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中心、分局,省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明确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在反复征求市州局、省局各处室、省局直属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2013年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年2月18日
2013年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2013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检工作体系的要求,高举质量兴省战略旗帜,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紧密服务"五个湖北"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质量问题,加快建设公共检测平台技术体系,有效推进法治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建设,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围绕以上要求,2013年全省系统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围绕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纵深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实施
1.组织宣贯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湖北省质量兴省战略发展纲要》。组织全省《质量发展纲要》知识竞赛。全面推动市州政府出台纲要。
2.完成第四届长江质量奖的评定及颁奖会议组织工作。修订长江质量奖评定程序、评定标准。启动第五届长江质量奖评定。继续扩大"千百十"卓越绩效工程战果,在更多企业中树立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加强对卓越绩效管理咨询机构及咨询项目的备案管理。组织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
3.组织《湖北名牌产品培育认定管理办法》调研论证工作。制订湖北省服务名牌认定办法和评价通则,在部分服务行业开展服务业名牌评价试点。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加强对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4.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工作。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争取监察部门将质量安全统计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试点。做好全国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迎检工作。
5.推动质量强市创建,制定活动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成立工作机构和专家组,加强宣传动员,推动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争创和申报,将质量兴省、兴市战略引向深入。
6.完善质量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在全省全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城市工业产品质量统计,开展半年质量分析和年度质量白皮书的编制发布工作。
7.做好省委党校质量兴省培训有关工作。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的建设。组织开展首席质量官制度和质量专业资格持证上岗制度试点。
二、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狠抓质量监管工作
(一)加大质量监督工作力度。
8.制定《2013年省级监督抽查重点产品目录》。完善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网络运行机制。制定《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程》,进一步清理省级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9.统筹部署省级监督抽查工作。计划执行省级监督抽查6000批次,指导市州定检工作。积极探索风险监测工作的新思路和做法。加强监督抽查结果的信息公开和综合运用,每半年向省委政府等四大家报告一次监督抽查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或公告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配合总局做好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联动抽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强化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职能,确保纤维质量安全。
10.做好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管理工作。除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外,选择部分行业在总局统一安排下开展分类监管工作。
11.开展后处理工作机制调研,修订后处理工作相关文件。适时召开后处理工作专题研讨会、质量分析会或集中约谈方式,增强实际效果。严格后处理工作的考核督办,继续实行后处理工作季度通报制,适时组织对各市州后处理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抽查。
12.坚持省级生产许可的"红黄牌"管理。做好验配眼镜和电焊条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后续相关工作。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及年审工作制度。积极配合、参与省政府综合部门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企业的清理工作。
13.加强对省级监督抽查承检机构和生产许可发证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和规范性的监管,适时组织能力验证/比对检验工作。继续做好两类技术机构的分级管理工作。
14.统筹规划全省安检机构资质许可工作。制定申报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程序要求及指导意见。开展机动车安检机构分类监管工作,完善日常监管机制,落实安检机构主体责任,探讨安检机构服务标准化示范办法。加强机动车安全检测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贯培训,适时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加强部门联动协作,适时组织开展机动车安检机构专项工作检查。
(二)推进标准化工作。
15.深化"质量兴省 标准先行"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标准化"十大工程"。研制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或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为"创新湖北"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16.抓好东湖国家级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产业联盟。开展关键技术的标准研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
17.加快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以粮食、棉花、油料、果蔬、生猪、水产品等我省优势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
18.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重点在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创建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进标准惠民工程,与龙头家政服务企业、模范社区合作,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标准体系。
19.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继续深入推进以市、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基础性、公益性标准制定步伐,推动重点标准宣贯实施。分类分批逐步建立完善全省标准化专家库,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
20.强化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支持资源循环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立项与研制,开展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实施,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
21.整体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规划及推进措施。争取政府出台政策,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引导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保护力度。
22.重视标准化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湖北数字标准馆,逐步过渡到在线受理标准化行政业务。加强组织机构代码的产品库、区域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开展《湖北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宣贯。
23.提高WTO/TBT咨询服务实效。向企业提供有关WTO/TBT信息咨询服务, 健全WTO/TBT预警体系,开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题研究。完成服务平台技术升级改造,争取欧盟援建湖北WTO/TBT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三)提高计量服务水平。
24.推进计量基础检测能力建设。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五个湖北"建设的需求,力求在计量能力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发挥中南计量测试中心技术主平台作用,推进"一主两副"区域计量中心和各省级计量检定中心建设,增强计量基础对经济、社会和民生的保障能力。
25.提升计量服务产业水平。围绕全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根据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构建全省产业计量测试平台,提升计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水平。增强企业计量基础管理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全省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合格确认企业50家。
26.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以保障计量监管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27.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计量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力度。严格计量授权管理,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和管理。
28.加强计量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激励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升考评员队伍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9.加快省级计量检定规程的制、修订进程。依据我省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组织有关技术机构加快制定多项省级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30.继续推行计量惠民工作。继续开展诚信计量服务活动,继续开展"计量惠农"工作。规范商业服务业行业计量秩序,培育一批诚信计量示范样板单位。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教育活动。
31.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管工作。认真完成国家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专项抽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1-2次定量包装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
32.积极稳妥做好强制检定工作。重点对民用三表、出租车计价器、医用计量器具、电子秤、加油机及汽车衡开展监管,加大对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3.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确保100家重点耗能企业进出厂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达到100%。健全技术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面向企业的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湖北)为龙头的全省能源计量工作体系。推动地方计量技术机构能源计量队伍建设。
34.开拓低碳计量工作领域。利用全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契机,整合全省计量技术机构和科研力量,探索开展试点交易与管理、相关配套制度的起草和审核认定第三方核证机构的相关工作。
35.组织开展计量认证获证实验室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开展食品、家具、家用电器、室内空气检测等关系民生的检测领域的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
(四)做好科技和认证监管工作。
36.试点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的同时,组织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实现省级示范区创建活动与国家创建活动的有效衔接。
37.深入推进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命名实验室活动。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命名实验室活动为抓手,打造全省系统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检测、科研团队,探索提升全省系统检测技术机构软实力。
38.完成全省系统检测技术机构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力争实现省级检测技术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主要检测项目、省级质检中心和市州级检测技术机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须检测覆盖的产品和参数,以及县级检测技术机构2 1(民生计量、常规食品检测和当地有产业支撑的主要产品)检测能力基本达标。
39.积极为全省系统基建项目和质检中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重点跟踪服务全省系统十大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做好项目实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全省系统重点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加强全省系统重点项目督办。组织开展省级质检中心清理、规范,推进省级质检中心规范建设和运行,更好地服务集群产业发展。
40.继续推进湖北"四位一体"认证监管机制建设。全面开展有机产品获证企业建档工作,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组织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监管。组织开展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产品的市场执法检查(包括查处无证和违规使用证书标志的行为)。强化对认证机构和已备案办事机构认证和相关工作行为的检查。
(五)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41.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开展对各市州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工作。
42.规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做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案卷归档工作。加大对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监督力度。逐步开展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后审批发证前的抽查工作。
43.继续开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的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推动各地"螺丝瓶"强制报废和更新工作。联合省安监局推进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装置试点工作。
44.抓好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各地重大隐患整改目录报省局备案,指导并督促各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对省内部分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全面检查工作。
45.开展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工作。推广特种设备节能降耗技术或产品应用,推进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工作和在用锅炉能效测试工作。
46.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建设,开展监督抽查,指导检验检测机构完成检验资质换证工作,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技术比武活动。
47.调整全省重点特种设备监控目录,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和使用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统计工作,调整和更新特种设备较大事故调查处理专家库。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抓好事故调查处理,确保按期结案。
48.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管理,举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B类)取证考试,指导省无损检测考委会、检验检测考委会和省特种设备协会开展相关人员资格的培训、换证和取证考试工作。
49.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工作,在"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重要时间段,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六)狠抓食品安全监管。
50.推进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建设。按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示范区基本要求,对示范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帮扶、规范和治理,保障示范区企业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
51.开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通过表彰一批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先进典型,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增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人意识。
52.督促食品企业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督促企业严把"三个环节"、 建立"四本台账"、 完善"五项制度",从制度上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在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展板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三书一报告"制度。
53.强化全社会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引导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宣传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先进典型,曝光问题食品和违法企业。
54.继续实施食品生产质量责任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省、市、县三级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质监部门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明确全省401个监管责任区监管职责。
55.严格实行食品生产环节质量责任安全"三级两报"制度。各级质监部门定期向当地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报告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和食品安全形势,提出加强监管的工作建议,提请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经费。
56.制定并有效实施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风险监测机构的考核;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排除机制建设;快速处置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57.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监管人员的食品专业知识和监管工作责任的培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58.严格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管理。食品检验机构严禁无资质超范围出具食品检验报告。
59.完善湖北省食品生产动态监管系统。开展食品生产行政许可网上审批试点,完善乳品生产企业电子溯源系统,在白酒行业试点电子溯源系统。
60.继续开展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的专项治理,巩固整治成果。开展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整治,规范食品标签标识。严厉打击"两超一非"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看得重、抓得实、管得严、打得狠"的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61.科学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树立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厘清责任、掌握主动的意识,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七)严格履行执法打假治劣职责。
62. 继续开展"亮盾行动"。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等,组织开展以"打假劣、净环境、惠民生、促发展"为主题的"亮盾行动",严打质量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
63.强化目标管理,推行绩效考核。为进一步增强稽查队伍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提升执法打假工作质效,在全省稽查系统建立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考核管理。结合考核情况,评选全省"稽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十佳执法办案能手"。
64.上下联动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办案力度,强化执法创新,继续围绕民生安全等热点问题和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查处潜规则,查办大要案。加强内外上下联动与配合,指导、协调、督促各地方局做好大要案的查办工作,实行案件办理双移交,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65.充分发挥"12365"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全省系统"12365"平台建设的督导与协作,创造条件为基层"12365"中心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处置行为,提升处置水平,提高"12365"工作人员素质,确保"12365"网络健全,运行通畅,争取"12365"全国现场会在湖北召开。
66.组织稽查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理论水平、业务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执法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腐败危机,防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杜绝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围绕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自身内部建设
67.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推进机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规范会议、文件、接待工作管理。指导各直属事业单位加强办公室建设,在全省建立起通畅的快速反应体系。
68.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机构建设,进一步深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省局系统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局办公楼视频会议系统,改进省局内外网平台建设。完善执法行政管理系统,推动行政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信息化知识水平。
69.加强调查研究、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多出思路、多出"精品"调研文章。做好政务信息工作,进一步健全系统的信息上报、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围绕亮点工作和主题活动搞好各项宣传工作。
70.开展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法治湖北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法治质监进程,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全省质监系统法治化水平。
71.深入开展"两法衔接"研究,防范行政风险。通过法制人才库人员调研、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座谈等方式,建立全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整体机制,进一步明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标准,防范行政风险。
72.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重点在全省质监系统推进行政许可案卷评查,纠正行政许可案卷不规范行为,明确行政许可案卷立卷标准、评查标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针对行政许可案卷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73.继续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做好《湖北省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办法》的立法工作,继续做好《湖北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湖北省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小作坊监管办法》等地方性规章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
74.开展"法律专家中部行"活动。组织法律顾问和法制工作人才库成员,在我省中部地区开展执法经验交流和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组织中部地区市州局开展质监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活动。
75.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督促各市州质监部门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结合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及工作需要,配备、充实、调剂专职或者兼职的行政复议人员,保证行政复议人员达到法定的2人以上。
76.抓好行政服务大厅的信息化建设。在省局金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框架下,逐步建立信息公开、网上申报、流程管理、服务导航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许可服务效率,更好服务行政相对人。
77.强化行政许可受理及发证环节的电子监察工作,建立发证信息短信告知工作平台,逐步对内部业务过程实施电子化、自动化管理,为行政许可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7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落实领导责任,抓好任务分解,全面推进"责任制管理责任人,责任人带领一班人"工作机制的落实,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抓好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警示性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79.加强对具有"三重一大"决策权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性评价、制度廉洁性评估、项目建设廉洁性评审的"三廉三评"工作,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效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对干部选拔考核任用、人员招录、基建、招投标、业务考试活动等工作过程的监督。
80.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抓热线平台建设、行政执法环境优化和窗口服务质量提升,组织"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工作,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工作,不断优化系统行风。
81.加强行政审批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抽查、日常监督、电子监察、办理投诉等方式,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开展检验报告和检定证书质量专项检查。加强对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工作质量监督。结合检验检测工作的专项检查,对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质量进行抽查。
82.做好廉情预警处置工作。加强对腐败迹象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及时掌握关键岗位、风险点上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综合运用谈心疏导、批评教育、信访约谈、发函询问、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对腐败迹象及时进行预警处置。
83.加大"三恶"案件的查处。严肃查处利用手中权力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恶化,败坏党委、政府形象的案件;重点查处执法不公,随意使用自由裁量权,吃拿卡要,造成恶劣影响,影响质监部门声誉的案件;重点查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疏于监管,给产品质量、食品加工和特种设备安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酿成严重恶果,引发群众聚集上访的案件。
84.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开展考察调研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切实担负起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队伍作风建设。
85.深化"三抓一促"活动,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基层专兼职党务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学党章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推进机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
86.组织开展读书竞赛和演讲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完成职工阅览室和健身房的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抓好机关文明创建示范工作,继续推进全省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全省文明创建规划。积极推动群团工作,强化工会、妇委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87.全面推进系统公开招录招考工作。坚持条件、严格程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招录一批系统技术机构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机关国家公务员。
88.积极稳妥推进省局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编办的批复,认真实施省局直属事业单位的整合、撤并,按照有利于技术机构发展的原则,做好人员划转、编制调剂、业务整合、工资核定等工作,完成省局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中心的组建工作。
89.扎实做好系统人事管理基础性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全力争取相关部门对系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编制核定、纤检机构参公管理等工作的支持,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规范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逐步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90.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预见性、前瞻性。加快市州局班子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省直事业单位后备干部队伍和优秀人才库建设的前期成果,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充实、优化班子结构。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库的管理。
91.不断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质监部门实际开展各类主体培训和专题培训,加强新任职处级干部尤其是市县局新任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培训。合理确定境外培训、考察团次、考察任务,增强培训、考察成果运用效果。
92.全面推进全省系统财会电算化网络管理。充分发挥财务软件功能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票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93.严格落实财政预算执行进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预算编制,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按照省财政的要求,抓好非税收入的入库进度,重点关注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进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94.做好财务审计和财务检查工作。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抓好省局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开展对食品能力建设专项设备使用绩效情况的检查。
95.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向总局争取2014年食品专项、储备项目和执法装备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认真做好资产管理配置和公车治理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完善招标办法。严格按照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完成资产处置工作,按公车治理办的要求严格控制车辆购置批复,搞好公车治理工作。
96.加强票据管理,做好收费标准和罚没物品处置的管理工作。督导全省系统严格落实新版票据的管理和使用规定。认真完成援藏援疆工作任务。
97、做好信访、卫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扶贫开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和档案保密工作。完成机关大院综合整治、机关食堂建设,加强机关后勤服务保障,优化干部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98.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建成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室。
99.培养真抓实干的作风。出台落实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培养深钻细研的学风。狠抓业务学习,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甚至权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13年2月18日印发