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欢歌——扶余“三农”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3-03-07    浏览次数:2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扶余牢牢抓住“三农”工作不放松,依靠科技支撑,主动打好品牌仗,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使该市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2年,该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19.6%;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元,同比增长23.8%。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万吨,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列。丰收的喜悦在农民的笑容里绽放。

  依靠新科技助推农业

  农业要增产,科技是关键。扶余不断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推动力和支撑力,用现代农业科技之手“点种成金”。2012年,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2%,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扶余全力支持利民种业玉米高产品种的研制与培育,“利民33”玉米品种得到了国家育种界首席科学家及专家组和全省科技工作现场会的充分肯定。永平农科站是国家级农业试验示范典型,农业新品种必须在这里进行对比试验示范,才能推广种植。每年扶余都要组织农民到这里参观培训,目睹优良品种的优势,选种高产优质新品种。今年扶余共集中办班培训农民451场次,组织专家巡回讲课36场次,举办科技大集19次,进行电视讲座8讲;面对面培训农民8万人次以上。今年赠送农民科技书籍、技术资料、科技光盘、科技挂图20万份,把现代农业新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在该市300多个村屯遴选培育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植技术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该市共带动2万农户,深入开展生产实用技能培训,进村入户指导。全力推广五项重大农技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35万亩,应用赤眼蜂生物防螟技术140万亩,完成农田灭鼠项目45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项目10万亩及等离子种子处理项目7万亩。认真推广寒地水稻科学“两早”栽培技术模式,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目前已达到54个,其中农产品品牌数达到22个。该市拥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43.2万亩,年生产绿色食品达500—1500吨,无公害蔬菜5500吨以上。该市还重点推广了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效率。

  该市分别在五家站镇、陶赖昭镇等11个乡镇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导该市农业生产。今年扶余还着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拓宽农民就业致富渠道。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4万人次,创收近20亿元。

  建设新农村扮靓城乡

  建设好农业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稳固发展筑就坚实屏障。实施了标准化农田网建设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和森林抚育工程等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绿色屏障,增强了农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今年该市造林面积达到1181公顷,绿化美化村屯80个,打造了青山林场二松右岸阶地沙带造林军民共建林的亮点工程。新打机电井551眼,新建水源井管理房551座,铺设管道77万延长米。新建水源井管理房551座,综合工程量达181万立方米。水利保护面积每亩可增产400公斤。目前,该市大小机电井达到32000余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550公顷。他们开展了节水增粮、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等七项工程建设,共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6149万元。整体推进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引松入扶”项目和“扶余灌区”项目。扶余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真正体现了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肖家乡王家村村民自发捐献资金、义务出工建起了文化大院;弓棚子镇农场村村民争先恐后清扫大街,植树栽花,主动到村里的文化大院义务值宿、打扫卫生……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实施了6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该市省级示范村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新完成社会事业建设项目7个,完成投资1.9亿元;为35个行政村争取到省级专项补贴建设项目,开展了农村道路硬化、排水排污、修建休闲广场等新农村建设,新建新式农居220户。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扶余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一中心,通过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福祉,达到“生活宽裕”。面对农民组织生产差、单打独斗、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该市大力发展了农业合作社,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截至目前,扶余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73个,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其中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新增经纪人410人。主要有四种组织类型:即专业大户带动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技术部门领办型。其中专业合作社326个,专业协会161个;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5800人。扶余还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创新经营模式上下功夫。采取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 农村合作组织 农户、专业市场 农户的种植养殖户模式,建立种养加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机制,拉动农户增产增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

  打好品牌仗突出特色

  以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扶余培育了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四粒红”、“增盛永”、“三井坊”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同时向以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名优特稀品种发展,向有机食品、富硒农产品发展,优化了农业内部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该市发展认证小米、大米、绿豆等有机食品4个企业17个品种,生产基地面积达5万亩;认证小米、大米、玉米、绿豆等绿色食品7个企业13个品种,生产基地面积达13.5万亩;认证大黄米、荞面、小米、芸豆、绿豆等无公害农产品2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12万亩。扶余农业“三品”认证达到50余个品种,注册农产品商标48个。

  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五大专业生产基地,即东部乡镇玉米生产基地、西南部乡镇花生生产基地、东北部乡镇坎下大豆生产基地、县城周边乡镇蔬菜基地和西北部乡镇杂粮杂豆基地。培育壮大两大基地,即畜禽养殖基地和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达到种植结构的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已经达到15.1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4.8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农产品加工量100万吨,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9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9万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达到11.2万户。

  在品牌农业的引领下,扶余已建设蔬菜大棚37962栋,面积70145亩;蔬菜温室14526栋,面积6935亩。棚菜产量可达75万吨,产值可实现7.5亿元。2012年建设了双龙泉棚膜蔬菜产业园区、三骏乡乡约村产业园区、蔡家沟镇小十八号村产业园区,主要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蔡家沟腰号村棚菜发展到330公顷,建大棚1200多栋。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多元。2012年,扶余种植花生面积3.2万公顷,其中地膜覆盖花生2.2万公顷,占花生种植面积的68.75%。

  培育好龙头增强后劲

  扶余努力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

  为加强该市农业产业化组织领导,他们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积极落实上级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并制定出台了扶余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增强了农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坚持实行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特定服务。到去年末,该市涉农企业(私营)总户数630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91家,全口径农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20亿元。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2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已达到1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已有14家。今年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3家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已经达到15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4.8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农产品加工量已达65万吨,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75万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达到11.2万户。农业经济开始步入粮食产品——饲料产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营销配套的农工商良性发展轨道,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采取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 农村合作组织 农户;专业市场 农户的种植养殖户模式,建立种养加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拉动农户增产增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