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来自吉林这个农业大省的众多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焦聚在“三农”上。他们凝心聚智,建言献策,并纷纷表示,必须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推动“三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想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就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刘野委员分析说,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产,靠耕地面积的扩大已没有多少余地,靠投入也会有很多限制和负面影响,增施化肥和农药将提高种植成本,等同于降低农民收入水平,与此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刘野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通过涉农企业和众多农户的大联合来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发展现代农业还得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这就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为农业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优化组合营造适宜的环境。
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是关键
王丽影代表关注的是农村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问题。“农村科技队伍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农业、农机、畜牧、农经、水利等站、办、所。现在,这些站、办、所的功能被削弱,力量相当薄弱。”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政府在政策上缺乏对科技人员到基层工作的鼓励,也有的为了单纯在财政上节约,控制基层科技人员编制,使相当一部分乡镇为农业服务的站、办、所人员减少和老化,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各级政府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大好形势。”
农业产业化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
支建华委员认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产业化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他在一份提案中建议,要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各村土地、林木、矿产等资源优势,挖掘经济潜力,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资产集体所有、土地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实现资本增值。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村级经济组织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制定中长期帮扶计划,组织项目资金相对较为集中的部门,对有一定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愿望强烈、团结共事的村予以对口帮扶,解决村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
韩真发委员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应找出本地优势,搭建发展平台,培育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实现就业创造条件,从而促其增加收入。小城镇不但靠近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生产地,而且还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集散地,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程度,将使当地有着稳定的财源,增强政府帮助困难家庭的能力。加工企业加强对务工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可使他们能够实现稳定的就业,并获得相当的收入。
“农民在就近小城镇就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等于在家门口上班,可以照顾老人小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也不存在了,这在当地又解决了一个系列的社会问题。”韩真发说。
加大对产粮大县补助力度将稳固粮食生产基础
王玉芝代表说,吉林省是产粮大省,产粮大县比较多,但产粮大县大多数为财政困难县,人均财力水平偏低。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快让粮食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因此,王玉芝建议国家加快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补助力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总体规模,帮助产粮大县缩小与经济发达县的财力差距,达到区域人均财力水平,以缓解产粮大县财政支出压力,稳固粮食生产基础,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延长“两委”任职期限对开展工作有利
长期在政府工作的王常松代表和宝音太代表都建议,适当延长农村“两委”的任职期限。
谈到原因,他们说,目前农村“两委”的任职期限是3年,但在实际工作中感到这个任职期限偏短,对于开展工作不是很有利。农村有句俗话说,“农村强不强,要看领路羊”,这说明村干部的作用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有时这领路羊刚找着道,就又轮到换届改选了,而村干部选举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对于工作的接续和统筹发展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选举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并不抵触,我国已经把乡镇一级的任期改为了5年。现在,把农村‘两委’的任期也改为5年,符合《村民组织法》等各项法律规定,也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