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地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我国夏粮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
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58.8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冬小麦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万公顷,微降0.2%。11个夏粮主产省(区)⑴播种面积增加4.1万公顷,其中,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新疆7省(区)共增加17.9万公顷,主要是减棉减油增麦所致;河北、山西、四川、陕西、甘肃5省减少13.8万公顷。
单产水平提高。2013年夏粮单产达到4781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1公斤/公顷,提高1.5%;其中冬小麦单产达5154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6公斤/公顷,提高1.5%。
主产区大多增产。11个夏粮主产省(区)7个增产,4个减产。增产的省(区)中,湖北增产54万吨,江苏增产52万吨,河北和河南各增产49万吨,新疆增47万吨,山东增产40万吨,安徽增产37万吨,合计增产328万吨;受干旱影响,陕西减产49万吨,甘肃减产42万吨,山西减产29万吨,四川减产12万吨,合计减产132万吨。
在非主产省(市、区)中,除北京、上海、重庆、云南、宁夏有所减产外,其他地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夏杂粮增产明显。2013年夏杂粮播种面积达到514.9万公顷,比2012年增加4.5万公顷,增长0.9%;夏杂粮产量达到1622万吨,比2012年增加47万吨,增长3.1%。杂粮增产量约占夏粮增产量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西南地区及广西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播种面积5.7万公顷,增加产量近34万吨。
扶持政策效果明显。为保障粮食生产,中央财政及时下拨2013年粮食直补款项,各地都在第一时间发放到农户手中。针对夏粮生产,中央财政拨付17亿补助资金用于冬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另外还安排8亿元病虫害防治经费,其中安排1.5亿元专门用于苗期病虫害偏重发生的100万公顷小麦防治,这些都对夏粮增产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主产省多数区域气候条件正常。去年秋冬播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出苗情况好,苗齐苗全。北方麦区入冬后气温下降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充分,壮苗越冬;开春后气温回升平缓,小麦分蘖充分,分蘖数与往年比有不同程度增加;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南方麦区湖北及江苏、安徽中南部,光温水匹配明显好于常年,对小麦增产十分有利。
小麦病虫害偏轻发生。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今年普遍偏轻。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小麦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5.2%;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减少51.7%;蚜虫累计发生面积减少22.3%;麦蜘蛛累计发生面积减少9.6%;吸浆虫累计发生面积减少13.2%;纹枯病累计发生面积与上年持平。
部分地区因灾减产。西南、西北(除新疆)及山西由于夏粮生长期降水量较常年普遍偏少3~4成,局部地区超过5成以上,造成旱地小麦减产较多,山西单产下降近10%,甘肃下降近9%,云南和陕西下降近8%。但由于这些地区占全国的比重较小,总体上没有影响全国增产的趋势。
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地区,受4月冻害及5月底强降雨引起倒伏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减产。
⑴11个主产省(区)包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
链接: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根据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的省、区、市调查,201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夏粮总产量如下:
一、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588千公顷(41382万亩),比2012年增加1千公顷(1.5万亩),基本持平。
二、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4781公斤/公顷(318.7公斤/亩),比2012年增加71公斤/公顷(4.7公斤/亩),提高1.5%。
三、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2638亿斤),比2012年增产196万吨(39亿斤),增长1.5%。
国家统计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二日
2013年全国夏粮产量 |
|||
|
播 种 面 积 (千公顷) |
总 产 量 (万吨) |
每公顷产量(公斤) |
全国总计 |
27588.1 |
13189.4 |
4780.8 |
|
|
|
|
北 京 |
36.3 |
18.7 |
5148.1 |
天 津 |
110.4 |
57.3 |
5189.3 |
河 北 |
2407.1 |
1402.4 |
5825.9 |
山 西 |
690.7 |
231.7 |
3354.8 |
内 蒙 古 |
|
|
|
辽 宁 |
60.9 |
31.5 |
5172.4 |
吉 林 |
|
|
|
黑 龙 江 |
|
|
|
上 海 |
59.0 |
23.3 |
3942.4 |
江 苏 |
2386.5 |
1195.8 |
5010.8 |
浙 江 |
180.5 |
63.9 |
3541.8 |
安 徽 |
2473.3 |
1338.5 |
5411.9 |
福 建 |
89.8 |
35.5 |
3948.5 |
江 西 |
62.4 |
9.5 |
1527.3 |
山 东 |
3674.3 |
2219.4 |
6040.5 |
河 南 |
5393.3 |
3235.2 |
5998.5 |
湖 北 |
1392.9 |
501.0 |
3596.4 |
湖 南 |
194.5 |
60.1 |
3091.3 |
广 东 |
230.0 |
107.9 |
4690.8 |
广 西 |
108.2 |
36.0 |
3322.2 |
海 南 |
72.6 |
29.8 |
4111.4 |
重 庆 |
507.0 |
153.6 |
3029.8 |
四 川 |
1811.0 |
575.5 |
3177.8 |
贵 州 |
990.7 |
240.7 |
2429.8 |
云 南 |
1188.3 |
240.4 |
2023.2 |
西 藏 |
|
|
|
陕 西 |
1237.4 |
423.6 |
3423.3 |
甘 肃 |
935.1 |
281.4 |
3008.7 |
青 海 |
|
|
|
宁 夏 |
164.9 |
50.0 |
3032.3 |
新 疆 |
1131.1 |
626.8 |
5541.3 |
注:1、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小麦收获尚未完成,3省区的数据为预计数。 |
|||
2、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西藏及青海等五个地区没有夏粮作物,故没有数据。 |
关于夏粮产量调查的说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夏粮产量数据,由夏粮主产区开展以省为总体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重点调查两种调查方式得出。
(一)调查范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7个省(区、市)的夏粮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组织在抽中的400多个国家调查县(市)开展抽样调查,得出夏粮产量。
辽宁、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9个省(区、市)的夏粮数据由各有关调查总队根据重点调查测算得出。
(二)调查样本
夏粮产量抽样调查由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抽样调查组成。
夏粮播种面积抽样调查是在国家调查县(市)抽取的4000多个调查村、20多万农户中,开展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情况调查,省级调查总队根据调查基础数据推算得出省级夏粮播种面积。
夏粮单位面积产量抽样调查是在国家调查县(市)抽取的3000多个调查村中抽取4万个样本地块,通过对夏收小麦实割实测推算得出。
(三)测产方法
小麦产量实割实测是指基层调查员在小麦收获前,按照《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在调查村民小组中,对小麦种植地块进行逐块踏田估产、排队,抽取一定数量调查地块做出标记,在收割期时由各县级调查队员或者辅助调查员对抽中地块进行放样、实际割取样本,再通过脱粒、晾晒、验水和称重等环节测量地块单产。省级调查总队根据各抽中地块数据推算全省平均单产。
夏粮产量数据是以抽样调查的播种面积与单产相乘得出。
(四)其他
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由于春小麦成熟较晚,目前夏粮数据为初步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