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提升“三基地、一枢纽”地位,增强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巩固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提高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水平,壮大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实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摘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行走湘赣鄂皖,比学赶超的发展热潮,感染采访组。
从工业到农业,从支柱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省产业引擎齐发力,为中部崛起扛鼎重担。
千亿产业,托举中部实力
1000亿,2000亿,3000亿,4000亿……中三角的千亿产业,用奔跑的姿态,划出跨越的轨迹。
2006年,湖北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随后6年间,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产业快速发展,千亿产业数量一路跃升。
一江之隔的湖南,支柱产业崛起之势同样迅猛。去年,湖南已拥有机械、钢铁、石化等10个千亿产业。
赣鄱大地,以有色金属行业为龙头,加上化工、电器机械等,6朵千亿“金花”齐绽放。
江淮热土,家电、有色等十大产业组成的千亿家族,阵容整齐。
千亿军团扩容,彰显中部实力。
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评价,千亿产业汇聚的长江中游地带,将在中国中部地区形成产业聚合、市场聚合、经济聚合新空间,这是湘赣鄂皖策应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的必然选择。
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到湖南采访,中联重科的扩张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2012年12月28日,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的董事会决定:公司将出资2.35亿美元,收购香港中联重科CIFA公司其他股东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全资拥有香港CIFA公司。而在4年前,中联重科已收购当时排名全球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
逆势奋进,中联重科去年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收入、利润双增长。
从长沙出发一路向西,几乎每50公里就能看到一个中联园区,一条工程机械的“工业走廊”令人赞叹。
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一个个产业集群在中三角崛起。
在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烟草加工等产业集群在全国叫响。
在江西,有色、建材、光伏、半导体照明、旅游等产业优势明显。
在湖北,钢铁、汽车、船舶、光电子等产业实力雄厚。
在安徽,白色家电闻名全国,铜陵有色、马鞍山钢铁都是业界翘楚。
集群发力,托举中三角向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及高技术产业基地进军。
这,正是国家赋予中部的战略定位。
发展你追我赶,中三角产业竞争是否会陷入无序?
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卓群认为:“武汉、长沙、南昌等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竞争有助于四省共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
比如,依托武汉石化、九江石化、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沿江石化产业带,可构建石化产业新优势;依托武汉、长沙、南昌等地汽车工业,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建设国内重要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在钢铁、有色、纺织、陶瓷等产业方面,湘赣鄂皖更可相互取长补短,携手提高产业层次。
一江两湖,激活内需潜力
清清长江水,孕育两湖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湘赣鄂皖共同承担的重任。
江西鄱阳湖东南岸的万年县,是经权威专家确认的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世界上第一粒人工栽培的稻谷,就生长在这里。在北京的赛特、燕莎等商城,来自万年县的5公斤装礼品贡米,居然能卖到1300多元!“这就是万年贡米创造的品牌价值,我们不做高级搬运工,要做中国米王。”万年贡米集团董事长蔡阳厚说。
在扩内需的大背景下,“中国米王”之梦并非遥不可及。随着内需潜力的不断释放,食品等内需相关产业如黑马奔驰。
在湖北,食品产业主营收入去年过4000亿元,首次超越汽车产业,成为千亿产业“老大”;在湖南、江西和安徽,食品同样是千亿军团中的赫赫战将。
绿色,是食品产业绕不开的主题。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眼中,洞庭湖与鄱阳湖犹如调节地区气候的“绿肺”,中三角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
绿色,也离不开悉心呵护。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这个云集12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大会上,走来一位来自安徽的农民企业家——陈光辉。他的演讲主题为“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创新型农业种植模式”。
种木瓜为茶树遮阴,种除虫菊为茶园杀虫,种三叶草为土壤增肥……陈光辉在生态茶园中开展动植物、微生物相生相克的绿色实践,让五大洲的海内外友人啧啧赞叹。
陈光辉的探索,是中三角生态呵护的生动剪影。
怀揽一江两湖,中部粮仓为祖国立起珍贵的生态保护屏障,为产业发展开辟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