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区)农业局(委):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落实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围绕“粮食增产5亿斤、农民增收10%以上”的工作目标和粮食总产冲刺500亿斤的奋斗目标,我厅研究制定了《2013年种植业重点工作》。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湖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3年2月28日
2013年种植业重点工作
一、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组织推进“北麦南油”,扩大专用小麦,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积极发展平原马铃薯,确保夏粮增产丰收。努力促进水稻“单改双”,力争双季稻面积扩大100万亩;优化水稻品种品质结构,在适宜区域推行“早籼晚粳”,稳步发展一季中粳,力争粳稻面积扩大20万亩以上。鄂北偏旱少雨地区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生产;汉江流域各市县要大力利用洲滩资源,建设连片饲用玉米、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高产作物增产潜力,启动实施红薯产业发展规划。巩固襄阳市100亿斤产粮大市创建成果,支持荆州市打造100亿斤产粮大市。
二、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重点办好560个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片,深入推进整县整乡高产创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项目管理,组织交叉检查,全面实地核查,确保高产创建田块落实到位、标牌树立到位、技术集成到位。突出抓好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进集中育秧、植保机防、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进“五统一”措施落实,分类举办高标准、高质量的现场会,邀请统计部门、新闻单位和种粮大户参与测产验收,提高创建水平,展示创建业绩。突出抓好产销对接,引导龙头企业签订单、办基地,努力将高产创建示范片创办成优质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同一生态区域的县市、乡镇、村组开展高产创建擂台比武,组织观摩交流,促进平衡增产。
三、打造园艺作物标准化示范区。突出“拓展、升级、提质、增效”,抓好部级标准园创建,推进省级标准园区创建,建设30个菜果茶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促进园艺作物由园向区转变,推进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示范、观赏、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种植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创建和宣传“十强”专业镇(村、专业合作社),培植一批种植大户,建设一批专业村镇,多建特色经济作物“万元田”。实施产业链工程,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整合提升产、加、销环节,带动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品牌经营。坚持粮菜统筹原则,在突出抓好“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基础上,推进设施栽培、生态栽培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组织油菜增产模式攻关。重点办好沙洋、武穴、监利三个油菜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筛选推广生育期短、高产、高油、高抗、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新品种,集成适时播栽、带药移栽、增加密度、增施硼肥等增产技术,缓解稻稻油三熟制地区季节矛盾。示范机械直播、机械移栽、机械收割、机械脱粒等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推广“一促四防”技术,在油菜初花期喷施肥料和药剂混合液,促进生长发育,防治菌核病、防止花而不实。坚持秋冬播油菜生产督导联系制度,落实省政府“油料大县奖励资金30%以上用于统一供种和技术示范”的要求,大力压减冬闲田,扩大油菜生产。
五、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以“设施蔬菜发展推进年”活动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钢架大棚、集约化育苗中心等设施,加强核心基地条件建设,提高设施栽培标准和档次,建设旱能灌、涝能排、路能通的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万亩设施配套蔬菜核心基地”、“千亩设施蔬菜标准园区”、“百亩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开展“十大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提高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露地蔬菜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水生蔬菜,稳定提升高山蔬菜,提高市场供应能力,促进菜农增收增效。
六、狠抓品牌创建。继续开展“三品一标”创建活动,以企业为主体,采取项目引导、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建设六类蔬菜特色生产基地,打造两个重点蔬菜品牌。果茶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三大名果、八大名茶的品牌宣传,重塑湖北宜红茶和老青茶两大历史品牌。抓好果茶低产园改造,引进示范果茶优良新品种,促进产业升级和优质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的多元化开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实行农超对接。粮棉油作物要充分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加工带动作用,加快优势区域联接步伐,引导企业和品牌的强强联合,增强发展后劲,壮大产业实力。开发“双低”优质菜籽油,加强品牌创建,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菜籽油“优质、健康”特性的认同度。
七、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早稻集中育秧技术,推进中稻集中育秧试点,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设施育秧,辐射带动全省集中育秧栽插面积突破200万亩。利用育秧工厂闲置时期发展蔬菜、食用菌及其他园艺作物,提高设施利用率和产出率。以水稻、小麦、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为重点,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和旱育抛秧、小麦机械条播、油菜机播和“一菜两用”、麦后(油后)移栽棉增密减氮高产栽培和棉花新型育苗技术;推广稻-薯、稻-菜、薯-玉-薯等高产高效模式,促进粮经协调发展。示范推广超级稻,力争比上年扩大100万亩。以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为龙头,构建省、市、县、乡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四级展示平台。
八、加快转变种业发展方式。围绕“供给安全、品种安全、质量安全”三项任务,重点实施“良种推广、管理服务、种子产业和管理体系”四大振兴工程。强化品种推广主渠道作用,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构建新品种展示示范网,推动看禾选种、用种、销种,力争全省粮食作物新品种示范面积突破500万亩。继续实施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力争水稻制种面积扩大10%。坚持农作物品种从严审定、从快退出、从规引种,确保品种安全。坚持“扶大、控小、严管”,引导种子企业联合、兼并、重组,重点支持1-2家种子企业上市,扶持3-5家种子企业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做大做强。突出监管大市场、大基地、大品种,实行对生产、销售、种植环节的全程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强化市场专项治理以及重大案件查办工作,探索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办案的工作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及违法品种的依法查处和曝光力度。进一步提高法治能力,防范“以收代罚”、“以罚代管”现象。
九、创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培植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100个,实行全程防控承包;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农场和乡镇开展整建制、全方位的专业化防控,增强防控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制定完善绿色防控工作方案,推广科学防控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疫情监控和执法,严格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开展植保信息化建设和病虫监测,确保预警预报准确,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农药监管,提高农药质量,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十、大力推广终端配肥技术服务。以配方肥下地为重点,深化农企对接,推广“测、配、产、供、肥”一条龙服务和终端配肥服务模式,使配方肥施用量比重和示范区肥料利用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组织42个县市推广秸秆还田腐熟、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积造等技术,改良培肥面积300万亩以上。以耕地管理立法为切入点,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保护和提高地力的工作力度。
十一、做好重大课题调研。以推进现代种植业为重点,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高效栽培模式、设施农业建设、“四化同步”对蔬菜产业影响、种植大户发展、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等课题调研,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厘清思路,找准重点,探索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编制现代种植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完成种业、植保和蔬菜新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强化重大项目稽查。组织开展种植业重大项目稽查,以促进项目规范实施、资金严格管理。重点围绕项目资金使用,从资金走向、资金用途、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等环节入手,防范和杜绝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