%,居全国第20位;股权融资额仅占全国的2.42%;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没有进行过再融资,还有7家公司被交易所作了交易风险警示处理;要素市场基础薄弱,省内2家证券公司中有1家具有保荐资格,期货公司仅有5家;证券、期货营业部分布不均,多数集中在省城和其他设区市,全省11个设区市中只有6个市设立期货营业部,119个县(市、区)中还有76个未设证券营业部;备案的8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资金总额仅18.3亿元;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数量为零。资本市场建设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思路和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也为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面对新的形势,围绕“十二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必须抓住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强化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市场运行效率,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为山西经济的全面转型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全省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进一步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程度和利用程度,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上开拓创新。
坚持优化环境、服务转型。推动全省资本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政策上大胆突破,服务上积极主动,程序上尽量简化,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快全省资本市场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推动,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解决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类市场主体协调划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共同促进全省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省资本市场发展要与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结合,统筹规划,实现资本市场与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全方位对接。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对资本市场发展工作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资本市场发展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坚持规范发展、强化监管。全省资本市场发展处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发展工作必须以拟上市企业规范改制、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素市场安全维稳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为重点,加强与监管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协作监管工作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主体健康、体系完善、机制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中西部资本市场产业集群,构建中西部资本市场强省,在全国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具体目标:
1、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8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60家,境外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20家;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入库企业数量达到300家。
2、实现股权融资1000亿元,其中企业通过上市首发、股权挂牌、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500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权证等方式再融资500亿元。
3、实现债权融资3000亿元,其中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500亿元,发行公司债融资500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2000亿元。
4、通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资产证券化融资创新等方式实现融资1000亿元。
5、各类基金募集资金500亿元。其中完成现有能源产业基金的募集工作,募集资金50亿元;新增产业基金募集资金50亿元;新设股权投资企业募集资金300亿元;省内外证券公司在山西的直投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0亿元。
6、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
7、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指标进入全国证券行业二十强,大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特色化”发展之路做精做强;全省证券营业部数量达到160家;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设立期货营业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增设20家股权投资企业;重点扶持3家以上地方律师事务所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发挥金融资源整合优势,探索建立全省“五位一体”的综合融资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上市资源培育,扩大首发融资规模。
按照“一个原则”、“六个优先”加强上市资源培育。一个原则是:拟上市企业应当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发展规划,能够促进实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和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企业。六个优先是:有利于工业新型化,支持紧紧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等七条路径发展的企业优先培育上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推动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企业优先培育上市;有利于市域城镇化,鼓励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互促互动发展的基础设施企业优先培育上市;有利于城乡生态化,引导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企业优先培育上市;符合我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7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优先培育上市;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双千亿”工程项目和各地确定的转型试验标杆企业优先培育上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上市后备资源,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商贸流通企业和服务业领域企业上市,通过兼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加快企业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在建立健全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拟上市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入库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及发展战略,选择相应的上市方式和上市渠道。既支持企业在国内上市,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既支持企业直接上市,也支持企业通过借壳、兼并、重组间接上市;帮助企业把握发行时机,实现首发融资规模最大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省外上市公司来山西注册。
到“十二五”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力争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填补文化、旅游、物流、交通等产业领域上市公司空白,朔州、阳泉、临汾三市实现市属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二)促进行业整合和兼并重组,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
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优化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增发、配股等多种方式再融资,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把企业培育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上市公司平台,配合转型综改试验区产业整合规划目标,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促进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
及时掌握ST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ST公司“保牌摘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动态管理,搞好经营状况监控,防止出现新的ST上市公司。
对列入省政府“双千亿”工程中的上市公司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兼并重组和资源配置,提高其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总结同煤集团资本运营试点工作经验,推动我省大型煤炭集团在实现主营业务上市的基础上,再培育出煤电一体、煤炭循环经济、煤炭生产服务等融资平台,构建产融结合的新型集团企业。到“十二五”末,打造5-10家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均上千亿的“双千亿”上市公司。
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定出台市值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有关知识培训,选择部分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加以推进。
(三)拓展债券融资空间,培育直接融资增长点。
积极支持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票据,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县级政府发行市政建设类债券。积极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行为,争取获批发行地方债试点,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重点支持“一核一圈三群”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实现市政建设债券融资100亿元;引导支持省国信投资(集团)公司、省能源交通投资公司、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等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充分发挥其融资和投资功能。
(四)发展多种投资基金,培育新型投资主体。
推动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扩大业务规模。在鼓励发展产业基金和证券基金的同时,充分发挥省级创业投资扶持资金的作用,推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整合现有创业投资资源,扩大资本金规模,增加抗风险能力;鼓励省内外各类企业和基金管理机构在晋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培育10只以上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形成有影响力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群;完成我省已获批的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工作并开始运营;推动省转型发展接替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培育新型投资主体,研究并扶持设立“山西省促进服务业发展产业基金”、“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投资基金”、“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基金”、“山西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省级文化传媒基金”、“新能源产业基金”、“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化基金”、“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城镇化建设基金”、“住房保障发展基金”等。
(五)推动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和资产证券化融资创新,提升区域经济融资能力。
推动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直投子公司尽快开展业务,发起设立直投基金;推动大同证券设立直投公司,发起设立直投基金;吸引各证券公司在晋设立直投基金,推动省内外证券公司扩大在山西的直投业务规模。引导省内外证券公司在山西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在煤炭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旅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六)稳妥运用套期保值功能,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推动粮棉关联企业、资源能源类企业和加工消耗类企业规范参与套期保值业务,提高企业存量保护能力,确保财务安全;支持指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改善和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收;改善物流环境,保证商品快速流转,推动企业顺利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加强与期货交易所合作,完善商品期货市场交割库管理,支持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增设商品交割库;研究设立省属资源储备与安全调节基金。
(七)促进中介机构发展,加强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支持省内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储备人才,努力巩固传统业务,积极争取创新业务;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来山西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扶优限劣、有序竞争”的原则,支持优质证券、期货公司在山西经济发达地区设立营业网点。
(八)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五位一体”融资机制。
根据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构建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划设立山西省场外交易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机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场外交易市场挂牌。鼓励和引导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担保机构、股权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构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五位一体”的全省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资本市场相关知识,加强资本市场知识培训,增强各级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资本市场意识,把资本市场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年度干部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举办各种论坛、知识竞赛,传播资本市场信息。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版,普及资本市场知识,宣传报道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及工作动态,在全省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发展社会氛围。
(二)制定出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措施。
以有效解决企业改制上市和上市公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宽松的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环境为目标,制定出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对改制上市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法在土地、环保、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相关机构给予奖励,以带动各地政府加大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者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吸引各类资本市场要素交易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来山西注册或开展业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
各设区市成立资本市场发展工作机构,明确和落实机构建制、编制、人员和经费,组建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资本市场工作队伍,形成全省资本市场工作体系。
各设区市建立资本市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辖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山西省人民政府资本市场发展联席会议”相对接,构建我省资本市场发展工作的高效机制;把资本市场发展工作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省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四)建设全省资本市场发展示范区。
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市,在政策措施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建成全省资本市场发展示范区,带动全省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五)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和“安全通道”。
开辟企业境内上市“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加快上市进程,提高上市质量,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拟上市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开辟企业境外上市“安全通道”,研究境外各证券市场的体制、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便利和支持,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成本和风险。
(六)促进生产要素向上市公司集中。
实行上市公司土地优先供应制度;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优先办理上市公司各种手续;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按照有关规定确保上市公司水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优先供应等。
(七)加强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互动。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经济体系中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对促进货币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促进全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动晋商银行上市;积极引导银行表外资金、保险资金投资我省重点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的投融资作用。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相互促进,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多渠道融资服务。
(八)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全省各级理论研究部门、社科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要把资本市场理论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加强对全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创新研究。省内大专院校开设金融证券专业,全省各级行政学院要把资本市场理论知识作为必修课的重要教材;积极推动我省资本市场双千人培训工程建设,为综改试验区建设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障;通过开展学历教育、组织专业讲座、举办业务培训、组织国内外专家授课等形式,为资本市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深造机会,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提高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的软实力。
(九)加强协作监管,全面提高资本市场规范化运作水平。
完善证券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相互联动的监管协作机制。坚持齐抓共管,加强市场诚信建设,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坚持打防结合,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市场风险,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巡回检查,强化中介机构证券业务监管,建立中介机构信息档案及共享平台,促进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